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荔支 其一

荔支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侧生炎夏绿阴阴,答遝曾同献上林。巴蜀锦封频送骑,罗浮丹就亦来禽。

香披绛袖窥如玉,宴醉红云胜赐金。闻说渡江萍实赤,朵颐休负日边心。

诗人陈子升的古诗

詶韩叔夜

明代 陈子升

行子极秋气,盘旋竹房清。邑宰来相存,促膝非世情。

告我一高贤,名家自鄢陵。永嘉行罢秩,贫胜南阳耕。

肝胆倾四海,旷若云山晴。旅寺邻咫尺,奚容隔平生。

相见欢称诗,高谭金石声。我观靡靡者,俗尚纷营营。

非君激新论,谁能闻典型。愧我客临邛,如君诚长卿。

传音归故林,千里皆和鸣。

伤歌四首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山有高原树有丛,人情不伦何緵緵,我欲出门谁可同。

无多结交少年雀,不因人热童子鸿。

诏拟初唐应制

明代 陈子升

万里乘龙正御天,四方归马诏安边。铙歌昔奏之回曲,镐燕新书卜雒年。

衮色旦披临玉帛,炉香风静肃貂蝉。臣称圣寿沾三爵,还向明堂缀五篇。

感遇十八首 其十八

明代 陈子升

炎汉昔中圮,伤哉巨滔天。浸淫及缙绅,冠履纷倒颠。

诗书附瞋目,舆隶高比肩。逐臭沧海畔,攫金都市前。

何意鹓与鸾,化为鹰与鹯。平生九鼎重,蜕弃如蛇蝉。

遂满抢攘气,宁馀仁义田。空令独行士,愁望盈荒烟。

濯濯严光濑,垂竿方洒然。

宿城西与麦盛际

明代 陈子升

杠门新一出,听尔话汾州。远梦断山驿,冷烟生海楼。

得僮吴语变,开箧汉碑留。莫恨田方老,还应教魏侯。

寄陶仲调

明代 陈子升

九畹兰边五柳家,沅湘归去阻瑶华。名山太史传青简,濒海诸生想绛纱。

怀古独寻洲畔树,悲秋还听月中笳。上林摇笔空云梦,肯向游畋逐后车。

喜翁山道人归自辽阳作

明代 陈子升

芙蓉南浦开,开士玉关回。万里辽城鹤,仍栖朝汉台。

久游生古貌,相对出新裁。处处兰荃意,楚魂吟自哀。

素馨鹦鹉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香国生毛羽,飞来震旦遐。分明鹦鹉鸟,莫道素馨花。

被雪心偏热,含辉影故斜。迦陵音自足,凡鸟慎无哗。

唐倩明藜之潮州谒宋太守索予赠诗

明代 陈子升

唐勒游何事,东寻宋大夫。披云看揭岭,乘月过丰湖。

生计愁鹏徙,归期约鲤趋。丈人何足赖,八口向人糊。

怀欧大之康州

明代 陈子升

君向西江去,西江春水深。回看升斗水,犹苦涸鱼心。

同毕牧生萧湘隐游万松庵

明代 陈子升

城喧时得避,松为响飕飕。复与行吟接,因令旅思留。

维新香火故,结夏石堂秋。看展华严礼,殊无一字酬。

赠金道隐

明代 陈子升

西湖浓柳上林花,天下风流在子家。采采芙蓉俱木末,飞飞鹓鹭复天涯。

越台春韵虞廷石,楚水秋高汉使槎。最是伏蒲伸白简,忽看行殿绚丹霞。

初发连州

明代 陈子升

岁晏穷千里,心知恋本州。山川交楚粤,文藻忆韩刘。

对雁方怀岳,看云却背楼。疏林晴可数,寒鸟不妨投。

述哀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黄竹歌残雪,苍梧泣断云。三年曾克鬼,诸□乃无□。

逐日还何及,呼天竟不闻。定知图箓秘,哀痛为斯文。

乡中有井出泉甘冽好事者浚而识之邀予为咏

明代 陈子升

玉醴浮双井,金瓶洒八公。会当行汲去,不是后园中。

改邑君莫问,枕流谁可同。泠然饮仙液,云水思无穷。

山中七夕

明代 陈子升

不知天阙复山庭,欲近银河鹊驾停。几处离忧逢七夕,孤臣不寐看双星。

送体莹上人之云门

明代 陈子升

祖庭将重辟,师命敢辞劳。鹤过篷窗疾,猿窥箬笠高。

一林寒独往,众壑水相遭。未觉暌言笑,松风与海涛。

感秋四十首 其十六

明代 陈子升

袁宏运租去,甘与众佣群。日为千仓积,非因五谷分。

舟中看皓月,身外比浮云。偶尔成高咏,偏教谢尚闻。

代山人春夜閒情

明代 陈子升

麝月窥鸿宝,春宵劳羽人。兰舒绡帐额,粟冻玉杯唇。

仙女元名玉,仙楼况是银。谁能徒服鍊,今夕慕横陈。

横陈自不难,芳情何繇殚。花香三岛路,春动七星坛。

东桑八茧稚,西桃百子团。南林正蓊蔚,北斗未阑干。

峰前神女戏,海上丱兮欢。彩女淮南鼎,仙童魏帝丸。

似觌莲华井,如逢积玉峦。山花胡蝶蕊,径竹凤凰竿。

竿举凤凰仪,苕鲜翡翠嬉。鹢眸屡以运,龙驾自躨跜。

踟跦光细网,灵蔡舞神蓍。风环音若语,云步意弥卑。

天老终来教,曼倩始甘饴。讵愁乌兔驶,宁遵牛女期。

七宝方诸液,双鸾苏合脂。飞遁多烦惑,君来时见治。

发舟言怀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独自装瓢笠,还谁宠远行。人人嬉上巳,物物得由庚。

话就官亭短,诗将客货轻。江风与山瀑,初作枕间声。

陈子升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