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徐鹿卿
中年怀易恶,更听断肠声。多谢两榕树,逢人管送迎。
水调歌头(快阁上绣使萧大著)
酬陈太庾 其二
英声猎猎满山州,翠剡飞来鹗在秋。父母视民非俗吏,子男分土列诸侯。
篇诗捲送骊珠烂,杯酒相从蜡味浮。不必即人人即我,定知瑚琏合当收。
黎丞传示史宰聋字诗走笔和之
毛颖翻成一秃翁,文章苦欲诳盲聋。从前结实无非妄,胜处生涯好用工。
天上高深关守虎,马前奔走背生虫。荣枯数定何须问,了却公家是奉公。
章贡三咏 其三 翠玉楼
梦跨长虹海上游,寒生肌骨一壶秋。好风吹得时魂醒,自寄云间翠玉楼。
酬何学宾 其一
商山黄绮信清流,自合相从鹤禁游。邺架烂观三万轴,庄椿行老八千秋。
高怀莫遣群儿觉,佳句那无半语酬。我亦诸侯老宾客,更将墨守问何休。
和张直学送新茶韵
梦绕康王酌水帘,不知身世宦东南。苏仙忽饷焦坑品,子尚浑东晓露甘。
便遏鼻雷醒睡思,仍浇舌本发清谭。搜枯破闷功神速,数到卢仝椀两三。
寿曾佥判 其二
陆地新开万朵莲,綵云拥出幕中仙。傅岩已入春宵梦,火急排云叶九天。
庐陵曾省元求书见杜宰和韵饯其行
夫君渐是买臣年,耻眩虚名贾蜡鞭。斗酒新丰无饮伴,宫袍采蜡诧诗仙。
寒花傲节休嫌晚,蟠木为容不假先。更上诗坛参杜甫,清谭相对纸生烟。
挽安人陈氏
节义千年一缇萦,复因缓急见高情。风霜凛凛欺行役,天地昭昭监此诚。
羞藻敬恭宗祀重,空花了悟世缘轻。归时认得来时路,暗想蓬莱是故程。
次曾司户见贻之韵并饯其行
闻道常苦迟,生世何用早。洛学此开端,文义富论讨。
高山劳景仰,内境几回照。此心同古今,一理该众妙。
七月二十一日重过赣滩十绝句 其九
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川曾识旧词臣。诗魂百载犹苏醒,应笑风波解戏人。
庐陵试院次陈明叔韵
西风下黄叶,客里上新愁。许我联舟渡,从君借箸筹。
坐縻三月久,宽作两旬留。聚散一场梦,邯郸鼻息
酬黎丞见和
极目龙门峻接天,仕涂倾盖便忘年。太平官府闲吟竹,胜处园林笑举鞭。
松柏凌霜知独后,楼台得月会居先。老臣忧国谁能识,飞雪飘飘上鬓边。
赠琴士翁明远并简干教二黄丈 其一
钟期不作伯牙死,琴堕云烟莽苍中。翠玉楼前几识子,山风吹散又西东。
次黄干梅关韵 其二
相逢白莲社,失脚过前溪。野兴云横浦,禅心絮着泥。
梅花大庾岭,钵石古招提。扰扰仕途梦,从前几个迷。
再和聋字韵诗一谢史宰一呈黎丞 其一
化感儿嬉七十翁,波馀犹足活瘖聋。肯安恬退淡中味,大觉催科拙处工。
及物坐看驯乳雉,苏民更欲骂尸虫。恢恢游刃浑馀地,赢得赓酬伴赞公。
寿提举陈秘丞 其一
南极星高月一弓,天将好事庆仙翁。朝中诏遣鲜于使,境上民争正献公。
葵藿倾阳清瘴雾,旗幢盖海飏薰风。梅关南北俱和气,祝寿欢声两处同。
快阁书呈吴宰
千里江章路,登临独此雄。清波长夜月,落木又秋风。
浪蕊浮花外,盟鸥狎鹭中。诗魂苏醒在,千载豫章公。
七月二十一日重过赣滩十绝句 其七
江清端可乐朝饥,崄处行人尽得知。平陆波涛良叵测,崄中却自是平夷。
子野惠竹
玉局诗中曾识面,小山书后忽题名。鸱夷混沌俱惭逊,更胜河豚大瘦生。
徐鹿卿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174篇诗文
丙戌年新春偶成
次史君喜雨偈韵 其二
七月二十一日重过赣滩十绝句 其四
士友见和七月七日曝书依元韵谢之
酬正录直学
酬朱直 其二
挽陈太庾 其一
寿冯宫教 其二
府判社日招饮蒋园座中索赋诗三绝句 其一
诸公约会县中观灯不克赴既又见趣座中赋一章
再和聋字韵诗一谢史宰一呈黎丞 其二
减字木兰花 其一 杜南安和昌仙词见示次韵酬之
林府判录示近制依韵和呈二首 其二
寿提举陈秘丞 其二
同日依斋宫韵呈府判
酬曾学录王掌祠 其一
酬曾教正
水调歌头·岭峤转和气
酬曾学录王掌祠 其二
赠曾司户
喜雨上史使君冯宫讲
酬张直学 其二
护法寺劝农呈秘丞
七月二十一日重过赣滩十绝句 其八
出滩赋滩石
杜子野惠来禽内碧桃谢以一绝
府判再示楹字韵诗再和之
汉宫春(和冯宫教咏梅,依李汉老韵)
章贡三咏
送太庾黎丞 其二
送游同年赴增城征官 其二
林判府和前韵见示且约暇日论茗次韵为谢
雨霁报谒见一鹭得鱼群鹭争食之 其一
闻鸦有感
张法示诗集为题其后
至梅关书呈僚友
郭府判书友于堂榜谢之以诗 其二
赠琴士翁明远并简干教二黄丈 其二
满江红(饯林府判)
寿陈太庾
次宫教六斋庆成韵 其一
饯罗史君二首 其一
月夜赴郡会归辗
次瀛父诗
次史君喜雨偈韵
赠琴士翁明远并简干教二黄丈 其四
饯罗史君二首 其二
七月二十一日重过赣滩十绝句 其五
劝农上宫教
酬张直学 其一
护法寺劝农呈史君
酬吴直学 其二
水调歌头(寿林府判)
杂兴 其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