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即事 其七

即事 其七

清代 孙原湘

水晶帘下恣窥张,半臂才遮菽乳香。姑射肌肤真似雪,不容人近已生凉。

诗人孙原湘的古诗

怀个人归宁 其二

清代 孙原湘

望仙楼上望朝霞,隔断瑶池阿母家。蛛网断丝萦屋角,鹊巢无喜报檐牙。

难将芳讯通行李,未必归期准及瓜。曾是往时携手处,绿窗开煞碧桃花。

银潢

清代 孙原湘

红楼隔雨似潇湘,梅额才呈半面妆。绝不抬头心自会,早知着眼愿都偿。

云行水上原无迹,风过花中已得香。脩到神仙夫妇分,未妨长县隔银潢。

双红豆辞 其五

清代 孙原湘

叠笺书恨祇焚灰,剪纸酬神枉费财。一半聪明知误用,两无消息肯传来。

慢凭问卜蓍归妹,悔不能医药作媒。愿学维摩行脚状,替人担病觅人回。

再和百堂 其二

清代 孙原湘

果然重到不嫌迟,无奈空言祇益疑。痴愿莫真成马角,愁身早益入蚕丝。

强为排解翻添恨,待觅商量恐受嗤。听得邻娃倚夫婿,教依新样画蛾眉。

新年即事 其二

清代 孙原湘

恹恹春瘦强支持,定累多情百遍思。特向窗中传数语,要人知道未眠时。

维摩示疾志感

清代 孙原湘

天女云軿下碧空,维摩丈室顿春融。悄移画屧防惊枕,微揭绡帏恐透风。

有泪但看含脉脉,无言祇索去匆匆。再三珍重临行意,只在横波一转中。

病悰

清代 孙原湘

得遂幽期病转深,梅花开日到如今。香盟纵结鸳鸯带,好梦难如翡翠衾。

千尺水深通素札,一重山远隔罗襟。料无灵药能医治,愿化西天并命禽。

梳头词 其二

清代 孙原湘

炎曦不耐挽云堆,巧髻分梳蝶翅开。自出侬家新样子,要将名色试郎猜。

瑶窗

清代 孙原湘

羊灯未上月如丝,偷出中门步屧迟。拂槛衣声疑竹韵,窥窗鬓影误花枝。

乍尝险味情逾怯,强定惊魂力不支。踪迹怕人猜料著,暗中归去朗吟诗。

杂纪 其一

清代 孙原湘

昨夜帘栊事渺茫,花前赢得客清狂。听歌误认回心院,映烛贪看半面妆。

箫史慢图声引凤,相如空奏曲求凰。玉纤剥取青莲子,别想人间掷果郎。

新年词 其三

清代 孙原湘

九天珠玉堕云端,花里潜踪路渺漫。侥倖里风兰气息,低徊昨日画阑干。

笑声尚带红绒落,瘦影应怜翠袖寒。甘为立残虚幌月,待他徐照面痕乾。

蕊宫花史图并序 其三

清代 孙原湘

玉楼张出朵云新,占断瑶台四季春。仙树参差寒暖候,神光离合古今人。

好花难得同生日,明月须知有化身。留取埽眉真姓氏,彼人应又托传神。

题周防背面美人图 其五

清代 孙原湘

妙句青邱最有情,倾城虽见画难成。诗人设想还痴绝,要看回头百媚生。

玉楼 其一

清代 孙原湘

一声玉笛倚瑶台,风荡珠帘扇扇开。祇恐君看犹约略,不关侬影太低徊。

远闻香气和花乱,微接音辞带笑猜。欲觅仙人来往迹,石阶无纬长春苔。

叠韵四答

清代 孙原湘

楼中凤屧不沾苔,楼上珠帘飏日开。无目亦应知绝色,有情方许得兼才。

衣翔轻影愁仙去,镜迸圆光讶佛来。朔雪梅花春月柳,是卿身分是身材。

寒宵纪梦仿会真体

清代 孙原湘

青粉墙高接半天,黄昏风紧月娟娟。斜门寂静推敲细,曲巷阴娟伺守坚。

乍听钟声空外动,忽惊人语暗中传。朱唇微嗽来屏角,纤指轻弹近阁边。

预启间窗教侧足,偷开秘钥许容肩。中途几被监奴觉,内院才闻采伴眠。

入户衣裳防綷縩,牵帏步屧屡蹁跹。卸颐别绾珑松髻,熏被犹馀叆叇烟。

展侧冰肌如水滑,偎依粉颊比花妍。一弯雪臂玲珑藕,三寸红帮窄小莲。

脂熟樱桃鹦饱啄,香披豆蔻蝶深穿。流苏悄击银钩宕,密炷潜吹宝鼎然。

眼媚横流微腼觍,唤声低彻恣缠绵。当胸袜绣堆茵软,衔耳环铛堕枕偏。

惊颤芙蓉承露重,狂飞柳絮逞风颠。幽欢放胆终虚怯,浓笑回身忽涕涟。

长恨赤绳愆夙分,自嫌锦瑟过华年。鸳囚难卜重逢日,鱼媵甘图再世缘。

可奈晨鸡先促迫,尚贪宿鲽暂流连。钗分紫玉酬深爱,裯拥青绫耐细怜。

剪发早申偕老愿,抽毫索记定情篇。前游历历明于镜,回忆茫茫坠似钿。

姑射神妃原幻梦,维摩天女本空禅。觉来襟袖沾霞气,赢得人呼是谪仙。

从美人家折得桃花一枝归供胆瓶

清代 孙原湘

折得天台顶上枝,争开已近十分时。祇缘来自倾城处,顿觉生成绝世姿。

物但关情皆可爱,事真入手不嫌迟。人间多少娇红色,不种伊家不耐思。

泣别 其二

清代 孙原湘

宁教生死隔幽关,远别情怀较死难。人到去时看越好,泪无挥处怨尤酸。

即防永诀诚多虑,聊订前期强自宽。留得两身憔悴在,相思祇隔路漫漫。

献果

清代 孙原湘

檀郎何处得尝新,翻作妆台掷果人。入手已知仙味美,分甘先惧妹心嗔。

笑君怀核宁无意,献佛将花早有因。一幅定情罗帕在,轻红虽退认犹真。

记忆即书 其七

清代 孙原湘

盈盈绿水出芙蕖,娇韵才如二十馀。昨日女儿相并立,风情翻较阿娘输。

孙原湘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6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