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子升
此去无烦遇葛洪,欲移灵鹫峙南中。藏身自会神龙变,开口当令哑虎通。
泉喜独探过夏伏,衲留人补待秋风。飞云绝顶劳相寄,昏黑擎将晓日红。
四时诗
子春振琴响,卜夏擅诗家。还邀奕秋戏,一路款冬花。
喜伟公侄过
咏怀思对尔,烟渚过秋鸿。蔓草是今日,竹林还古风。
但令奇字满,莫恨故园空。举酒复相勉,黄金徽爨桐。
思旧诗 其四
瑶华谁不耽,芳浦嬉以遨。奇服自廉洁,巃嵷出兰皋。
新声不定方,雅琴中自操。东日矢明睐,朝云谑垂髾。
谁云声色误,声色方陶陶。
七夕过李琬若希素兄弟斋中时有谈禄命者
秋宵疏柳下,群坐见双星。独作江头月,浮来满户庭。
候虫参语默,天爵测玄冥。莫论纷纭事,邻箫细可听。
咏西洋显微镜
大道粲中天,奇淫出穷海。兹镜西洋来,微显义兼在。
雕棘具猴体,穿杨贯虱胸。何如造兹镜,微妙生其中。
蚊睫焦螟巢,蜗角触蛮战。以兹当少怪,况乃多多见。
芥子如须弥,毛间盈海水。微今显镜中,显却在微里。
我目有神镜,我心超离娄。拂镜归玉匣,反观将内求。
西游归贻王大雁侄元孝兼怀梁阜己
重城郭外野溪滨,讲德谁能似此亲。暂别却无高卧处,薄游还有柳归人。
心如蠹柳常经折,字泣鲛珠不救贫。万里声名千古业,只应相爱寂寥身。
张山歌
偶问山名识山姓,张山若个张君命。未见留侯松子游,今看仲蔚蓬蒿盛。
蓬蒿萧萧秋满山,长松之下水潺潺。愿君姓名皆不著,杖屦因君忘往还。
四臣咏 其二 陈文恭献章
白沙溯洙泗,展副真儒名。应龙能屈信,天爵谢尊荣。
居楼符碧玉,及门尽豪英。遗范有馀仰,吟写胥神明。
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 蓝关
韩公谪宦叹崎岖,我亦曾游恨有馀。催老祇缘千嶂雪,罢朝非为一好书。
晚年好佛心方切,中路逢仙事也虚。能使世间魑魅息,不烦容徙恶溪鱼。
归善王明府招同曹彝伯叶必泰姚瞻子游丰湖即席赋
鹅城西畔入龙渠,茂宰閒邀出郭车。画里云山偏过鸟,镜中菱荇不潜鱼。
斜阳隔岸通樵唱,明月当空照客裾。到处风流问湖水,郎官今夜醉何如。
寄蒋南陔先生
南海神明宰,归吴赋五噫。内廷虽一召,末路叹多歧。
小子亦鸿渐,终焉同凤衰。因声寄丹穴,雏羽日威仪。
客中咏二高士f 其一 吴门梁伯鸾
踰岭去桑梓,吴门花发时。出门仰天笑,聊以当吾噫。
逸妻岂不恋,求友兴深思。一过伯通桥,夫君洵我师。
采石夜泊
千秋牛渚月,清影照袁郎。异代还高咏,孤臣对举觞。
江心飘断梗,天末见维桑。何处瞻鳷鹊,金波自渺茫。
思旧诗 其五
陶陶未及已,连峤迭遘患。卑洼漏蚁穴,惊浸底怀山。
公言属黄口,变态兴绮纨。日暮登台望,风沙千里寒。
上京纷已遐,驱马游近关。
将之吴越留别亲友 其一
童年随历宦,胜地祇谙名。记得山川遍,重为老大行。
垂杨萦越岸,娇鸟入吴声。谁谓家乡远,逢人识父兄。
四愁 其一
我所思兮在骏台,行行当日陟崔嵬。真轻伯玉胡琴价,自负相如闱苑才。
待漏琐闱深凤籞,防秋金甲盛龙堆。北风不那吹华发,荒径南园蘙碧苔。
同旷圆大师庞若云诸子游家牧止深村别业
深村好林沼,况乃属深春。最是闭门者,偏宜摇艇频。
花繁初露子,竹密竟遮人。觅得青莲种,从来不染尘。
送体莹上人之云门
祖庭将重辟,师命敢辞劳。鹤过篷窗疾,猿窥箬笠高。
一林寒独往,众壑水相遭。未觉暌言笑,松风与海涛。
落落
落落千秋赏,此生殊可怜。閒云过白眼,流水切朱弦。
物态久相轧,文心终自宣。可能如脉望,食字得神仙。
谒伏波将军祠
白鹭低飞绕汉旗,乌蛮滩上伏波祠。云台极望悬天阙,铜柱经营出地维。
古柏来风呼罔象,丛茅摇火猎委蛇。金装下粤空谈笑,薏苡明珠岂免疑。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六 梅花落
春帆
舟中瓶梅 其四
陈村
江上吹笛
上巳海目山禊饮 其一
赠杨明府
七哀 其二
遥题药地禅师青原新得瀑泉 其四
家兄云淙落成 其二
秋钓
赠赵双白
赠表兄冯茂
赠元孝
光孝寺铁塔
寄谭公子
赠罗文止祠部
怀兰引
戊寅小岁和黎美周
访黄仪部
昆腔绝句 其四
祀何仙姑乐章 其二 送神
四咏 其四 吟北门
屈道人歌
感遇十八首 其十
拟高常侍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送李乔令北游兼寄程周量
失题 其三
四愁 其四
手录新诗因成十四韵寄呈业师欧先生
晓题楼上
以乐府题作唐体五首 其一 昔昔盐
倩人寄吴越书
过彭蠡湖
射鸟曲
为高生寿母
寄林潜颖
题乡事寄静者
秋夜书怀呈知己
白发三首 其二
同朱五瑞吉人兄弟游画溪
五逝叹 其四 李给事乔之 毓新
落第后将往潮州赴李乔之司李之约呈家兄宗伯
奉答业师欧先生见怀之作次韵 其二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七 从军乐
哭云淙兄
与彭海翼夜话
荔支 其二
续成语四首 其一
怀芳篇寄徐子能
咏尾生
懒
野阔
感遇十八首 其十四
感秋四十首 其十九
寄澹归上人
游弦
张友鸿司李招饮竹深书屋王衡之工部适自白下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