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金山杂诗八首 其一

金山杂诗八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崔嵬楼殿俯金山,窈窕亭台引玉泉。羽猎连屯万虎士,水嬉齐奏六龙船。

徵歌乐选燕秦伎,听法筵参摩遁禅。宣帝巡游甘脱屣,侍臣扈从总登仙。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南郊夏行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路转妨旌折,桥平度马齐。风花一水静,烟柳万家迷。

目极心逾远,朋高酒共携。前寻还有径,应是武陵溪。

柳湖亭宴游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亭子水中洲,兰桨美载浮。鸥翻当吹篴,鱼跳近垂钩。

折藕怜丝细,探莼爱乳流。更言明月好,中夜尚淹留。

岁首与道卿偶集月台寺同道原舍弟

明代 王慎中

閒行曾不记春芳,忍草当阶忽已长。绿茗烟中消病力,红莲焰里惜年光。

求声鸣鸟知听法,承萼开花好近香。忏悔便从今岁始,相期礼足奉空王。

挽王尚书夫人归葬

明代 王慎中

軿车出国门,归葬广陵原。逝水年光尽,重泉白日昏。

镜留将拟貌,琴在与招䰟。不解尚书恨,将朝无赠言。

得东山吉地志喜呈魏山人

明代 王慎中

芳名表地记东山,佳气氛氲晓夕攒。水学之流成九曲,冈如龙跃自千盘。

天地应为今日待,神奇宁许世人看。不缘抱痛祈灵术,谁识明师一遇难。

建昌日暮举火于丰安堠亭与邑博陈嘉宾谈

明代 王慎中

斜日堠亭阴,兹言在野深。临餐因忘肉,独酌更知心。

道与中人语,身宜下位沉。昔贤伤不遇,非独子如今。

寄赠李邦良应聘修两浙志

明代 王慎中

霸王开列国,牛女直扬州。兴废伤千古,人文著九流。

才高宜可作,众体莫能雠。赫矣雄图地,居然载笔游。

赞词无下士,馆谷有诸侯。迹访虞巡始,书从越绝修。

劳思应夙夜,托志在春秋。成将藏禹穴,待取好书求。

送陈秀才附驿往沅州

明代 王慎中

下帷兀兀不窥园,蹑屩匆匆骤出门。独向五溪驰驿骑,欲过二酉听鸡猿。

携书偏与宾游别,仗剑曾无妻子言。溆浦最悲骚客赋,凭君一为访幽源。

送药与青门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长卧绳床托满宫,病里风流亦不同。双双药杵月中落,并入经声绕碧空。

予以事由陈趋项周梅崖参知方自项还皆以夜行造次相逢顷刻而去

明代 王慎中

多事穷奔走,幽襟待细论。如何逢路侧,还向夜中分。

色笑匆匆接,清言悄悄闻。劳生元易感,况复睹离群。

侠客行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目慑荆卿非勇胆,锥伤晋鄙可羞颜。棱棱怒气堂坛上,颈血看溅十步间。

周隐君荣寿卷

明代 王慎中

明时胡在野,怀宝欲迷邦。麋鹿居为伍,云松对与双。

吉星辉上象,湛露接西江。晚节逢恩幸,身过垄上庞。

送张以学尹诸暨

明代 王慎中

张郎冲星辞燕阙,素纰朱芾过我别。头上峨冠高切云,腰间长剑光照雪。

自言将下扶馀邦,鉴湖天回云雾光。王乔凫舄青霞去,宓子珠弦白日扬。

感君别促伤会希,羽觞桂酒传若飞。鸣鸟在林求其友,征马出门不断嘶。

丈夫抱璞不自衒,燕石竟迷郑客盼。朱瑟工操不受竽,明珠暗投反按剑。

世路衣狗苍黄分,天风抟翮浩荡变。竹林不迟彩鷮驯,枳棘难淹文鹓绚。

君去飘飖碧海春,予住栖栖锦里尘。扁舟为过剡溪曲,定忆当时鼓柁人。

周石崖督学擢广西参知寄此送之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道术陈良是,丘坟倚相亲。章缝探奥室,文物起来尘。

变豹方成蔚,灵蛇尽握珍。还将今礼乐,往靖桂嶷人。

寿毛砺庵阁老七十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冈凤辉难集,坰麟迹自闲。道闻姑射后,身退五湖间。

春洞桃花实,秋山桂树斑。岱宗东鲁望,巉绝更谁攀。

九江夜雨示薛广文

明代 王慎中

稍稍空堂暮,羁心自不聊。疏灯生寂寞,寒雨对萧条。

木落岁将晏,鸿鸣江正遥。清扬居室远,谁与永今宵。

寄睦

明代 王慎中

最爱梁园脩竹馆,风流帝子独翩翩。豪华却尽攻文苦,宠数偏能养性全。

马过繁台谁可记,雁飞蓬沼信难传。山中桂树偏翻甚,寂寞柴扉养暮年。

寄道原弟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攻在心间真破敌,筹于幄里是销兵。勋名本属文儒事,莫遣人将白面轻。

中秋夕东楼宴集用韵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关山雁过晴天迥,凉气偏成鼓角哀。岑寂欲寻娱目处,风流相命上楼来。

井参浸汉金波漾,雉堞窥湖玉镜开。满席瑶华依锦绮,相看忍负手中杯。

送程舜敷编脩坐谪高凉三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云耸炎峰峰万盘,烟浮瘴水水千湾。南过蛮江莫作赋,屈平当日不生还。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