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调瑟词

调瑟词

唐代 刘禹锡

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朱弦二十五,缺一不成曲。
美人爱高张,瑶轸再三促。上弦虽独响,下应不相属。
日暮声未和,寂寥一枯木。却顾膝上弦,流泪难相续。

诗人刘禹锡的古诗

再赠乐天

唐代 刘禹锡

一政政官轧轧,一年年老駸駸。
身外名何足算,别来诗且同吟。

赠东岳张鍊师

唐代 刘禹锡

东岳真人张鍊师,高情雅淡世师稀。堪为列女书青简,久事元君住翠微。

金缕机中抛锦字,玉清台上著霓衣。云衢不要吹箫伴,只拟乘鸾独自飞。

发华州留别张侍御

唐代 刘禹锡

束简下延阁,买符驱短辕。同人惜分袂,结念醉芳樽。
切切别弦急,萧萧征骑烦。临岐无限意,相视却忘言。

海阳十咏。玄览亭

唐代 刘禹锡

潇洒青林际,夤缘碧潭隈。淙流冒石下,轻波触砌回。
香风逼人度,幽花覆水开。故令无四壁,晴夜月光来。

美温尚书镇定兴元以诗寄贺

唐代 刘禹锡

旌旗入境犬无声,戮尽鲸鲵汉水清。
从此世人开耳目,始知名将出书生。

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 其二

唐代 刘禹锡

漠漠淮上春,莠苗生故垒。梨花方城路,荻笋萧陂水。

高斋有谪仙,坐啸清风起。

台城怀古

唐代 刘禹锡

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
宫墙隐嶙围野泽,鹳鶂夜鸣秋色深。

遥贺白宾客分司初到洛中,戏呈冯尹

唐代 刘禹锡

西辞望苑去,东占洛阳才。度岭无愁思,看山不懊来。
冥鸿何所慕,辽鹤乍飞回。洗竹通新径,携琴上旧台。
尘埃长者辙,风月故人杯。闻道龙门峻,还因上客开。

和仆射牛相公以离阙庭七年班行亲故亡殁,十

唐代 刘禹锡

久辞龙阙拥红旗,喜见天颜拜赤墀。三省英寮非旧侣,
万年芳树长新枝。交朋接武居仙院,幕客追风入凤池。
云母屏风即施设,可怜荣耀冠当时。

裴令公见示诮乐天寄奴买马绝句斐言仰和且戏乐天

唐代 刘禹锡

常奴安得似方回,争望追风绝足来。
若把翠娥酬騄耳,始知天下有奇才。

寄和东川杨尚书慕巢兼寄西川继之二公近从弟…因成是诗

唐代 刘禹锡

太华莲峰降岳灵,两川棠树接郊坰.政同兄弟人人乐,
曲奏埙篪处处听。杨叶百穿荣会府,芝泥五色耀天庭。
各抛笔砚夸旄钺,莫遣文星让将星。

河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三首 其三

唐代 刘禹锡

返葬三千里,荆衡达帝畿。逢人即故吏,拜奠尽沾衣。

地得青乌相,宾惊白鹤飞。五公碑尚在,今日亦同归。

西州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远示二篇…继和二首

唐代 刘禹锡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
宝匣从此闲,朱弦谁复调。只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阙下口号呈柳仪曹

唐代 刘禹锡

綵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百花行

唐代 刘禹锡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
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临路不胜愁,轻烟去何托。
满庭荡魂魄,照庑成丹渥。烂熳簇颠狂,飘零劝行乐。
时节易晼晚,清阴覆池阁。唯有安石榴,当轩慰寂寞。

古词二首 其二

唐代 刘禹锡

簿领乃俗士,清谈信古风。吾观苏令绰,朱墨一何工。

敬酬微公见寄二首

唐代 刘禹锡

凄凉沃州僧,憔悴柴桑宰。别来二十年,唯馀两心在。
越江千里镜,越岭四时雪。中有逍遥人,夜深观水月。

谒柱山会禅师

唐代 刘禹锡

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
结交当世贤,驰声溢四塞。勉修贵及早,狃捷不知退。
锱铢扬芬馨,寻尺招瑕颣.淹留郢南都,摧颓羽翰碎。
安能咎往事,且欲去沉痗.吾师得真如,寄在人寰内。
哀我堕名网,有如翾飞辈。曈曈揭智烛,照使出昏昧。
静见玄关启,歆然初心会。夙尚一何微,今得信可大。
觉路明证入,便门通忏悔。悟理言自忘,处屯道犹泰。
色身岂吾宝,慧性非形碍。思此灵山期,未卜何年载。

海阳十咏。蒙池

唐代 刘禹锡

潆渟幽壁下,深净如无力。风起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岩侧。

吟白乐天哭崔儿二篇,怆然寄赠

唐代 刘禹锡

吟君苦调我沾缨,能使无情尽有情。四望车中心未释,
千尽亭下赋初成。庭梧已有栖雏处,池鹤今无子和声。
从此期君比琼树,一枝吹折一枝生。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684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