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周瑛
箫鼓声中又此年,客边情况只依前。梅癯竹瘦何曾俗,水腻山柔还自妍。
一觉未成犹是梦,万缘若了亦成禅。琵琶不识此何泪,我欲停杯问乐天。
送丁克明归常州省亲
万里云山秋独归,为怜堂上旨甘违。天涯亦有思亲者,相送不堪泪满衣。
次韵送潘水部归金陵
腹藏珠玉不为贫,神武挂冠今六旬。廊庙于人原有分,溪山何处不容身。
钓鱼每傍秦淮月,走马常寻钟阜春。料得他时相忆处,梦魂半在汝川滨。
夜宿东坡寺与李天瑞论学
兴国寺中谈道日,鹅湖山下论心时。百年公案今宵合,接得乾坤真化机。
次石阡晓发新添韵
山脊如铓半插空,西南道路此时通。汲书王会今初见,周礼职方旧不同。
目送孤云天际白,手遮初日马头红。宦情羁思相催促,因笑浮生太遽匆。
题画山水四首 其四
风高海水立,雪厚山冈折。小院无人来,梅花自娟洁。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三 朝阳岭
山头日渐上,山下日渐明。迟尔五色鸟,来为吾道鸣。
月夜游古意亭
幽兴不可过,命驾成独往。檐月流素辉,山泉滴清响。
幽兰蔽萧艾,丛桂在草莽。采芳思寄远,路阻情怅惘。
缓步归东园,坐对明星上。
成化丁未闻解郡作 其四
拂袖归田园,闭门谢卿相。白云有去来,青山本无恙。
醉中题画扇四首 其四
山前去路赊,江上片帆远。家乡在何处,一日肠九转。
题竹鹤山人画
竹鹤山人有奇癖,诗家声趣画家迹。神营意造入微茫,妙处想人应未识。
此图是写玄冬图,溪山寂莫云模糊。玉皇宴罢群仙舞,脚底踏翻白玉壶。
壶中琼浆化为水,柳絮梨花黏不起。地面平铺三尺深,何处去寻东郭履。
林皋高士布衣单,十日不出柴门关。蒙头高卧僵欲死,不肯投刺向人间。
炰鲜饮醇世情鄙,一谈清操辄不喜。竹鹤山人非画师,独于象外得其理。
立春观抬杠有作
群抬长杠逐春来,红绿参春照草莱。岩岫上头走车马,树林深处见楼台。
百家技巧重重作,诸史幽奇色色裁。莫道东风快人意,东风容易耗民财。
送吕贰教
少年接翅上青云,海阔天长路转分。白首握符初见我,青山结屋又逢君。
开园种药怜多病,扫石弹琴念失群。拟岘台前春水阔,为君徙倚几斜曛。
叠前韵别诸文学
群贤依薄宦,共向山中居。共义作模范,文章特绪馀。
见我每直遂,劝我稍迂纡。忠言犹在耳,病根未全除。
春风动行旌,相视各踌躇。行远当自迩,处实其若虚。
先师有明训,安敢昧前书。君看孔铸颜,颜学亦孔如。
庄生何荒唐,杏坛讥苇渔。
哭罗一峰五首 其三
人心皆孔孟,世道皆商周。此意无人会,西风吹古丘。
题松鹤轩 其一
阶下苍松立,阶前白鹤行。轩中何所有,终日此双清。
送贺克恭黄门得告归辽左二首 其一
故国溪山病里还,半生心事语人难。床头旧有匡时疏,不许旁人来借看。
题画山水四首 其一
开轩望长野,迢迢芳草绿。持竿彼何人,冒雨驱黄犊。
哭枢侄丧妇
妻没夫谁助,母亡儿失依。两行生死泪,都上老人衣。
广德书满留别僚友
独随琴鹤下江东,岁月催人似转蓬。路出南阳惭说召,马辞渤海愧谈龚。
数茎白发宦情薄,满目青山归兴浓。相别不堪重相语,茆檐残日有疲癃。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六 顾影池
形直影亦直,形曲影亦曲。曲直各有自,吾当慎吾独。
周瑛
(1430—1518)福建莆田人,字梁石,号翠渠。成化五年进士。任广德知州,以有善政,赐敕旌异。弘治初历四川参政、右布政使。始与陈献章友,而不以献章主静之说为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有《书纂》、《翠渠类稿》。► 239篇诗文
黄岩谢孝子遗事七首 其五 种蔬养母每本各置箍以防不洁
送黄君
赠罗明仲内翰二首 其一
继闻改郡重作 其二
俟轩二首为陈玉光赋 其二
醉中题画扇四首 其一
送友人朱弘裕归潼川
城南别墅
过洞庭湖得风寄李使君
题学圃古意亭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九 退省轩
寄东阳二教黄亨仲二首 其一
新岁枕上作
梦中赋登金山寺
好奇
送同年梅文渊分宪西蜀
游广德东山寺三首 其一
过吴草庐坟
贵藩聘修实录府卫诸公皆出祖石阡有作次韵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八 观德亭
题画鹤 其一
次丁凤仪见怀六首 其六 董子仁少参出中流砥柱图求题
山斋为郑民部
叠前韵别诸生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三 兰坡
入纳溪二首 其一
贵州即事
横山燕集二首 其二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七 天游亭
题湛庵为戴陈州作
前感兴六首 其六
游牛首山三十韵
分韵送萧进士璿赴广东纂修实录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二
题吴冬官淮南别意卷
神乐观张道士号体圆轩乞诗
黄岩谢孝子遗事七首 其七 葬母庐墓十年始归
题镇远何贰守东岩四咏用林见素韵 其四 寒江钓雪
予有事平冒通判高君
泉州朱都宪挽诗
题月沉西海图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 其二
翠湖杂咏 其二 玉带沟
辰州道中用提学沈仲律韵
题孙孟献弘毅斋
双流遗爱祠为孔都宪乃翁题
悯蛮方铺司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三
游西塔次潘水部及伍宪副二公韵 其一
视茭陂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六 龙首峰
游广德东山寺三首 其二
题镇远何贰守东岩四咏用林见素韵 其三 古石堆云
逸老堂为谢太守题
山亭晚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