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病中承次河携樽过访

病中承次河携樽过访

明代 文徵明

病暑经时闭草堂,故人挈榼漫相将。高轩恰似清风至,雅谊还同夏日长。

把酒临轩疏雨润,捲帘深院碧桐凉。晚来客散诗成处,一树蝉声对夕阳。

诗人文徵明的古诗

写閒舟图寄葛汝敬

明代 文徵明

小舟依渡不施桡,正似閒人远世嚣。满径绿阴初睡起,坐临流水看春潮。

兰房曲戏赠王履吉效李贺

明代 文徵明

彤云旖旎霏祥光,兰椒沃壁含璚芳。流苏袅袅开洞房,晚波绣烛摇鸳鸯。

鸳鸯双飞情宛转,紫带垂螭觉螭缓。绿膏照粉玉缸斜,瑶鸭融春翠云暖。

海绡落枕夜何如,美人笑掷双明珠。巫云朝敛金钗溜,不恨巫云恨花漏。

沧浪池上

明代 文徵明

杨柳阴阴十亩塘,昔人从此咏沧浪。
春风依旧吹芳杜,陈迹无多半夕阳。
积雨经时荒渚断,跳鱼一聚晚波凉。
渺然诗思江湖近,便欲相携上野航。

崇义院杂题 其九

明代 文徵明

修廊如洗断尘嚣,白粉墙围碧瓦寮。拥鼻徐行成独咏,晚风吹乱石芭蕉。

春日怀子重履约履仁 其三

明代 文徵明

湖上花枝暖欲然,寺前杨柳绿生烟。凭君莫信春光早,宝积山头有杜鹃。

灵岩山绝顶望太湖

明代 文徵明

灵岩山正当胥口,落日西南望太湖。双岛如螺浮欲吐,片帆和鸟去俱无。

閒论往事何能说,不见高人试一呼。慎勿近前波浪恐,大都奇绝在模糊。

潇湘八景 其六 渔村夕照

明代 文徵明

晒网白鸥沙,冲烟青箬笠。欸乃一声长,江空楚天碧。

翰林斋宿

明代 文徵明

春星烂漫烛微垣,独拥青绫向夜阑。宫漏隔花银箭永,莲灯垂烬玉堂寒。

坐聆宵柝霜围屋,想见郊禋月满坛。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銮。

人日立春

明代 文徵明

东风剪韭荐时羞,细雨江梅破晚愁。眼底日辰刚数七,梦中春色又从头。

谁修故事裁金胜,恰有残寒送土牛。珍重道衡今不作,花前诗思总悠悠。

次韵毛大参辞召有感之作 其一

明代 文徵明

十载中朝仕有声,青云末路更收名。久知云亮多高韵,聊托嵇康事养生。

尊酒风流青鬓在,草堂归计绿阴成。君恩不与尘心断,回首江湖万里情。

吾尹邀游虎丘奉次席间联句

明代 文徵明

使君置酒赞公房,飞盖追随草木光。选胜不辞萧寺远,为閒翻遣老僧忙。

千村霁雪人凭阁,一坞碧云山堕墙。斜日离离宾客乱,好修故事续欧阳。

西苑诗十首 其六 芭蕉园

明代 文徵明

小山盘折翠㟏岈,松桧阴阴辇道斜。草长兰亭迷曲水,雨深桃洞自飘花。

紫云依旧围黄屋,青鸟还应识翠华。知是史臣焚草地,文光隐隐结红霞。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六

明代 文徵明

桃蹊李径绿成丛,春事飘零付落红。不恨佳人难再得,缘知色相本来空。

舞筵意态飞飞燕,禅榻情怀袅袅风。蝶使蜂媒都懒慢,一番无味夕阳中。

九逵期人日会城中既而不至作诗见怀奉荅

明代 文徵明

人日故人偏入望,洞庭烟水隔苍苍。不教缕菜传纤手,空复题诗寄草堂。

老鬓金花谁斗胜,古梅残雪自吹香。寻常佳节多惆怅,何况差池负酒觞。

题画(三首)

明代 文徵明

近山千丈抵清漪,远树连云入望迷。
有约去登江上阁,风烟都在曲楼西。

雨中杂述 其四

明代 文徵明

十日江城雨,霖淫势已滔。檐端宿云雾,屋脚卷波涛。

已扫苏端迹,仍深仲尉蒿。无钱供晚醉,行儗质春袍。

咏尧民案上盆兰 其一

明代 文徵明

崇兰移自荆溪上,小盎春深自着花。宾客清閒尘土远,晓窗亲沃案头茶。

春兴二首 其二

明代 文徵明

妍英弄芳意,柳色含春姿。物华浩无涯,骀荡东风吹。

东风日以浩,草色日以滋。青春万里道,游子有所思。

浮云漏白白,宿露朝已晞。攀条惜婉丽,忽得瑛琼枝。

芳悰未有托,暮景已西驰。菁华难复恃,结蘤聊自怡。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晚登露台乘月而归次第得诗七首 其 ...

明代 文徵明

道人相见古梅边,为写幽情拂响泉。窗外南枝春尚浅,雪英千片落冰弦。

题画送钱德夫南还

明代 文徵明

匆匆岁暮束书还,樽酒淋漓怅别间。明日西斋检行迹,暮云空见越南山。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