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铁如意

铁如意

明代 陈子升

新得铁如意,浑如来一朋。斜根芝贴石,耸脰鹤陪灯。

只许频更仆,何须叩默僧。深冬还一捉,心解冷如冰。

诗人陈子升的古诗

思旧诗 其六

明代 陈子升

关路前致辞,劳劳子何之。凌秋进凿凶,慷慨趋危陴。

新组行就列,旧恩良不訾。三命等浮埃,取义终若饴。

招魂魂孰归,将丽太常旗。

示族中诸兄弟

明代 陈子升

秀气环洲云浸矶,枌榆时见旧恩辉。丁年盛事族人说,丙舍残春江燕飞。

竹长龙孙留劲节,松彫马鬣几成围。先庐独远北堂老,一赋南陔愁广微。

伤歌四首 其四

明代 陈子升

若有人兮非世情,愿欲矫举吹云笙,天不可阶仙难名。

渔父濯之沧浪水,美人赠以琼瑶英。

初发连州

明代 陈子升

岁晏穷千里,心知恋本州。山川交楚粤,文藻忆韩刘。

对雁方怀岳,看云却背楼。疏林晴可数,寒鸟不妨投。

奉答业师欧先生见怀之作次韵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几载谈天辩五车,浮云城阙望弥遮。洲中有橘千头实,墙下无桑八口家。

金石古文封小草,丹青明誓托繁华。每从南郭欣闻籁,终负东陵懒种瓜。

同朱五瑞吉人兄弟游画溪

明代 陈子升

君家兄弟好,邀我画溪游。一幅展松雪,几回来隐侯。

停桡访高阁,过树俯清流。已得忘筌理,持竿何所求。

续作锁柳销鸿之曲

明代 陈子升

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

客赠昭明文选玉台新咏二书山中循览率尔成诗

明代 陈子升

甲观鸿都安在哉,壁经犹怯祖龙灰。椎轮有事驱铜辇,宝轴何人擅玉台。

明月珠分隋掌玩,结风衣称楚腰裁。六朝芳草皆销歇,空隐西园游上才。

答赠叶虎竹

明代 陈子升

少年何事被愁侵,玉树萧萧忆故林。万卷幼依慈母读,七言閒对野鸥吟。

若教视草知能手,便拥如花不称心。暂觅交亲道情素,山中萝月约秋阴。

陶钜标行人见讯却寄陶有旧欢故调之

明代 陈子升

会稽何处学逃名,苕霅烟波一叶轻。行李旧恩衔帝阙,落梅新唱动江城。

十年星散杨朱路,半枕云愁宋玉情。莫是南中留桂树,皇华归客赠生平。

七哀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燕赵不可游,言遵大海南。海南多风涛,水浊高云阴。

方舟靡所届,汤汤迷山岑。蜃气为楼台,帝阍遐且深。

下怒吞舟鱼,上惊垂云禽。阳侯仰天啸,渊客中夜吟。

我欲气洪钟,蒲牢增哀音。素女曳霓旃,为我拂剑镡。

恍惚不复见,悲风吹远林。轻世世何极,鲁连难为心。

玉阶草

明代 陈子升

敛袖出屏香,摇綦历阶草。三十六宫中,自守青苔老。

赠屈贲士仪部

明代 陈子升

怜尔高阳裔,含愁向楚天。八龙秋色远,一鹤下荒烟。

陋室且相聚,悲歌谁为传。茫茫江海畔,閒却祖生鞭。

谢伯子户部自香山见过

明代 陈子升

曾趋建礼共鸣珂,一落丹霞发已皤。月满千山惟独寤,花藏三径忽相过。

池边命酒观王鲔,石上题诗拂女萝。归去登临空海峤,君家还有几羊何。

与彭海翼夜话

明代 陈子升

旅夜众嚣息,与君谈便长。看诗双眼大,阅世二毛苍。

帘洞垂深影,炉峰袅静香。我行思隐遁,休取贱名扬。

述交篇送郭皋旭还平湖

明代 陈子升

君家在平湖,相识松江上。风雪古招提,羁离两相向。

我谢孟尝舍,君将茂陵返。携我归湖居,解衣劝加饭。

平湖先子泽,故旧情欢然。缱绻相问遗,郭生先礼贤。

寒夜风飕飕,高斋四座稠。腊拟吴门过,春期粤海游。

淼淼大江还,迟迟玉山度。我老子非少,焉能任长路。

雪鬓满头白,荔枝千树红。归人迎客子,重为说南中。

八月高凉道,山车碾秋草。不嫌逆旅恶,惟觉诗篇好。

折尽庾关梅,还同北雁来。未寻蓬荜地,孤负菊花杯。

我昨过庐山,白衣受僧戒。君从胎已斋,旅食忘鲑菜。

我违五岳愿,千里归训子。君今纳粤妾,有子从此始。

王门一曳裾,赠橐知何如。千金何足贵,所贵真南珠。

浙水白迢迢,应通南海潮。寄语湖中旧,音书肯寂寥。

冬夜赠曹自悦司马

明代 陈子升

围炉曲宴烂灯花,客话平生益自嗟。六国印销愁委佩,五湖舟泛不归家。

随身秘笈诸郎负,寄迹残山万树遮。头白逢人工定拙,好从方朔学龙蛇。

丰湖 其四

明代 陈子升

桃李年年解笑颜,朝云小字托巫山。只缘胜地西湖似,不使佳人南国还。

黛写青螺皈净土,魂招黄鹄下前湾。将离士女于今赠,雾露芙蓉尽等閒。

拟作贾生适长沙诗

明代 陈子升

南赴长沙路,侧身思雒阳。我岂黄发人,用辅长沙王。

续成语四首 其四

明代 陈子升

平流鼓怒浪,静树振惊飙。渺哉风动人,美恶殊相摇。

枢机在言行,天地遐不遥。子綦隐南郭,三籁日萧条。

陈子升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