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孟尝君墓

孟尝君墓

明代 陈琏

薛城城南秋草绿,飒飒悲风撼林木。荒凉古冢临道隅,踯躅哀歌起樵牧。

忆昔田文当国时,好贤下士思有为。西行几乎遭虎口,赖有狐裘献幸姬。

东归不复田忠义,一旦忘齐遽归魏。可怜身死骨未寒,诸子纷争覆宗祀。

当时门下客三千,锦衣珠履犹神仙。鸡鸣狗盗众誇诩,争似冯生魏子贤。

凄凉旧事逾千载,冢内珍藏竟何在。我来吊古谩登临,追悼英风发长慨。

诗人陈琏的古诗

车驾谒孝陵随侍有感

明代 陈琏

文武衣冠肃礼仪,谒陵盛典重今时。九重久切松楸念,此际尤深霜露思。

瑞霭霏微生辇道,荣光烜赫动旌旗。小臣稽首陈歌颂,不愧周人清庙诗。

送李员外翼归省

明代 陈琏

翩翩归骑出皇州,衣锦还乡道路修。华岳云开仙掌见,黄河冰结水纹收。

明廷赐诰恩荣重,先陇焚黄礼数优。当宁只今思致治,家山虽好莫迟留。

寄地理先生赵思立

明代 陈琏

先生真是地行仙,来住人间九十年。对酒有时招鹤舞,寻山何处访满眠。

黄花满圃秋容淡,白发盈簪雪色鲜。闻说青囊多有验,不知今日有谁传。

画鹰二首 其二

明代 陈琏

木落空山静,秋风肃羽毛。雄心思击搏,狐兔竟何逃。

回回墓

明代 陈琏

碧瓦重重白石门,墓碑剥落雨苔斑。漆灯已灭精灵散,满地西风塞草寒。

长安岭

明代 陈琏

晓到长安岭,关城近碧峰。已看红日上,犹见白云封。

戍卒虽严守,行人竟少逢。怀来欣在望,烟树翠重重。

游小西天途中偶赋

明代 陈琏

维时日载阳,风力颇和缓。骋望陟崇阿,渐觉生意满。

雉花红正繁,草色绿犹短。雉鸣想林暄,鱼跃知水暖。

逍遥协幽悰,山路岂辞远。

陪驸马沐公襄城伯李公礼部尚书张公等九日同登雨花台

明代 陈琏

京城城北雨花台,岁岁登高此处来。松下烹茶烧石鼎,竹边呼酒泻应杯。

塞鸿应候同秋至,篱菊逢时带露开。喜对紫金山咫尺,五云缭绕护蓬莱。

草庭为蹇公子赋

明代 陈琏

美人嗜贞素,居地喜幽僻。春融土脉动,庭草纷如织。

茸茸媚烟姿,袅袅交翠色。光风自无边,生意恒不息。

开窗纵清玩,万虑若冰释。缅怀濂溪翁,终日观太极。

题余给事得祥葵花图

明代 陈琏

可人颜色拟黄金,开处偏承雨露深。不学春红徒媚世,生来自有向阳心。

宝安八景 其五 彭洞水帘

明代 陈琏

群峰敛苍蔼,石壁凝寒辉。如何乳泉下,化作水帘垂。

光荧耀水晶,的皪明珠玑。月钩谩高挂,云额空自披。

曾闻乘鸾女,浣弄湿仙衣。信知出天造,不假人力为。

和驸马沐公柬陈祭酒韵

明代 陈琏

新拜司成政盛年,门墙桃李竞春研。昔时曾说阳城贵,此日咸推郑穆贤。

三舍生徒皆俊杰,六堂师席总儒先。圣门道学由来重,性理精微待讲传。

平塘秋意

明代 陈琏

平塘波浪深,荷叶鸣秋响。惊起锦鸳鸯,双双共来往。

少保黄公福哀挽

明代 陈琏

五朝匡济建殊勋,中外咸推社稷臣。俄梦白驹惊过隙,遽闻鵩鸟上承尘。

灵輀归葬家山远,恤典颁恩雨露新。我忝交游感知己,几回痛哭倍伤神。

赵松雪兰蕙图

明代 陈琏

王孙绝艺世咸誇,爱写兰花与蕙花。楚畹于今谁复见,春风芳草暗天涯。

赠礼部尚书吕公挽诗

明代 陈琏

关中人物擅才华,五福能全众所誇。一梦黄粱成永诀,九重紫诰遽三嘉。

官膺三品尚书秩,系出前朝仆射家。欲拜新阡观墓碣,栎原松桧隔烟霞。

五月五日至济宁河下王舜耕王庭学来访因赋七言近体二首以叙别 其 ...

明代 陈琏

昨承恩命出都城,偶遇端阳在济宁。老我投闲头已白,故人来见眼泛青。

菖蒲泛酒清堪爱,角黍堆盆味更馨。寂寞屈原当日事,未须痛饮读骚经。

游新安烂柯山王乔洞

明代 陈琏

峨峨烂柯山,日夕生紫烟。仙人启洞府,涧水导其前。

白石寒齿齿,幽篁静娟娟。绀露泫瑶席,庆云集蕙櫋。

泠风从东来,可以散烦悁。万变纷在目,泛览何茫然。

王事有严戒,胡能久周旋。振衣下山去,满耳凄鸣蝉。

过临清闻教谕徐孟恕已故诗以悼之

明代 陈琏

有美西江彦,科名早出群。礼闱同校艺,芹泮共论文。

死去嗟何及,讣来应忍闻。临清施教地,人独比河汾。

拟古十九首 其三

明代 陈琏

春至淑气和,百卉媚芳姿。此时二八妇,对景动忧思。

暗花插蝉鬓,览镜画蛾眉。暗惜桃李年,茕茕守空闺。

叹息复叹息,误身轻薄儿。

陈琏

陈琏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56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