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上洞宴集二首 其二

上洞宴集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凭高张宴好,岚翠满轩楹。杯泛流霞气,弦含漱玉声。

魂消游目远,日入发谈清。情深宁在酒,不醉自非情。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卖花声 诸公过赏芙蓉即席劝饮

明代 王慎中

美酒斗十千。更对花前。芳樽肯放手中閒。起舞酬花花不语,似解人怜。

不醉莫言还。请看枝閒。已飘一片减婵娟。花落明年犹自好,可惜朱颜。

同陈石亭太仆访顾东桥山庄因纵游山寺承徐九峰道人见问遂以贻之

明代 王慎中

端居不自适,访隐出郊原。一路通樵径,千山掩荜门。

披云开竹通,斸石采苓根。农事兴南亩,渔歌到北轩。

闻钟寻远寺,憩杖眺孤村。虎守林中卧,猿参讲后言。

岩花难辨色,谷水不知源。因愧微官傲,弥钦至道尊。

君将闻好事,书此一同论。

至日寄彭石屋历

明代 王慎中

一阳回复气还周,消长知君已自由。莫学秦人桃洞隐,不知世上有春秋。

唐翠轩见过

明代 王慎中

蒙密城西仲蔚园,鸡鸣树杪类荒村。已无奇迹惊斯世,犹有高荒到此门。

蕉叶声中欣对雨,莎茵藉处爱移尊。与君且尽今宵兴,莫听阶前蟋蟀喧。

月夜同姚在明济上观水

明代 王慎中

盈科流水滥汤汤,映月涵空更可望。泌沸千淙珠比色,澄泓一可鉴为光。

遥遥银汉微分景,宛宛金堤与障狂。取适有同蒙吏傲,兼携惠子在濠梁。

病中漫述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颇得病中趣,未尝苦不堪。床头看卷熟,被上作书耽。

交息宁须请,禅忘忽已参。何日稍能起,门生拟舁篮。

至日虑囚宪府呈方

明代 王慎中

立戟府门清,持书人吏盈。平持三尺反,助取一阳生。

布令逢周正,援经览吕刑。怪来霜气重,骢马在江城。

论文示门人方元焕晦叔

明代 王慎中

琴名录绮旧曾携,柱是连城明月辉。曲里其人如得见,弹来于世肯听希。

终身已分长抛掷,拭目聊为一取挥。传得广陵真散后,莫令手指与弦违。

法通久住半岭归天柱岩题二偈示之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执事既迷著理非,欲从何处取真机。太虚辽廓无边际,一任云行与鸟飞。

题孙宫允园亭用马司业韵三首 其三

明代 王慎中

避地歌招隐,耽幽此卜居。词华二陆后,形胜六朝馀。

山鬼窥青管,江妃扈赤书。悠然东壁下,宛挂两银鱼。

和胡双华郡丞郡斋言怀见贻之作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为郡多诗兴,高人继谢公。民和官府简,花落讼庭空。

暮阁侵檐雨,閒床掩帙风。此时鸣鹤意,自与在阴同。

病中同年江于春见访喜而有感

明代 王慎中

蒙翳城西开一室,主人况复长衰疾。商歌欲出声不扬,举足将衰胫无力。

宾位坐使苔藓侵,阼阶渐向蓬蒿没。儿扶跰

过彭城作

明代 王慎中

陁靡郊原极望平,踟蹰立马客心惊。疏墩芜没项王国,烟草凄迷亚父城。

春去秋来经几度,霸业雄图不可睹。台在已无戏马人,濉流犹记败军处。

高陵深谷在翻覆,世事回还难定测。昔日东归着锦衣,今人但见繁蒿棘。

萧垒阴阴苦雾封,桓山烈烈动悲风。英雄百战终归尽,转觉身名祇梦中。

挽黄母

明代 王慎中

三十未亡人,能甘集蓼辛。归逢地下面,不愧嫁时身。

阁闭窥帷月,梁馀点镜尘。杯棬诸子废,口泽自如新。

十六夜与青门谈

明代 王慎中

四面歌钟起,华灯烁月光。柳梅微辨曲,桃李窅凝妆。

谁向家中坐,争看陌上狂。独馀吾与尔,相对在僧房。

柳湖亭宴游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积水漾虚台,芳筵镜里开。鱼惊壶矢跃,云逐瑟弦回。

迟月烧红烛,临波洗绿杯。不辞湛乐久,未卜再能来。

哭黄应初山人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碧山长在人何处,豪气杯中恍可寻。灵魄应随辽海鹤,遗风犹寄广陵琴。

同盟猿狖惊多梦,旧抚松筠怨独阴。佳句卷中时把玩,堪嗟已是古人唫。

钱塘缙上人来泉见访值予卧疾不能见作此投之

明代 王慎中

窗中伏枕蓬蒿长,城舍荒芜只似村。消尽形容神独壮,都无寝食息空存。

往时宾友全辞社,结夏高僧忽扣门。莫倚文殊能问疾,此中欲答已忘言。

春雨柬徐山人客居

明代 王慎中

春风忽已满,客子亦何心。雨长新刍价,泥荒车马音。

閒阶侵草遍,湿突起烟沉。更有关情树,窗前滴夜深。

登金山口绝顶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峥嵘峙西隅,其名金山口。拱势凌玉泉,分宗自天寿。

捐骑朅独往,宛转携良友。攀石足犹滑,扪萝蓧在手。

回望目转眴,前首步逾陡。及其登层颠,诸峰宛相就。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