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代毛生答

代毛生答

明代 蓝仁

浮世容身狭,韶光过眼非。瓦盆盛社酒,槲叶制秋衣。

礼乐休拘束,渔樵乞放归。前林逐麋鹿,未与素心违。

诗人蓝仁的古诗

题伯颖云林茅屋图 其三

明代 蓝仁

避人深卜隐,食力自为园。卖药从过市,催租不到门。

厨烟蒸术起,社酒漉醅浑。风雨相期夜,诗成更细论。

挽空无相四首 其三

明代 蓝仁

二十三年别,头颅故不同。游方何处止,求相本来空。

法海龙应化,尘樊鹤在笼。三生石上月,谁问牧牛童。

余复婴近以方壶所写大王峰转惠暇日展玩殊有幽趣因题

明代 蓝仁

方壶画山世有名,生纸一幅涂纵横。孤峰倚天旭日上,危石拔地秋风生。

壮游曾来拾瑶草,梦里武夷清未了。紫阳五曲石门荒,金老三间茅屋小。

兴来故笔起层峦,万仞嵯峨咫尺间。龙洞云烟含宿雨,鹤坛星月满空山。

武林道士余三一,来憩松根讲周易。十年不出鬓垂丝,九转将成眼如漆。

新图千里寄神交,东南一柱青天高。愿授神方服石髓,共听仙乐鸣云璈。

閒窗持赠深有意,念我衰年住尘世。便欲呼儿挽鹿车,从此相随入苍翠。

蓝涧杂诗五首 其二

明代 蓝仁

碧草云连屋,黄山暮入帘。养生思橘井,曝背恋茅檐。

雪为观书积,泉因洗药添。懒从閒转甚,贫与病相兼。

时事 其三

明代 蓝仁

列宿郎官位,严霜御史威。铨衡须有见,负乘乃无讥。

经术存公正,刑章折是非。地天交始泰,全欲慎先机。

云松云壑会宿翁源别后追赋

明代 蓝仁

三日篮舆到处行,云深只讶野猿惊。稍寻僧舍侵林影,偶听樵猿出谷声。

野老扫门霜叶满,山童瀹茗石泉清。诗囊一夜谈无厌,共笑鸡鸣梦不成。

题小幅雪景 其一

明代 蓝仁

短棹中流往复还,神交元不在承颜。剡溪清兴何人会,月满长川雪满山。

黄仲文寄墨竹

明代 蓝仁

一幅鹅溪写辋川,高情相许已三年。春风传得平安报,剪与淇园半亩烟。

浇花

明代 蓝仁

稚子铜瓶汲井浑,一畦花木对幽轩。已看润色分枝叶,更惜清阴庇本根。

溪涧龙移泉化土,田畴龟拆草连村。老夫亦有苏枯意,无力穿云浚水源。

石村除夕(二首)

明代 蓝仁

风尘惊老眼,丘壑保余生。
闭户交游绝,开园种树成。
野阴长似雨,雪意又非晴。
闻说朝京路,泥深哭远行。

寄林信夫

明代 蓝仁

一官江北佐鸣弦,消息时因过客传。不信阮生悲失路,自甘陶客赋归田。

榕窗茶熟烟栖屋,荔浦帆归月在船。忆昔过门惭二仲,苍苍风景旧山川。

代毛生答

明代 蓝仁

浮世容身狭,韶光过眼非。瓦盆盛社酒,槲叶制秋衣。

礼乐休拘束,渔樵乞放归。前林逐麋鹿,未与素心违。

送董德舆迎侍兼柬三山诸友

明代 蓝仁

花压春城綵袖回,云飞秋水锦帆开。山中令尹忧官瘦,江上慈亲望子来。

远道不违甘旨愿,清朝未乏孝廉材。三山故旧烦询问,岁晚相思肯寄梅。

食梨有感

明代 蓝仁

西园梨树忆儿栽,梨熟征儿去未回。适口自怜甘似蜜,羁怀谁念冷于灰。

争攀漫引儿童喜,啄食频看鸟雀来。此日思儿常绕树,不堪风雨晚相催。

暮秋怀郑居贞

明代 蓝仁

季秋霜露降,草木日已衰。暮登城门丘,遥望沧海涯。

鸟鸣求其群,况在远别离。美人美如玉,梦寐恒见之。

飘萧紫凤毛,照耀珊瑚枝。海水不可越,丹砂讵能期。

滟滟杯中酒,泠泠桐上丝。岂无一日欢,念子来何时。

少壮难合并,流光倏如驰。悠悠逝川叹,渺渺停云思。

次韵云松西山送别张兼善

明代 蓝仁

西山一径绿阴稠,梅雨晴时送客游。对榻更期何夕再,抱琴深客白云幽。

微风药草薰衣袖,尽日诗瓢挂杖头。閒说道人犹惜别,呼尊剪韭夜相留。

石村除夕二首 其一

明代 蓝仁

除夕如寒食,人烟禁不炊。袁安谁问死,方朔自啼饥。

野火焦良玉,寒机弃乱丝。白头将暗眼,更望太平时。

为云壑题雪友墨梅

明代 蓝仁

欧阳笔下开冰雪,竹外横斜见一枝。庾岭独怜春色早,罗浮相忆月明时。

山间自伴幽人隐,林下长歌处士诗。老我岁寒频对此,白云幽壑共心期。

题小幅雪景 其四

明代 蓝仁

蓝关回首自凄凉,积雪层冰道路长。去国可无三宿恋,旁人休笑马蹄僵。

送茶与朱孟舒

明代 蓝仁

仙草灵芽出洞天,封题千里附归鞭。月明记得相寻处,曾试林间第一泉。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41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