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九月十五日黄东石招游北山石室陪西川郡伯用韵

九月十五日黄东石招游北山石室陪西川郡伯用韵

明代 王慎中

九日忽然过六日,好游可不惜流光。最怜贤主能开宴,赖有佳宾肯爱狂。

怪石解衣尘气净,名山对酒野情长。便拚登览穷兹月,岂必重阳萸菊芳。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送陈学颜辞亲应举

明代 王慎中

却敛黄香扇,行穿季子裘。书将随计吏,富且谒诸侯。

舍馆鸣鸡梦,关山叫狖愁。明珠光照乘,莫向暗中求。

赠翁仁夫司

明代 王慎中

驰驱越河梁,河梁何活活。霮䨴浮云兴,淅沥悲风发。

出门慎自爱,志士忍饥渴。遗欲有贞心,秉义无回节。

临岐申赠章,聊以慰契阔。

文上人房饯徐山人

明代 王慎中

久耽幽独类名缁,送客还同惠远期。系勒好嘶香草地,垂杨偏远法筵枝。

杯行寂性生飞动,袂惹空肠怨别离。从此看君分手去,更无人复到茅茨。

送诸子兴年兄由刑部郎中贬尉高明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李白当年号谪仙,西禦夜郎到日边。自古娥眉多贾妒,直须秀句与人传。

题黄墩书屋赠陈玩潮四首 其三

明代 王慎中

微溪日自行,蓬藋也难生。不受故人荐,欲成处士名。

环阶无恶草,幽鸟有佳声。过尔辄难去,贪兹养道情。

春雪同省长诸公宴集

明代 王慎中

绛烛燃霄深院阑,广庭积雪不生寒。春声笛里梅花落,夜色杯中竹叶乾。

坐上拂衣先起舞,灯前改席更留欢。人生分合兼衰健,今夕须知一醉难。

送赵教授志贞

明代 王慎中

居藩寂寞久无欢,聊为伊人一解颜。嗒然语合形骸外,去此交解神气间。

共指驰驱循大道,更期著作副名山。一尊临路情难尽,原草含黄暮雨间。

赠翁仁夫司

明代 王慎中

光仪慰深衷,聚散会有渝。条风熙自南,王事遑启居。

扬旆首朔郊,结轸临广衢。恻怆杯酒间,揽袪一踟蹰。

岂曰无居士,非子谁为愉。流尘奄忽至,服马遄驰驱。

入塞曲六首 其六

明代 王慎中

夺取祈连筑汉台,敌人魄丧色如灰。边亭卧鼓休鞍马,每过山前恸哭回。

在郡作

明代 王慎中

忆从束发通朝籍,才薄遭时报效赊。直木孤生先得伐,明圭太效易成瑕。

朝天路绝辞风叶,去国身轻失水查。窜逐元非明主意,衔恩不忍赴怀沙。

习仪 异典也

明代 王慎中

芝坛敛浮景,休气郁招清。晨旭流翠葆,泰风飏华旌。

飞龙丽重霄,蕤绥在天庭。式礼纡皇步,笃恭轸圣情。

几几磩承舄,亭亭云耀纮。秉离临日鉴,乘乾健天行。

升崇俨帝对,纳陛惕凌兢。周折并圆方,兴俛以屏营。

万舞罗皋帗,广乐陈咸茎。度以哲罔忒,文用道自弘。

卒事秩无愆,百辟具维刑。亹亹不显德,千载扬徽称。

游清源山同洪芳洲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曰余怀素志,将子有知音。即兹山与水,何必弦鸣琴。

扪茑亦同干,酌泉时共斟。无言徒脉脉,相偶意弥深。

题寒泉精舍赠罗希周并柬其弟希阳君

明代 王慎中

精庐巧搆事全幽,最是才人解息游。满室吐芸千卷积,当阶鸣玉一泉浮。

含毫每玩霏霏洒,行乐常通㶁㶁流。更向池塘滋细草,春来佳句梦中求。

塞下曲五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人烟断绝惟看雪,关月吹残只有风。遥指边人猎近塞,居延城北半天红。

芝山亭

明代 王慎中

亭子倚岧峣,幽意坐终朝。远水孤帆滞,长天一鸟遥。

丛红霜树叶,片白楚江潮。浩荡烟波去,徒思兰桂桡。

閒居即事奉怀徐少湖学士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悠然舒卷片云孤,宽褐偏增四体癯。本为闻钟惊海鸟,亦知在木即山樗。

闭门自著终尧问,行路人猜效舜趋。致主唐虞公等在,爱潜一谷更名愚。

青门卧病走笔奉柬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独宿青莲宇,昏魔胡未降。伏床迷界色,稽首礼幡幢。

冥力瞻灯影,殊香到药矼。泠然醒睡顷,微月在前窗。

雨中忆尤子伟卧疾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风吹斜雨湿窗纱,危坐惟看书满家。幽意须君来共对,门前不见玉人车。

送方

明代 王慎中

豫章解䌫雪晴消,计及长安淑景遥。垂柳新阴看向苑,啼莺初晓唤趋朝。

心同江水知归海,身在钧天喜听韶。左个春开应有问,何如衢室帝为尧。

满江红 春日雨中登楼作

明代 王慎中

芳草连天,登楼目、不堪勾引。阴漠漠、远山如近,欲明还隐。

杨柳漠丝千万缕,染烟挼雨清无尽。看红英、满树洗逾鲜,胭脂润。

驰驱骤,流光胜。柴门闭,谁问讯。感时兼伤病,朱颜潜损。

本拟销忧凭骋望,番因望里增愁疢。曲阑閒、倚遍寂无言,春应恨。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