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周瑛
自将纲铁铸吴钩,一道风霜冻不流。日暮满天风雨恶,不知何处是廉州。
送邓郎中成都归省
万里桥头道路赊,宦游十载始还家。春风门巷依前好,细雨桑麻近晚佳。
厨下旨甘修玉髓,堂前杯斝泛晴霞。君恩浩荡须回首,云汉秋深望使槎。
成化丁未闻解郡作 其一
解郡复解郡,解郡乃吾志。谈笑离别间,行我心上事。
入纳溪二首 其一
两岸青山合,一溪春水深。兰桡须慢拨,处处可娱心。
老姊自镇海至
小兜千里至,相见喜还悲。灯火怜今夕,仪容异昔时。
家贫供亿薄,行苦鬼神知。煮粥吾应会,焚须不敢辞。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一
疋马赴宁川,靡靡行不止。水色与山光,一百二十里。
入九仙观访黄未轩读丁郡守所寄诗次韵二首 其一
卷阿遥想凤凰声,汉室何人识贾生。四海治安心独计,百年得丧发同轻。
沧波白鸟甘遗世,绿树黄鹂正满城。天子履元消息好,知君未得谢浮名。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五 竹圃
开园种修竹,竹实生何迟。玄云闭白日,凤凰正苦饥。
画鲤歌为吴都事赋
冰解水柔三月节,万顷桃花泛红雪。东风不动昼冥冥,雷雨交飞电蛇掣。
中有文鲤作龙姿,金鳞六六含光辉。十载沙泥困头角,此时直向龙门飞。
龙门西望如削壁,浪珠溅沫苔花湿。天池更在龙门颠,万仞一跃才咫尺。
昔年湖海匹凡鳞,而今化作真龙身。上天下地倒洪澍,万物枯槁皆回春。
吴君此画千金价,画笔虽真亦是假。君家双璧照清波,乃是天池化龙者。
送谢元吉御史赴南陵丞二首 其二
杨子江中白鹭洲,淡烟疏雨布帆秋。到时为问赋诗者,南逐年来共几舟。
往平冒观府基呈祁石阡
卫府夹江立,分明是壮谋。出奇相掎角,据险扼襟喉。
官有藩篱固,民无兵革忧。国家修远略,敢为借前筹。
简陈太守以代面语
林下知心少,使车归颇迟。未分半席语,已是一年期。
臂痛难成拜,头风久废诗。回看府门路,依旧隔天涯。
送吕贰教
少年接翅上青云,海阔天长路转分。白首握符初见我,青山结屋又逢君。
开园种药怜多病,扫石弹琴念失群。拟岘台前春水阔,为君徙倚几斜曛。
山斋为郑民部
楼阁空中避打乖,文辞场里耻为俳。山人自有山人学,翠竹苍梧深著斋。
荅魏竹溪
多病厨中药,消閒枕上书。青山当老屋,此兴近何如。
题圯上授书图
天地机藏一束书,几回欲授又踌躇。汉家四百年天下,都在鸡声未唱初。
为叶左参题写骚亭
艺苑开荒岁月劳,幽兰香芷杂江皋。白头心事无人识,风雨满庭自写骚。
题学圃古意亭
学圃最深处,小结茅亭子。簿书有馀暇,驾言来游此。
剪茅望崔嵬,约萍看清泚。万象俱在目,一尘不到耳。
舞雩息迂响,龙门得新址。寤寐怀古人,默默会至理。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七
释子称入定,如蚕自吐缚。置心于昭旷,用以求真乐。
孔氏有明训,敬义须夹持。动静两无碍,此心自愉怡。
入定既云久,此心亦能守。但恐体用乖,真乐竟何有。
继闻改郡重作 其四
人生天地间,俯仰无百年。天风吹游丝,随处成挂牵。
送濮守乃侄归省二首 其一
千里移舟下濮阳,黄堂有叔鬓将霜。竹林风月留人易,椿府旨甘入梦长。
亭上鸟声喧客席,马头山色映诗囊。料知宦邸无馀物,带得清风归故乡。
周瑛
(1430—1518)福建莆田人,字梁石,号翠渠。成化五年进士。任广德知州,以有善政,赐敕旌异。弘治初历四川参政、右布政使。始与陈献章友,而不以献章主静之说为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有《书纂》、《翠渠类稿》。► 239篇诗文
题孙孟献弘毅斋
归舟至毗陵阻冻怀老母在官所作
继闻改郡重作 其二
俟轩二首为陈玉光赋 其二
黄岩谢孝子遗事七首 其六 往昌国取赀夜梦母盛妆以为不祥遂弃归
次丁凤仪见怀六首 其四
游广德东山寺三首 其二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 万桂山房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四
赠徐生二首 其二
继闻改郡重作 其一
题松鹤轩 其二
荀麾使座上得报原谪镇远府通判高君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六 龙首峰
讳日梦见先考音容如昨既觉不胜悲感而作
成化丁未闻解郡作 其四
吊叶文庄先生
与同年熊腾霄分舟之任临别赋此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六 顾影池
题画山水四首 其四
题画鹤 其二
经徐州戏马台
送季弟敬叔还家
叠前韵自嘲
题孙氏映雪轩
黄岩谢孝子遗事七首 其四 春日负母出嬉
送罗应魁内弟归永丰
城南别墅
读昌黎集
后感兴六首 其三
殷氏寸草心堂
叠前韵别诸生
赠郡推郑
临汝书院成潘水部赠独脚歌次韵奉答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十
送方大衡还莆
为宋少参题画
哭陈生
游广德东山寺三首 其三
梦中赋登金山寺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三 兰坡
赠陈惇贤黄门应诏北上
醉中题画扇四首 其四
醉中题画扇四首 其三
纂修姜进士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七
题环璧亭
倒用前韵二首 其二
题伊秋官三秋岐路话别卷
方贡士
赠罗明仲内翰二首 其二
双流遗爱祠为孔都宪乃翁题
世美堂为戴提学侍御作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五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三
酬同年谈君
醉中题画扇四首 其一
山亭晚坐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七 龙尾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