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蓝仁
一幅鹅溪写辋川,高情相许已三年。春风传得平安报,剪与淇园半亩烟。
题廉宣仲墨竹 其一
先朝文物佳公子,善写苍筤一两枝。不有百年真翰在,清风高节几人知。
环谷余国权名行亭曰环谷中以旧得朱子所书风月无边字扁之题诗四首 ...
云谷留云墨,濂溪有似人。园林当胜夕,尊俎集贤宾。
天籁飞来远,冰轮洗出新。乾坤清气满,何处有嚣尘。
题愚斋卷二首 其一
丈室愚名扁,西家笑读书。力行非宁及,私省岂回如。
孟谷呼相应,柳溪閒可渔。终知移不得,直诈古今殊。
和云松雪中十绝 其四
乱来双鬓俱成雪,对雪疑窥镜里颜。明日春风消释尽,祇留鬓影对青山。
题观音岩
石色依庐阜,潮音接普陀。江云晴自远,水月夜还多。
鸟为衔花至,龙因问法过。瓣香瞻彷佛,帆影拂嵯峨。
伤春 其一
山庄寂寞雨兼风,红紫园林数夕空。忆得往来三四十,青天白日万方同。
题黄仲文扇面小景 其三
山中隐者似王维,胸次丘园下笔时。何日南窗分一幅,辋川烟雨费题诗。
期云松会宿不至
松轩会宿兴难乘,坐听城头转二更。北斗忽高当静夜,南风不起又悭晴。
鼎中茶熟思清话,囊里诗成欲细评。相对白头宜一笑,百年几度入山城。
述怀(二首)
柬张孟宽
医官督税想贤劳,盥漱忘餐到日高。倦执牙筹从会计,偶凭乌几欲推敲。
舟车凑集须躬阅,药裹增除莫自抛。此日虚名求实效,研摩直恐数秋毫。
再题南山别墅
携家自爱鹿门耕,避世何须谷口名。黄菊正开扶短杖,白衣不口对空罂。
隔溪渔笛随风细,何处牛歌起月明。兄弟几人今只影,空搔短发愧馀生。
病起后园看花四首 其一
霜枝露叶长丛丛,铸就黄金讶许同。昨日不缘行药到,又成寂寞付秋风。
挽蒋鹤田 其二
忆过秋山访隐居,三年怅望信音疏。共知邻境征徭密,不念斯文老病馀。
易箦恨迟千里驾,成家须护一楼书。门人蓝涧修文早,不及哀歌共挽车。
九日西山燕集次靖之韵追怀虚白高士
九日重登卧月台,西风愁对菊花开。空闻玉女宾云曲,不见铜仙白露杯。
葛井丹成龙自化,枫江霜冷雁空哀。杜陵老去多诗兴,不待尊前急雨催。
晚浦归帆
寄云松先生隐居五首 其一
风雨论交旧,林塘卜筑新。幽栖兼令弟,高卧愧时人。
竹日明书帙,溪云覆钓缗。林居无俗客,麋鹿自相亲。
拙者自号
吾生何为者,老以拙自名。眼拙摇空花,耳拙起虚鸣。
手拙持战栗,足拙方欹倾。寸心更苦拙,百事无一成。
语言拙少味,交游拙寡情。学拙志虑耗,道拙忧患并。
行当死于拙,掩骨依先茔。傍人笑我拙,我拙亦有程。
圣贤既不辞,愚下孰敢争。孔子拙陈蔡,伊尹拙割烹。
吕拙钓尚直,陶拙琴无声。夷齐拙不食,古道谁人行。
我拙不有命,我拙自有诚。宁甘抱拙枯,不作背拙荣。
传拙与子孙,用拙尽平生。
雨中 其三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
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寄云松先生隐居五首 其三
蜀郡文风盛,屏山道学高。承颜勤菽水,壮志耻蓬蒿。
春日营三径,秋风叹二毛。时逢见烽火,转觉寸心劳。
题吴德旸山水小景
云山分远近,水石助清幽。老眼看名画,深怀似故丘。
草迷行鹤径,藤引钓鱼舟。卖药忘机者,无人识伯休。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413篇诗文
和云松过鹤田有感
阙雨寄上官鍊师
石村除夕二首 其二
题小幅雪景 其四
题伯颖云林茅屋图 其三
题秋山访隐图
柳隘岭上
雨中 其四
雨中会云松无善宿西山
寄云松先生隐居五首 其四
题朱士坚屏山隐居图 其一
赠叶彦新
示儿三首 其二
送郑居贞
人日偶成
饯张判簿 其二
云松到西山有四绝句见贻依韵奉和兼柬云壑本淳一笑 其二
送陈子敬归三山
次韵张云松
舟中望长洲田家
送张启宗分韵得云岩朝爽
赠汪亦雪
雪中偶成 其二
老泉索赋喜雨
题方方壶画垂纶意 其二
病起后园看花四首 其二
赋梅杖 其四
赋网巾
石村卜居候程芳远
题听松轩
经赵师节故居
题梅根读易图
雪中抵竹梅斋
哭儿骨殖还故山 其一
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 其三
刘俊民镇抚自京回趋会不及诗以寄意
柬薛君玉
题樵隐图
题伯颖云林茅屋图 其一
山中漫题 其一
题徐士振蜀路看梅卷
酬伯颖见访
西山道人惠江南笋
次前韵饯张簿 其三
飓风
赓云松陪祭翁墩先垄
寄张云松 其二
挽空无相四首 其四
挽蒋鹤田 其一
饯彦材居贞子玄仲管
居贞请题国学郑某省觐回京诸卷
谢彦昭作小像
祭虎二首 其二
山中漫题 其四
祭虎二首 其一
题六朝遗秀图 其一
题黄仲文扇面小景 其二
赋梅杖 其三
和云松雪中十绝 其二
题王仲文监税临清阁卷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