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感遇十八首 其十二

感遇十八首 其十二

明代 陈子升

秦王一四海,四海复不一。英雄各方起,使者分途出。

坑儒虐黔首,奚止长城卒。大势已分离,犹然用权术。

观其狂且愚,曷云保已物。独有桃花源,桑麻自森郁。

诗人陈子升的古诗

辛丑拜墓作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灵洲亘南海,石门揵西山。斯备衣冠气,而出清洌泉。

重华韬九疑,妫裔流瀛堧。茫昧逮有宋,哲祖卜终焉。

屡分齐市宅,亦归京兆阡。累累溯高曾,默默开云元。

表碣俨斑驳,楸梧蔚葱芊。聚族长兹守,行道咸欲观。

如何值丧乱,动止暌故田。奠浆封树间,垂涕翁仲前。

感秋四十首 其十三

明代 陈子升

青琐先君职,金台屹古燕。艰难依丙舍,谏诤忆丁年。

自上玄成牍,空归范蠡船。海天迷皂帽,何处拟辽田。

梦兄文忠

明代 陈子升

堪悲堪仰事无穷,三十年来旧梦中。见老岂因埋血久,呼兄不省易名同。

棠花寂寞开当夜,渚雁缡褷叫向风。他日众看惟庙貌,壁灯犹闪半窗红。

赋得花丛乱数蝶

明代 陈子升

梅花与李花,相趁复相加。大都多粉色,子细认东家。

绿窗春有梦,雕槛昼无哗。不堪垂手伎,烂漫舞茵斜。

明代 陈子升

少著经营便不禁,颓然诸念总无心。閒阶日影黏人驻,高树蝉声到耳沈。

强读只随风展卷,醒眠犹对鼠行琴。有时早起缘斋沐,散发当头瀑水斟。

伤歌四首 其四

明代 陈子升

若有人兮非世情,愿欲矫举吹云笙,天不可阶仙难名。

渔父濯之沧浪水,美人赠以琼瑶英。

王阮亭客部枉评予诗作此寄赠兼怀令兄西樵吏部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十年不拟北书通,閒听归人话北风。黄叶小窗寻句在,玉人清署寄声同。

霜凋桂树香犹烈,海浸珊瑚气亦红。长是微名自珍惜,汝南评却重山东。

为高生寿母

明代 陈子升

高恢善事母,宛在霸陵山。圭峰作瑶台,松际梳雪鬟。

贤母教令子,谋道不敢閒。米从仲由负,衣待伯瑜斑。

四十犹悬干禄身,岂徒笔墨养慈亲。只今未老居东海,还傍麻姑理钓纶。

玉阶草

明代 陈子升

敛袖出屏香,摇綦历阶草。三十六宫中,自守青苔老。

春初答曾笃卿去年见赠之作

明代 陈子升

憔悴江潭赋卜居,半生裘马憺樵渔。同株已恨三荆别,环堵空垂五柳疏。

梁甫吟成孤管乐,建安才老减应徐。春风把臂光人胜,怀袖犹珍隔岁书。

赠徐安士

明代 陈子升

最是君家人尽识,云间西问采花泾。鹄当浴处心全白,松长寒时馀正青。

瓮底肯馀新熟酒,案头皆置旧横经。□□□□□□□,□□□□□□□。

八音二首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金隍归骑杳无踪,石阙衔将玉箸重。丝履远游愆雒女,竹枝清唱懊吴侬。

匏星妾让牵牛匹,土块谁颁汗马封。革绪风时初景在,木兰秋晚罢芙蓉。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六 梅花落

明代 陈子升

陇右五歧路,梅花寒并飘。春风上冰雪,人迹澹溪桥。

白破胡天晓,香分庾岭遥。谁知金屋里,坐使玉容销。

别诗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居者思有行,行者思所止。不知谁主客,对彼乃称已。

毂辘天地间,何由见真宰。盆中环游鱼,磨上旋转蚁。

我欲穷八荒,拔山倒海水。不就天人师,旁皇莫为理。

安得无住舍,招尔同居此。

宿城西与麦盛际

明代 陈子升

杠门新一出,听尔话汾州。远梦断山驿,冷烟生海楼。

得僮吴语变,开箧汉碑留。莫恨田方老,还应教魏侯。

失题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我心本无争,嗟尔胡为竞。啄腐向屠门,慕膻从赵孟。

沾沾拾锱铢,言色殊巧令。徒劳魍魉姿,入我方诸镜。

不能畀豺虎,今日谁为政。我将弃君去,去去存龙性。

飞蛾篇

明代 陈子升

飞蛾勿飞飞,我言汝可通。高者奔月蟾,下者衔烛龙。

蚌能吐珠辉,萤能照飞蓬。彼皆爱光辉,不知汝懵懵。

歘尔投灯来,顷刻罹厥凶。汝智自不周,汝力自不从。

汝今勿复飞,劝汝慎先几。飞蛾懵不服,飞飞复促促。

促促污金镫,草草笑蚊蝇。

花烛诗

明代 陈子升

何年洛水献明珰,此夕天河有报章。凤吹月连青锁闼,鳦衔春度郁金堂。

香奁向曙催鸿雁,画阁轻寒拥鹔鹴。闻说莫愁新度曲,侬家夫婿胜王昌。

听叶山人弹琴

明代 陈子升

儿时操弄到于今,今日寥寥太古音。弹到无声方得手,听来如语只呈心。

瓶花上蚁兼香堕,研水涵龙逗海吟。近净耳根惟梵呗,即当携此就禅林。

赠赵双白

明代 陈子升

海底双明珠,月晕含天色。安能久沦没,当为海人得。

一人得此珠,怀之未敢出。一人得此珠,照乘行列国。

自然成剖符,神彩暗相射。愿言各珍重,崇此双珠德。

陈子升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