宋代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题李公麟山庄图
置马步岩间,岩前得平地。肴蔬取行簏,粗饱有遗味。
雪中会孙洙舍人饮王氏西堂戏成三绝
寓居二首其一东亭
馈岁
和王巩见寄三首
答王定国问疾
过九华山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
求黄家紫竹杖
雨后游大愚
喜王巩承事北归
逊往泉城获麦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惠州〈传闻南朝逃叛者多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
雪中访王定国感旧
次韵子瞻送杨杰主客奉诏同高丽僧游钱塘
戏次前韵寄王巩二首 其二
细竹寒花出短䍦,故山耕耒手曾持。宦游暂比凫鹥集,归计长遭句偻欺。
歌舞梦回空历记,友朋飞去自难縻。悠悠后会须经岁,冉冉霜髭渐满颐。
逍遥堂会宿二首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复移守胶西⑶,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⑷,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986篇诗文
次韵子瞻送千乘千能
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
次韵温守李钧见寄兼简毛大夫
伐双谷
次韵吴兴李行中秀才见寄并求醉眠亭诗二首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 其五 玉女洞
秋社分题
泉城田舍
落叶满长安分题
次韵子瞻上元见寄
次韵宋构朝请归守彭城
迟往泉店杀麦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
送家安国赴成都教授三绝
次韵王适兄弟送文务光还陈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其四 天庆观
次韵王巩见赠
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 其一
同迟赋春晚
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郡伯闸上斗野亭见寄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韵吕君兴善寺静轩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伤足
六国论
三日上辛祈谷除日宿斋户部右曹元日赋三绝句
子瞻闻瘦以诗见寄次韵
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
梦中反古菖蒲
赠司空张公安道挽词三首
卢鸿草堂图
次韵刘敏殿丞送春
茶花二首 其一
郭尉愿惇夫以琳上人书诗为示次韵
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舟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
送排保甲陈佑甫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览辉亭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
同孔常父作张夫人诗
次韵迟初入宣河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
白须
藏菜
惠穆吕公挽词二首
鲁元翰中大挽词二首 其一
仙游潭五首·马融石室
黄几道郎中同年挽词二首
留题石经院三首 其一
绩溪二咏 翠眉亭
送梁交之徐州
送蒋夔赴代州教授
池州萧丞相楼二首
记病
送王恪郎中知襄州
次韵发运路昌衡淮见山堂
壬辰生日儿侄诸孙有诗所言皆过记胸中所怀亦自作
筠州二咏 黄雀
雪中会饮李倅钧东轩三绝
画叹
种花二首
次韵子瞻自普照入山独游二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