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王仁和邑博

赠王仁和邑博

明代 王慎中

广文先生笑索居,越中胜事定何如。云峰对席惟耽酒,芳草闭门足著书。

观海秋涛天地浴,弹歌夜铗斗牛虚。旅山寂寞梅花晚,迟尔六桥白鹿车。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赠郭水部郎中治河

明代 王慎中

河出昆崙决孟津,司空治水智如神。下楗欲濯淇园竹,荷锸皆徵韩国人。

玉堰七星遥證斗,金堤千里不飞尘。若逢汉帝来沉璧,应免从官助负薪。

秋夜曲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漫漫遥夕漏声乾,锦柱银床映月弹。不为幽思耽理曲,分明怕近绣衾单。

习仪 异典也

明代 王慎中

芝坛敛浮景,休气郁招清。晨旭流翠葆,泰风飏华旌。

飞龙丽重霄,蕤绥在天庭。式礼纡皇步,笃恭轸圣情。

几几磩承舄,亭亭云耀纮。秉离临日鉴,乘乾健天行。

升崇俨帝对,纳陛惕凌兢。周折并圆方,兴俛以屏营。

万舞罗皋帗,广乐陈咸茎。度以哲罔忒,文用道自弘。

卒事秩无愆,百辟具维刑。亹亹不显德,千载扬徽称。

看青门画漫题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神搜物象雕从兔,手契心目镝应弦。吮墨含毫真画史,看君机用已诠禅。

赠翁仁夫司

明代 王慎中

驰驱越河梁,河梁何活活。霮䨴浮云兴,淅活悲风发。

出门慎自爱,志士忍饥渴。遗欲有贞心,秉义无回节。

临岐申赠章,聊以慰契阔。

仙都观午食

明代 王慎中

世人安美食,日日事甘芳。岂识有真士,餐和吸琼浆。

珍肥祇腥臭,粱稻如糟糠。未能绝世缘,形为调饥妨。

虽不贪外味,犹欲饱中肠。炊烟借丹灶,载匕升石床。

兹愧小人腹,难期辟谷方。

谢人惠木芙蓉栽

明代 王慎中

翠干分枝和露至,芳根得土带烟栽。园池摇落秋风里,只待红英映水开。

寿毛砺庵阁老七十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冈凤辉难集,坰麟迹自闲。道闻姑射后,身退五湖间。

春洞桃花实,秋山桂树斑。岱宗东鲁望,巉绝更谁攀。

送文寿承还姑苏

明代 王慎中

闻子扁舟将远适,令我幽居心不怿。岂无白下诸贵游,不及吴门一佳客。

斗酒相逢何草草,不语但持归去好。挟策耻为三上书,拂衣欲就五湖老。

江湖春涨桃花水,一路烟波通故里。到处难辞解榻迎,及家好是秋风起。

南康公署

明代 王慎中

城荒民俗简,理事日恒馀。寂寂公门静,苍苍高树疏。

庭阴深昼晚,山气淡秋初。迹有浮名累,心空自宴如。

夏日病居杂兴十首 其七

明代 王慎中

家人迎医至,与语岐黄事。答言君已知,挥手请相避。

点绛唇 光泽道中憩古寺作

明代 王慎中

门掩青山,空庭竹影风长扫。一溪斜绕。水气香花草。

木石幽殊,禽鸟传昏晓。谁知道。白云锁了。也有人来到。

与何他山期住灵源数日予偶以事先归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嘉诺本期山顶宿,却寻归路下黄昏。风前岩草揶揄态,愧面仓皇出洞门。

游清源山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城中长日望,翘首起游思。如何咫尺地,动以岁年期。

忽睹草花喜,终遭猿鸟疑。明归应复望,惆怅使颜衰。

戏赠黄得山入山穫稻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持䥥往刈稼如云,直与农夫割亩分。倘遇庞眉荷蓧者,应讥四体不曾勤。

淮口

明代 王慎中

停舟淮口望,千里暮云收。白浪浮山出,黄河入海流。

渊中蛟比室,岛上玉为楼。未即乘桴去,难称是好游。

送王在庵之江西

明代 王慎中

伯夷恶一世,季与乡人皆。君行慕往圣,其为柳下侪。

至和以饮人,顺物无安排。岂乏泾渭判,颓然泯岸崖。

揆予拙直姿,涉世寡所谐。乌足滥交籍,守官幸见偕。

貌殊同胸腑,言合外形骸。大道固难闻,明谊良可怀。

肃肃简书畏,裾袂临当乖。清霜变泺水,落叶流长淮。

扁舟方大江,渺望不可涯。兴言托短章,投赠愧琼瑰。

挽苏秀才

明代 王慎中

少年词学盛朋游,赋命乖违与事仇。抱志竟同川水逝,生才偏使玉楼收。

托孤内友犹玄发,哭子慈亲正白头。每把奇文思似玉,泉台冥漠见何由。

题王给事南庄乃翁诗卷

明代 王慎中

南极徵君长濩落,独傍云峰结茅屋。白日沧浪唯啸歌,青天翠壁聊踯躅。

一从云掩少微星,绮幌萧萧虚素楹。秋风出户猿孤咽,落月在梁鹤自惊。

惟有南庄椅桐树,香叶年年雏鹓翥。

吊李空同先生

明代 王慎中

大梁竣罪异长沙,托赋河流比汨罗。明月投人遭按剑,阳春惊汨寡赓歌。

幽扃路闭黄钟绝,副写书藏玉屋多。论次旧闻应有泣,史谈旧业竟如何。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