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周瑛
人间有尊爵,天下有广居。敛之在一心,此外更无馀。
纷纷名利徒,曲径自萦纡。荆棘日蔽塞,嘉谷为剪除。
坐令失道途,白首空踌躇。君看邹孟氏,七篇为详书。
体验而扩充,天理自灿如。毋徒持网罟,宦海吾其渔。
山亭晚坐
独坐山亭晚,萧然一径开。雨声惊醉梦,山色护诗胎。
爱静应逃俗,养高成废材。城闉才咫尺,未许世人来。
和水云尘诸公作
此心何处洗尘埃,家有小尘渠上开。山雨未收云尚湿,江枫欲落雁初来。
食莼偶并季鹰驾,对菊思衔陶令杯。最喜赏音人不远,小航频到鹤洲回。
送黄君
朝把封章叩帝家,夕驱羸马赴长沙。江湖万里孤臣远,灯火九重春意赊。
湘水无情休作赋,贾生有庙可停车。也知昭代多恩典,试听庭前半夜鸦。
初到广德州
马蹄六月到山州,独上桐山第一楼。城外有山皆北向,郡中无水不西流。
士风质朴犹存古,民舍萧条欲近秋。多少济时心上事,夜来默与鬼神谋。
送孙常州入觐
宦情长淡泊,行橐转萧条。独有秋山色,相随远入朝。
题卧羲轩
郡中无事自开荒,小作轩居接北廊。天地清风来枕簟,湖山白日卧羲皇。
意当适处功名薄,心到虚时道义光。彭泽有魂招不起,凭谁接膝与商量。
题何氏双挽诗
君家先世多潜德,白发重重照秋色。荀翁曾坐膝上孙,陶母每饭堂前客。
驱车昨过通德门,朔风吹雨白日昏。屈宋九原不可作,凭谁书些招双魂。
竹涧书舍为林婿云从侍御题
爱子读书处,涧边竹万竿。森森苍玉立,滴滴翠云寒。
节苦风霜劲,心虚宇宙宽。静中思往事,今喜得平安。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二
郁郁山下松,四时不改色。盈盈道旁花,朝夕供采摘。
花好聚人看,春风亦易寒。松高倚霄汉,劲节不可扳。
愿学山下松,用以养贞德。毋学路旁花,一采不复得。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五
东都事矫激,西晋尚清虚。西时自云适,社稷随丘墟。
辟彼门户开,转运由其枢。大势皆倾倒,力救将何如。
君子阅世多,立说慎其初。择中而守固,孔氏有遗书。
喜翁冰厓擢方伯
白璧含辉不染泥,除书忽下大江西。衡州事业南山近,工部声名北斗齐。
霄汉丹心回日月,郊原赤子望云霓。悬知早晚推贤相,又筑长沙十里堤。
与同年熊腾霄分舟之任临别赋此
赋分不嫌虫臂小,居官曾笑茧丝非。六经自有安民术,莫向劳门苦著机。
送贺克恭黄门得告归辽左二首 其二
牢作根基筑室庐,此中真乐世应无。閒来举目平铺看,云满青山水满湖。
题画山水四首 其一
开轩望长野,迢迢芳草绿。持竿彼何人,冒雨驱黄犊。
荅魏竹溪
多病厨中药,消閒枕上书。青山当老屋,此兴近何如。
题画鹤 其二
海上风露寒,羽毛半零落。短日脩疏翎,去去翔寥廓。
寄赠郑从俭侍御赴京
出处由来多路岐,对人未敢说玄微。锦衣乌帽此时去,绿水青山何日归。
管晏成名非正遇,濂闽行义有真机。相期不尽平生意,目送飞鸿到落晖。
题镇远何贰守东岩四咏用林见素韵 其一 南亩春耕
鸡鸣桑树深,犬卧苔花湿。何处课春耕,独倚斜阳立。
予有事平冒通判高君
百尺岩下停诗船,溪声带诗寒溅溅。携壶过江觅村酤,扫叶傍石烹溪鲜。
水云浩荡不成醉,天地寥阔欲登仙。毋怪当时柳州柳,钴潭袁碣留残篇。
成化丁未闻解郡作 其一
解郡复解郡,解郡乃吾志。谈笑离别间,行我心上事。
周瑛
(1430—1518)福建莆田人,字梁石,号翠渠。成化五年进士。任广德知州,以有善政,赐敕旌异。弘治初历四川参政、右布政使。始与陈献章友,而不以献章主静之说为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有《书纂》、《翠渠类稿》。► 239篇诗文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一
游西塔次潘水部及伍宪副二公韵 其一
次石阡晓发新添韵
金溪车节推挽诗
送谢元吉御史赴南陵丞二首 其一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一
巡按贺御史言事待罪次韵四首 其三
画鲤歌为吴都事赋
题亡弟敬叔画菊
寄东阳二教黄亨仲二首 其二
万竿烟雨图为广德葛清修赋
前感兴六首 其六
哭罗一峰五首 其一
题学圃古意亭
赠罗明仲内翰二首 其二
送季弟敬叔还家
双流遗爱祠为孔都宪乃翁题
黄岩谢孝子遗事七首 其四 春日负母出嬉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七
送濮守乃侄归省二首 其一
送友人朱弘裕归潼川
往平冒观府基呈祁石阡
题画龙虎 其一
临江仙 再用前调书怀
广德书满留别僚友
翠湖杂咏 其三 浴云池
赠徐生二首 其二
神乐观张道士号体圆轩乞诗
和祁石阡雪后感怀
送方大衡还莆
倒用前韵二首 其二
重到府第有感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九 退省轩
登拟岘台读曾南丰碑次潘水部韵
送黄伯望知肇庆府
挽程孝廉二首 其二
哭罗一峰五首 其三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六 龙首峰
经徐州戏马台
赠陈惇贤黄门应诏北上
翠湖杂咏 其九 翠渠
客中逢燕
临汝书院成潘水部赠独脚歌次韵奉答
黄岩谢孝子遗事七首 其七 葬母庐墓十年始归
过吴草庐坟
次丁凤仪见怀六首 其二
醉中题画扇四首 其一
浪淘沙 其二 林见素赴云南宪副过镇远赠予临江仙浪淘沙二词依韵 ...
赠郡推郑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四
威州分司梦还家觉而赋此
前感兴六首 其一
题镇远何贰守东岩四咏用林见素韵 其二 蓝江晚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