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子升
水门山郭里,旧种掖垣梧。示客书多秘,随僧礼半儒。
池浮苏子舫,家造葛仙庐。莫更寻閒事,如花镊白须。
古结交行
识尽四方人,身经万里道。今日归山中,倾心与君好。
口号赠故人
万里来又去,如君忠信稀。将离一以赠,杨柳重依依。
余欲蹈东海,西山犹采薇。应知六月息,风力使鹏飞。
舟中瓶梅 其三
木兰花老觉新香,横笛风回水一方。南雪峥嵘不到地,中庭摇荡早经霜。
催来两桨湖烟冷,配得孤山鹤梦长。情在陇头愁隔谷,且看渔父濯沧浪。
拟作贾生适长沙诗
南赴长沙路,侧身思雒阳。我岂黄发人,用辅长沙王。
感秋四十首 其十
彩凤舞炎方,朝阳更夕阳。苍梧不可宿,韶石但相望。
本与麟龙并,如何羽翼伤。长歌洁心志,芝草秀斋房。
五子咏 其一 朱王孙仲韶 统
王孙耽历学,要妙岂汝泄。一游忽思归,得微合明哲。
索我先辈书,蒿庐用编缀。宝君梅花笔,至今香不灭。
陆参军贻书招饮不赴戏答以诗
金门索米谢侏儒,骑马群儿笑酒徒。莲幕尘生高士榻,蔗浆寒彻大官厨。
青楼鸳梦重城闭,绿树莺歌故苑芜。乡落不知蛮府事,参军何用说娵隅。
初发连州
岁晏穷千里,心知恋本州。山川交楚粤,文藻忆韩刘。
对雁方怀岳,看云却背楼。疏林晴可数,寒鸟不妨投。
寄曹秋岳
别来犹见兴飞扬,雅事曾归布政堂。亲入水岩寻子砚,自开山篓拣生香。
湖梅梦破多多蕊,代雁书稀一一行。诗体更知无敌甚,戟门看试挽弓强。
春初答曾笃卿去年见赠之作
憔悴江潭赋卜居,半生裘马憺樵渔。同株已恨三荆别,环堵空垂五柳疏。
梁甫吟成孤管乐,建安才老减应徐。春风把臂光人胜,怀袖犹珍隔岁书。
感秋四十首 其三
素交长逝矣,心事与谁论。望去虹蜺气,招来胡蝶魂。
浮名孤并驾,清泪切啼猿。携手一相失,吁嗟甘闭门。
别诗 其一
六合为广厦,各自开房居。往来廊径间,焉得免行途。
我非无敝室,之子静且都。帏帐容我寝,饮食令我腴。
三暮敛心神,凌晨拜前除。辞毕不我拒,劝戒成芳模。
寄言同堂子,聊复充此闾。
客中咏二高士f 其一 吴门梁伯鸾
踰岭去桑梓,吴门花发时。出门仰天笑,聊以当吾噫。
逸妻岂不恋,求友兴深思。一过伯通桥,夫君洵我师。
哭云淙兄
取义先申报国劳,师行将克绝号咷。一生心事苌弘碧,百粤经营头子涛。
眦裂旄头清露泣,身骑箕尾玉堂高。平生雁序曾师友,今日招魂尚读骚。
与少司寇黄公感述
古桂烟空石室寒,扶桑低拂海门宽。屯田日月愁充国,赌墅风流泥谢安。
汉苑望迷承露掌,楚天弹破切云冠。巨鱼出没无消息,犹自期年守钓竿。
开先寺留呈山鸣和尚
招提经林麓,不觉过桥来。赑屃兼山负,虹蜺落涧开。
衣摊春草染,杖发暝钟催。未敢酬言语,山阳有殷雷。
伤歌四首 其三
青蝇青蝇白璧玷,投畀豺虎非所厌,入门各媚三妇艳。
迷阳迷阳伤吾行,渡河渡河为公念。
示美斯侄
萧然无旧业,亦可赋新诗。燕筑座间击,奚囊杖后随。
云霄劳梦想,湖海引心期。不见寒梅树,繁花雪满枝。
薄游方归过某生馆
长松一路接柴荆,昨日言归轸友声。翠鸟斜飞荷沼漾,玉人端坐竹风清。
舟维坛下歌渔父,琴取闺中抚马卿。羽翼无多君自爱,秋高鸿鹄谢卢城。
增葺居室
唐帝勤茅茨,原生乐桑枢。宁殊贵与贱,咸以约故优。
曰予仰先世,廉洁崇厥脩。开宅及晏子,垂貂踰秺侯。
讵悟板荡时,违彼康庄衢。固志天山筮,怍情箕颍游。
扃林遂创关,叠阜靡资楼。栖迟亦三稔,补苴仍一丘。
苟完师卫荆,不贷希蒙叟。循今有逸轨,抚往无嘉猷。
恒刺丈夫怀,永与智者俦。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韩山操
以诗索何旦兼竹杖何曾许觅一僮并及之
龙川
赠徐安士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三
困酒入诃林留宿自公房
四臣咏 其二 陈文恭献章
铁如意
倡妇思
手录新诗因成十四韵寄呈业师欧先生
之青原访药地禅师留别诸子 其一
寄潘子
屈道人歌
感秋四十首 其十六
感遇十八首 其十三
归善王明府招同曹彝伯叶必泰姚瞻子游丰湖即席赋
客居五咏 其四 枯梅
答亡可上人
英石砚山
思旧诗 其二
舟泊平步怀孙典籍蕡
濠上逢旧妓
赠叶汉客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二 关山月
止酒示内
秋霞效骆丞
访卢逸人却寄
梦兄文忠
感遇十八首 其一
过沈郎舟中题赠
寄徐巨海
访黄仪部
客居五咏 其一 竹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一 有所思
又续锁柳沈灯引
稚子弄促织放书斋中秋夜增怀便成长句
赠金道隐
山子禅师还宝峰经佛山为众说法作诗纪事
喜伟公侄过
失题 其七
射鸟曲
游穹窿山上真观闻施亮生尊师有岭南之行留此为赠
三子赠答诗 其二
佛日东游答欧奏孚陈皖公
四时诗
赋得鸣琴赠张公亮明府
西江春事
感遇十八首 其七
游麻奢宝象林还至冈头村遇雨
依古
寄陈元水
秋野独行因寄茅鍊师
七哀 其一
苍梧怀古
为屈翁山悼妻华姜王氏
赠杜光生
入黄山谒檗庵和尚 其二
予居客馆争人养白鹇又有持山鸡至并置笼中山鸡斗击白鹇损其毛羽予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