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繗
满道风霜不世尘,晓来吹上布衣身。谁知凛凛三冬日,自有温温一种春。
守冻却惭江上客,不寒偏属岭南人。愿教一夜风霜变,均作阳和煦万民。
挽丘医官二首 其二
西风拂面些歌成,魂去难招易怆情。沿径落花怜往迹,满林啼鸟吊诗名。
一官乌帽空留影,三尺红罗痛写旌。遂使旧游伤感处,歌传薤露泪沾缨。
燕都偶成
乐育英才迈汉雍,独怜浮迹抗尘容。惊寒雁阵声初断,入夜鲈鱼味至浓。
吹透邻墙三弄笛,撞开窗户五更钟。晓来又向金台看,满目云山似梦中。
端午代乡人会约
兰汤一洗俗尘空,万众都归化日中。瑶草翠添争渡雨,锦莲香起乍晴风。
枭羹不用当年贡,鱼腹难追自古忠。此日蒲觞谁不醉,乡歌几曲水流东。
题白雉
顶上芙蓉不用栽,羽衣曾向雪中来。平生不会多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冬步梅蹊
直入梅蹊小洞天,玉容惊起晓寒烟。饶他雪白宁居次,占得春魁却在前。
满地暗香浮蜡屐,临风古调弄徽弦。兴来尚忆林和靖,情思飘飘似昔年。
金陵胜览二首 其一
一统山河万国恢,太平光景净氛埃。滋荣晓露金门树,披拂春风玉楼苔。
万叠楼台平地起,九重宫阙倚天开。圣朝根本隆斯地,汉族重兴气运回。
赴荐留别诸乡友
几年憔悴泮池头,沐尽寒波逐下流。局促向嫌鱼在罩,奋扬何愧鹗横秋。
蛟龙云雨犹难测,老蚌明珠肯暗投。我欲上天向天问,也曾有意属南州。
题吴氏流芳卷为魏韦作
根本栽培岁月深,君家种德已成林。满堂桥梓增和气,绕砌芝兰弄晓阴。
长养每从方寸地,荣华常奉九霄心。春风莫讶流芳远,根本栽培岁月深。
江口舟中元旦感怀而作
蚤起新年到客船,人人快活我忧烦。心头塞住连麋哽,眼泪含来当只吞。
拱手只共天贺节,低头但见雪妆春。亲情骨肉当何处,独倚船窗暗断魂。
吴都宪赠两广乡贡举人次韵未揭晓时
朝阳高出凤嘶鸣,满耳声歌彻帝京。月桂九秋消息好,云霄万里道曙亨。
南关曙色朝天骥,上苑春光出谷莺。况值宪台宣德教,品题嬴得重乡评。
海天春晓十首 其十
地连沧海海连天,春日朝来得最先。千里山河开曙色,几家渔火起新烟。
槟榔树底无源水,布谷声中小熟田。读罢小窗犹不寐,寒襟顿觉暖如绵。
上娄参议二首 其一
使车遥下海边初,雾拥云腾壮气多。化日光中明主诏,薰风高处远人歌。
南山共仰周师尹,边土谁轻汉伏波。回首分茅山外过,金鳌铜柱看巍峨。
上翁宪副
谁云琼岛古炎荒,环海于今到处霜。台上有人寒拥绣,郡中无掾暗怀裳。
槎枒怪木经风落,猗狔妖狐蓦地藏。自信小岩丹桂好,冬霜时也被春阳。
琼台春晓
海环四表一州中,春早壶天景趣同。枯草碧回前度色,好花娇胜往已红。
岚开已见扶桑日,海晏应无飓母风。独有宪台豪迈客,阳春高调韵摩空。
与吴先生
白鹿堂前径草封,先生从此蹑遗踪。庐山近出文峰下,湖水平归学清中。
半榻清风莲叶绿,一坛香雨杏花红。匡南莫道登科少,丹桂行看满月宫。
挽甥女死节
谁人为死不悲伤,为汝悲来喜一场。若使命存身失节,不如肉腐骨犹香。
夫君地下应含笑,亲戚人间莫断肠。且把柏舟诗一看,宛然千载见共姜。
次蔡梅轩会后偶成 其一
并育乾坤浩荡春,太仓粒米渺然身。盟追洛社风流古,言契金兰臭味真。
同异浑忘心外迹,亲疏相爱义中仁。若教东鲁无君子,未必能成尚德人。
挽友二首 其一
闻君凶讣我填膺,从此无缘话旧情。天上忽乘箕尾去,人间俄叹栋梁倾。
高山寥落阳春句,流水潺湲夕照声。可惜哲人今已矣,几回挥泪洒苍冥。
赠锦衣卫千户 其二
气宇轩昂大丈夫,世家何愧执金吾。垂勋烨烨昭光烈,威武桓桓振帝都。
万马无声听号令,三军奉法任招呼。圣明昼日来三接,会见康侯赞庙谟。
张家湾有感
人境繁华我寂寥,张家湾上自招邀。宝瓶载得淋漓蜜,共拨残灯醉一宵。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170篇诗文
赴试白鱼入舟
别南海何昌先生之南陵
奉使馈太常卿未会
寄曲江司训周廷重
挽丘医官二首
和梁大尹途中风景 其二
金陵有见
锦衣高户侯石兰
海南风景
为多情忆别
梦亡妻因感邵先生易数鸳帐情初洽鸾衾意已陈之句
题画凤
琼台胜览送江右蒋举人还乡 其四
送邢大舍人二首 其二
挽徵士三首 其三
海天春晓十首 其七
度梅关
封家书
仪真江口舟阻风
舟次英德观音石山有作
遇韦大尹
初进南雍
科甲登荣三首
飞来寺二首 其一
送省祭官还乡 其二
哭丘一成三首 其一
送交三首 其三
和梁大尹重经赤水道中感怀
科甲登荣三首 其三
送李廷玉
次蔡梅轩会后偶成 其二
土舍王义官哀挽
送别胡一斋同年还乡 其二
送交三首 其一
舟中偶书所见
送司训陈秩满之京
雷氏族谱
寓羊城寄弟
题瞻云轩
送李廷玉还横江二首 其二
海天春晓十首 其八
上清理萧宪佥三首 其一
杏坛别意
送解户部还乡
群山送青
悼亡四首 其二
送梁大尹朝京三首 其三
早朝谢恩即事
送梁大尹考绩之京二首 其一
送邢大舍人二首 其一
悼亡四首 其一
奉和都台忧水患诗即次原韵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