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武当邵郎中书来欲寄物难将故戏之 其二

寄武当邵郎中书来欲寄物难将故戏之 其二

明代 曹义

忆昔曾同禁苑游,花前风月几赓酬。别来云树分南北,一度相看一度愁。

诗人曹义的古诗

送人归老江西为于中书霈作

明代 曹义

清时解组雪盈头,归去家山正值秋。黄叶西风添逸兴,残蝉疏雨送行舟。

篱边旧业存松菊,江上新盟狎鹭鸥。从此梦回云路远,林泉杖屦纵遨游。

重九前二日思孟老亲送酒口号以荅其意

明代 曹义

节近重阳菊未开,故人先遣白衣来。病馀正喜无灰酒,且对东篱进几杯。

送严寺正归老

明代 曹义

青琐朝辞振佩珂,锦衣归老乐如何。传家旧业诗书在,赐诰新恩雨露多。

棘寺盛名留帝阙,兰挠远棹度官河。平生心地清于水,嬴得身闲养太和。

和高侍讲先生韵五首时宣德七年也 其五

明代 曹义

空庭夜坐迥无尘,月影吟看渐过邻。凉透孤怀秋气肃,香飘几点桂花新。

蛩声哽咽愁难听,砧韵凄清苦厌频。触景宦情无处著,谩成诗句荷尧仁。

桂花小鸟

明代 曹义

雨后西风散晚凉,一枝仙桂发天香。幽禽似爱黄金粟,飞向花边对夕阳。

送外甥为于中书沛作

明代 曹义

几年不到渭阳城,一见春容满面生。宾馆正连徐孺榻,莼鲈忽动季鹰情。

官亭别处频斟酒,客路行时独计程。明日故乡逢故旧,平安为我报家声。

初度日朋旧过临为贺戏笔书怀念先妣不及禄养也

明代 曹义

客边初度几相逢,岁岁年年事不同。绿酒樽前曾献寿,綵衣膝下困春风。

遥思亲舍三茅下,欲报劬劳一梦中。珍重故人深见爱,也来称贺

送孔友和解组归长乐令字韵为王得斋友作

明代 曹义

多年游宦途,历览山川胜。沧溟器宇宏,籍籍才名盛。

一朝谢轩裳,甘分安前定。冠盖集都亭,饯别兴歌咏。

维时暑雨霁,赤帜行权令。薰风散微凉,驿路炎尘净。

冠遥望茅山,云峰相掩映。去去莫迟留,儿童候萝径。

霅川归趣送黄布政叔正归田二首 其一

明代 曹义

霅川归处趣何清,竹下琴樽柳外亭。风煖波光涵户白,山晴云影压帘青。

眠沙鸥鸟吟边见,投浦渔歌静里听。更想客来清话日,不谈名利只谈经。

和编脩许道中腊月初三日诞诗三首 其三

明代 曹义

茅峰玉立宛如簪,雄镇金陵杨子南。福地从来推第一,名山自古只称三。

学仙少术颜多厚,报国无才色更惭。久别琳宫相忆剩,几看道士寄来缄。

题赏春图为邢中书

明代 曹义

画桥杨柳绿生烟,绮阁琼楼沸管弦。何处赏春游冶客,紫骝驮醉落花前。

送何观中书归省

明代 曹义

青花染翰凤凰池,堂上双亲鬓若丝。天禄巳荣三釜养,寿龄还拟百花期。

锦舆花底欢迎处,綵服樽前戏舞时。爱日应知诚孝笃,几回惊□□□□。

送连脩撰归闽焚黄

明代 曹义

晓辞金阙出神州,此去分明是昼游。红荔丹山闽海兴,锦衣兰棹潞驿舟。

凉生驿路消残暑,鹰度关山属早秋。悬想焚黄先垄日,恩随春色上松楸。

送人归无锡为郑监丞叔颙作

明代 曹义

不辞千里远相过,萍水襟期喜若何。夜雨政宜连客榻,薰风忍听唱离歌。

蓟门酒尽尊前兴,潞渚帆扬雨后波。想到家山多雅趣,五云亭上日吟哦。

送平江伯孙南还

明代 曹义

将军孙子雪冰清,文武才高著令名。北上远承严侍训,南还深念倚门情。

雨晴紫陌骅骝健,风暖官河画鹢轻。悬想长□明到日,春生阀阅倍光荣。

一乐堂为宜兴蒋大年赋一时逼去不工

明代 曹义

人生俛仰间,所乐任情欲。彩色及声音,耳目相驰逐。

何如蒋诩孙,所乐超流俗。灵椿老更苍,幽萱晚逾馥。

桑榆景悠悠,矧复膺多福。庭下紫荆花,联辉映晴旭。

菜衣舞斑斓,篪筼叶丝竹。不慕三釜荣,琴书资教毓。

诗礼擅家风,闺门蔼雍睦。滫瀡日以供,亲颜喜堪掬。

乐此足自娱,新题扁华屋。至愿人所同,一乐君胡独。

送袁令尹复任赣州雩都县

明代 曹义

一别词垣几度秋,共誇宰邑政优游。花村机楙声连屋,春雨桑麻绿满畴。

奏绩才看飞玉舄,承恩又见棹兰舟。一杯酒尽离亭晚,后夜相思独倚楼。

送主事姜子澄任广南太守

明代 曹义

凤池染翰早驰名,粉署为郎属老成。玉阙一朝膺荐剡,滇阳万里任专城。

青山客路双旌杳,夜月关河独棹轻。边徼从来风俗异,好勤抚字播天声。

寄武当邵郎中书来欲寄物难将故戏之 其二

明代 曹义

忆昔曾同禁苑游,花前风月几赓酬。别来云树分南北,一度相看一度愁。

梅竹二首 其二

明代 曹义

斜倚烟梢傍水涯,暗香疏影月明时。一团清气无人识,独有栖寒冻雀知。

曹义

曹义

(1390—1460)明扬州府仪真人,字敬方。正统中以燕山左卫指挥佥事累功至都督佥事,副巫凯守辽东。凯卒,代为总兵官。数与兀良哈战,进都督同知,累官左都督。在边二十年,谨守边陲,辽人安之。英宗复辟,封丰润伯。
 ► 36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