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姚经历复任河间

送姚经历复任河间

明代 曹义

报政才看到帝乡,还官又见沐恩光。卢沟月影随归骑,野店鸡声促晓装。

佐政共誇才识远,交游争羡姓名香。到家想及阳生候,油幕风清日渐长。

诗人曹义的古诗

和高侍讲先生韵五首时宣德七年也 其二

明代 曹义

江南一别绝音尘,蓟北初逢喜接邻。晋帖临来多俊逸,唐诗吟处更清新。

樗材有幸相资益,书籍无嫌独借频。昭代共誇膺好爵,愿摅忠悃荅皇仁。

送桃源尹知县

明代 曹义

几年清誉达京畿,又喜还官出禁闱。路指淮南烟树迥,马嘶蓟北晚秋微。

一声秋雁随云渡,半幅征帆带雨飞。遥想桃源重到日,桑麻依旧蔼春晖。

海印祥瑞诗

明代 曹义

天命眷大德,宝历归圣皇。建极御寰宇,垂衣临万方。

好生均化育,治道超虞唐。敬天恤斯民,夙夜恒遑遑。

覃恩临梵刹,对越严齐庄。敛福锡厥民,欲其寿而康。

敬衷轸深念,仁孝孚穹苍。适当演法初,溥地呈嘉祥。

卿云丽霄汉,璀璨昭文章。梵相现金身,烨煜腾祥光。

天花竞飞舞,散漫奚雕妆。彼苍不爱道,甘露垂瀼瀼。

松头凝玉液,叶底悬琳琅。后土不爱宝,玉井生琼浆。

清醇酿春色,嘉味孚天香。太和惟潜达,閟瑞斯昭彰。

盛世瑞骈集,灵异尤非常。紫芝与嘉谷,叠见何足方。

知天符泰运,圣德日以昌。四方尽归化,万姓歌礼穰。

微臣睹盛美,拜舞联鹓行。愿歌天保诗,圣寿同天长。

和月泉咏金山寺诗韵四首 其三

明代 曹义

宝地雄蟠江渚中,巍峨楼阁势凌空。八窗云气连青嶂,四面波光荡杳栊。

游览杳无车马到,登临须仗客舟通。中流砥柱成千古,浩劫茫茫岂有穷。

送李令尹考满

明代 曹义

出治湘江上,心如湘水清。河阳花自满,卓茂政多平。

麦垄雉常见,柴门犬不惊。九重从此去,书最荷恩荣。

和郑雍言上巳日游庆寿寺诗韵

明代 曹义

宿雨初收三月天,胜游兰若意留连。谩从脩禊盟诗社,未拟逃禅结花缘。

檐卜花含林下露,黄鹂啼断树头烟。也知不是山阴道,风景浑如曲水边。

寄味道四绝 其三

明代 曹义

官闲犹淂著莱衣,膝下承颜愿不违。悬想碧桃花树底,锦舆几度日斜归。

送人之肇州

明代 曹义

奏最才看觐玉京,南还又喜沐恩荣。马嘶官道槐风爽,棹过通津暑瘴晴。

万里瘴云连象郡,一江烟浪接羊城。行旌明到香山下,竹马悬知次第迎。

明代 曹义

本草名传是落苏,个中滋味胜膻腴。老僧也爱田家好,写作山林野趣图。

送主事姜子澄任广南太守

明代 曹义

凤池染翰早驰名,粉署为郎属老成。玉阙一朝膺荐剡,滇阳万里任专城。

青山客路双旌杳,夜月关河独棹轻。边徼从来风俗异,好勤抚字播天声。

小景四幅为竹鹤友人袁州何太守赋 其二

明代 曹义

孤舟晚泊水云乡,一枕南薰卧石床。残醉醒来凉雨后,忽惊渔笛在沧浪。

送杨仲举先生致仕来朝升侍郎而回

明代 曹义

先生藩邸旧儒绅,致政重来觐紫宸。鹤发半垂晴映雪,龙颜一见喜生春。

颂台升秩名声重,锦诰荣颁雨露新。此去故乡寻别业,阊门杨柳倍精神。

和月泉咏金山寺诗韵四首 其二

明代 曹义

一山四面水云高,胜境从来夐不同。千古鸡园峰顶上,万年鳌极浪花中。

海门月上初钟动,渡口僧归晚棹通。半点红尘飞不到,禅房花木自春风。

元夕赐观灯诗

明代 曹义

皇都春暖雪初晴,节遇元宵月倍明。万井笙歌闻禁苑,九重灯烛■蓬瀛。

金吾禁弛恩波阔,紫陌香飘罗绮轻。时值太和多气象,臣民无处不欢情。

和编脩许道中腊月初三日诞诗三首 其三

明代 曹义

茅峰玉立宛如簪,雄镇金陵杨子南。福地从来推第一,名山自古只称三。

学仙少术颜多厚,报国无才色更惭。久别琳宫相忆剩,几看道士寄来缄。

积庆堂为杨都御史作

明代 曹义

君家清白远相传,裔出关西几百年。馀庆固从先世积,明时今喜后昆贤。

官联九寺声华重,诰赐双亲雨露偏。不独此身钟令美,会看簪绂更蝉联。

赋竹

明代 曹义

梦忆湘江路渺漫,鹧鸪啼处碧云寒。澹烟疏雨孤舟晚,曾记推蓬醉后看。

画牛为汤伯安赋

明代 曹义

怕向齐王堂下过,竟随牧竖度烟萝。时清贤俊俱登用,更有何人扣角歌。

口号寄杨大参逊之

明代 曹义

闻说薇垣德政新,公馀风月伴吟身。荔枝嚼到甘甜处,莫忘同时玉署人。

送郭指挥之南京

明代 曹义

南归远度济宁城,城下行舟泊晚晴。雨过蓬窗凉气袭,风回闸口浪痕平。

吟看齐鲁山峰迥,梦忆松楸客思清。昭代椒房均宠渥,汾阳阀阅独峥嵘。

曹义

曹义

(1390—1460)明扬州府仪真人,字敬方。正统中以燕山左卫指挥佥事累功至都督佥事,副巫凯守辽东。凯卒,代为总兵官。数与兀良哈战,进都督同知,累官左都督。在边二十年,谨守边陲,辽人安之。英宗复辟,封丰润伯。
 ► 36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