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哭董紫

哭董紫

清代 钱澄之

蛮乡淹瘴疠,闽海共艰难。皮骨殊方老,神情白昼寒。

辞荣求远殊,破格拜天官。报国时甘忤,思亲泪未乾!

九原留鬓发,万古葬衣冠。久蓄南还橐,开箱不忍看!

诗人钱澄之的古诗

赠丁掌垣

清代 钱澄之

忆昨联樯章水上,三年仙籞再经过。朝因卧病晨趋少,疏为忧时夜草多。

补衮即看新领袖,摇金还听旧鸣呵!青蒲第一边机急,莫向樽前纵啸歌!

虔州即事 其五

清代 钱澄之

旌竿袅袅隔城东,代马临江壁已空。赤祲满天休望气,黑云压阵更佔风。

牙旗早失刘开府,金印新悬张总戎。此日穹庐犹遍野,殊恩漫锡守虔功!

戊子元旦

清代 钱澄之

晓色荒荒氛祲浓,杉关何计一丸封!半年常见双峰火,三户重销五夜烽。

城上乌啼稀击柝,帐中儿醉不闻钟。残生敢问绸缪计,好去寻山趁短筇。

虔州即事 其一

清代 钱澄之

拂地骄鹰暗虎头,锦貂公子梦封侯。杏花落尽田难种,布谷鸣残麦未收。

铜马讵能扶赤伏,黄州曾可号青州?江村野哭声声苦,独赋「登楼」悔久留!

伤心诗 其二

清代 钱澄之

著眼空华一刻徂,苍天何意夺童乌。玉台已碎怀中镜,明月还沈掌上珠!

早信灵氛逃大劫,难将因果问浮屠。平生儿女钟情甚,此际黄泉舐犊无?

江城感事 其三

清代 钱澄之

滕王高阁迥含烽,巨堑长围定几重。心向海天捞日月,手携风雨献蛟龙。

蜡丸再睹春王朔,铁券重颁大国封。扈跸词臣谁草诏?曾无涕泪洒兵农?

得孙克咸死难信 其三

清代 钱澄之

回忆同游地,东门路可悲!闺人传道蕴,天坏笑凝之。

兴在江湖短,情因儿女痴。谢家兄弟好,几处哭新诗!

行路难 其三十

清代 钱澄之

城上钟鸣作吼声,旧传此物是龙精。城亡一夜摩空去,不与人间报五更。

端州杂诗又十一首 其七

清代 钱澄之

圣朝新政惜繁缨,主爵升沈迥未平!大抵远人宜重赏,纵然高位亦虚名。

雄谈竟博乌台贵,黠竖能邀回寺清。独忆润州钱叔子,空穿芒屩粤中行!

哀江南 其六

清代 钱澄之

学士好禅定,报国亦讲武。木天请缨出,志抗城下虏。

厥功虽不成,天子髀尝拊。归田颇寓兵,还遭绛灌怒。

义旗倡天都,严关飞鸟阻。一呼百万饷,侠哉新安贾。

奸人半夜回,公志竟中沮。可怜江文学,奋身赴死所!

大义激孤忠,肯为甘言取!一死报里人,不负平生许。

行路难 其十三

清代 钱澄之

十日无栖此夜偏,故人布被拟同眠。那知难后贫如我,抵足牛衣剧可怜!

行路难 其二十一

清代 钱澄之

郡阁相邀揖罢还,传心御幄敢跻攀。使君莫怪频流涕,原是螭头旧侍班。

和彭然石西上舟中见怀之作

清代 钱澄之

自别苍梧双眼清,思君待月几回明。骚坛乱后馀同调,桂棹秋来悔独行!

帷幄伴愁双钓艇,班行侧目两狂生。词林忝窃真惭汝,佳句深吟倍惨情!

田园杂诗 其四

清代 钱澄之

屋上春鸠鸣,田家谷始播。时雨催我还,倚锸檐前坐。

牧童去未归,雨声听渐大。时雨岂不嘉,所虑老牛饿。

自往唤牧童,牵牛入兰卧。我牛既以来,我锸行须荷。

田畴及时治,况复雨初过。亦知冒雨寒,为农焉敢惰。

行路难 其三十七

清代 钱澄之

刚是行年四十来,不堪人事首重回!只今出世毋嫌晚,便算兹辰降母胎。

梧州杂诗 其十一

清代 钱澄之

桂林留守重,奏使亦频来。咫尺青骢返,频烦白简催。

廷争犹未息,圣怒已将回。好是徼恩放,休称苏轼才!

梧州杂诗 其四

清代 钱澄之

侧耳羊城信,穿烽二使来。诏开藩镇泣,风斗海船回。

事变知天意,时危有将才。长城真可恃,驻跸漫惊猜!

得孙克咸死难信 其四

清代 钱澄之

吴江同难后,闽、越各天奔。巢卵悲予破,掌珠羡尔存。

两年重落魄,万里一游魂。地下逢殇子,通家有旧恩。

长汀道中示吴二明府 其一

清代 钱澄之

驿路凋残何处行,又穿烽燧赴荒城。渡头虎迹沿溪去,村外鸡荒冒雨鸣。

鸟帽即今双短鬓,青山依旧两狂生。相看漫洒吴江泪,已听褒纶赠杲卿!

有所闻作 其一

清代 钱澄之

戎旆迟迟迥不舒,闽江村郭半成墟。浪闻扶义称铜马,喜听蒙尘是副车。

五岭山川百战后,三湘壁垒十年馀。愁时目断南飞雁,莫寄孤臣雪窖书!

钱澄之

钱澄之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钱澄之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钱澄之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47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