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子升
名家最是萧居士,往往名山衲子称。压卷爱摹螭钮玺,包经多剪鹄文绫。
千奴收橘供徭役,五老登峰作近朋。世好不曾逢道貌,自来文体识庐陵。
厓门吊古 其一
南渡何因断好音,两厓松柏昼阴阴。鱼鳞屋里君臣会,羊角风前社稷心。
重译海遥天上下,九州金散鼎浮沈。中原仓卒移龙战,泪尽玄黄根至今。
厓门吊古 其二
舟中劝学非迂阔,纵有孙吴可奈何。实异处堂安燕雀,虚言梁海有鼋鼍。
枢衡并拥慈元殿,柴市遥闻正气歌。千古兴亡问穷海,几时还见不扬波。
寄黎左严
登台问梅信,君有故人心。老作南州卧,愁连东海深。
好风通语默,皦日慎飞沈。相约关前路,匡山且入林。
客居五咏 其一 竹
屋后藏深竹,情知欲避人。钓鱼向东海,难折一竿春。
示家僮
翟尉方罗雀,任公尚钓鱼。行藏吾若此,君意定焉如。
拜水词
炎风吹日熨秋禾,拜水呼天咽浊河。无计可令沟洫满,千人迸泪作滂沱。
续成语四首 其四
平流鼓怒浪,静树振惊飙。渺哉风动人,美恶殊相摇。
枢机在言行,天地遐不遥。子綦隐南郭,三籁日萧条。
草有雁来红者又名老来红戏题
咄咄欲书空,低徊视草丛。白头吟莫苦,当是老来红。
始安寻颜延年故迹
延年错彩归风雅,体降元嘉自尔时。曲水屡承三月诏,竹林惟缀五君诗。
怀人定向浔阳醉,从宦那因汨渚悲。缓唱椅梧高凤句,桂林秋净月离离。
思旧诗 其四
瑶华谁不耽,芳浦嬉以遨。奇服自廉洁,巃嵷出兰皋。
新声不定方,雅琴中自操。东日矢明睐,朝云谑垂髾。
谁云声色误,声色方陶陶。
答欧奏孚订游吴门之作
春深吟过赤花洲,酒半思为汗漫游。江渚几闻袁虎咏,秋风一振马卿裘。
黄云极目寻知己,芳草何心问蹇脩。此去龙威书可识,玉函先为报罗浮。
秋日赠别
荆棘参天满,君行思独深。不穷驺衍口,至慎阮公心。
想到西荆日,登楼罢叹音。风尘重相见,长袖拂霜镡。
丙午腊月羊城对雪
怪得年来事事殊,岭南飞雪旧时无。云凝不见三山黛,天漏争盛合浦珠。
野寺一僧烧榾柮,官街群马从氍毹。冲寒便欲还山问,糁到溪梅第几株。
赠徐安士
最是君家人尽识,云间西问采花泾。鹄当浴处心全白,松长寒时馀正青。
瓮底肯馀新熟酒,案头皆置旧横经。□□□□□□□,□□□□□□□。
稚子弄促织放书斋中秋夜增怀便成长句
湘帘不捲知秋色,中夜萧萧闻促织。开笼稚子戏方阑,闭户先生听不得。
仆本雕虫应律鸣,谁家懒妇及秋惊。回旋秦锦教成字,摇落豳风别有名。
此日银河看渡鹊,此时芳醑失听莺。爽籁遥吹蠮螉塞,寒砧不捣凤凰城。
狭室青灯隔虚旷,满床缃帙犹无恙。歌舞人矜却月楼,诗书婢笑扶风帐。
邺客追游息雀声,刘郎起舞悬鸡唱。那堪唧唧近床头,那遣迢迢翻枕上。
春鸟秋虫岁岁听,每怜蟾兔晃中庭。何事芸香辟仙蠹,漫将纨扇扑流萤。
题中洲水楼
高楼矗矗起方塘,跨作飞桥宛转长。虽有荆州楼可赋,秦川元是仲宣乡。
元夜咏灯影
珠映千门月,花生四壁春。还因相见处,得倚可怜人。
感遇十八首 其十三
崇冈生椅梧,阴谷繁荆棘。民降道已微,登庸皆邪慝。
闻有猴而冠,亦见虎而翼。正道自悠然,多营转促逼。
积丘畏蚁穴,朽厦繇蠹蚀。邈矣夔龙俦,天运良不测。
昆腔绝句 其二
苏州字眼唱昆腔,任是他州总要降。含著幽兰辞未吐,不知香艳发珠江。
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 蓝关
韩公谪宦叹崎岖,我亦曾游恨有馀。催老祇缘千嶂雪,罢朝非为一好书。
晚年好佛心方切,中路逢仙事也虚。能使世间魑魅息,不烦容徙恶溪鱼。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凌江中秋
寄潮州宋上木太守
偶成书壁
之青原访药地禅师留别诸子 其二
朱子勷赠予墨拓瘗鹤铭喜赋
三堂诗 其五 五老山堂
赠杨明府
游中宿望西樵怀家园所钦
三闾庙
辛丑拜墓作 其二
附集王辋川句
旅中同吴仲徵周彬野集庞君燕寓舍韩叔夜病不至次吴韵
赠陶大
佛日至端州
岭南牡丹
送远集古
奉和瞿相公劳师全州见道上古松之作
四会访朱子敬表兄学署
展观朱仲韶所画梅花作诗寄怀
山枝
客居五咏 其四 枯梅
雒阳
送体莹上人之云门
山寺听蝉
赠叶汉客
三子赠答诗 其一
寄赠泰和萧子
赠詹竹殹明府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十 难忘曲
和邝湛若苍梧访太真绿珠遗迹
对酒同黄子
舟泊平步怀孙典籍蕡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九 古意
寄陶仲调
寄怀祖心禅师
寄澹归上人
五月黎梅萼刺史斋中纳凉
寓南康东观赠章松樵道人
寄林信卿广文
春初答曾笃卿去年见赠之作
赠金道隐
赠赵双白
代赠效李义山体
四愁 其一
汪樽石生子诗以柬之
逢邓子敬讯郭天门先生家居有寄
梦兄文忠
为屈翁山悼妻府姜王氏
赠友诗
循州车世之来江村度岁而还比以诗见寄答此兼讯叶姚诸子
宿城西与麦盛际
答沈甸华见赠
述交篇送郭皋旭还平湖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四
寄板桥黎方回务光
宫莺诗
喜梁阜己初归同王大雁何皇图吴仪汉陶苦子离患上人分赋得乾字
忆银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