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程通
独倚江楼思怆然,乡心每与雁争先。吴山楚水隔千里,红叶黄花又一年。
自叹微才终后学,敢图清誉继前贤。来书过尔相推许,宁不怀惭祖逖鞭。
敬和双头莲房
二乔相并洗红妆,含美包羞有异香。一律持身分孕秀,双盘捧子竞呈祥。
镜台对面朝朝似,介胄骈头个个昌。应为防秋心亦苦,重围各自保封疆。
会童谢二知事因留夜饮就次诗韵
久别忽相逢,交情感慨中。才名今日胜,情况旧时同。
阴转柳梢月,香飘花底风。一樽须尽醉,后夜各西东。
元宵 其一
上元佳节几时逢,知是新春正月中。香散梅花千点雪,舞低杨柳一帘风。
楼头玉漏声从转,策下金吾禁已通。况喜君王恩似海,人歌人醉万方同。
春三月奉使临清
三月正当初一日,驱驰王事上临清。马蹄踪迹追风去,锦服联翩名日明。
花不知名随路发,鸟如相识向人鸣。行行西出榆林外,才过长亭又几程。
送项公回浙江祭祖 其一
河头杨柳青丝丝,临河送别攀柳枝。百官骑从密如雨,何异画工图画之。
举鞭欲发向南去,极目天台渺何处。担头诗卷灿可观,铁网捲去珊瑚树。
羡君富贵归故乡,衣锦白马春昼光。丈夫壮志有如此,忠孝两尽名斯扬。
兹行不负平生愿,奚惜风霜经历遍。百年丘陇顿生辉,九族宗姻重会面。
追忆离家六七年,归来松菊犹依然。何妨斗酒悦情话,掀髯一笑东风前。
琼台双阙虽云好,未许优游直终老。祗恐王庭注目长,东书早上江南道。
元日 其二
珊珊环佩共朝元,正是皇明大统年。阊阖九重深似海,君王万寿福如川。
玉阶不是寻常地,黄道争传咫尺天。载拜赓歌酬盛德,诗成应愧每迟延。
寄汪育德斋 其三
往事休论钓六鳌,乡心日日念同袍。雨馀种药连琼圃,风里听松游翠涛。
湖海宦游人独远,丘园养素道弥高。自嗟碌碌成何补,双鬓年来已二毛。
春日闻唐比部将至荆州 其二
几载相逢见面难,祗凭尺素报平安。江陵不日君须到,春月春花好共看。
荆州登楼 其二
岘首山边秋草生,巴江水上暮云横。北堂迢递空南望,一度登临一怆情。
和吴典仪韵
几度宵衣坐达晨,出门常若对严宸。床头独赖诗书旧,天上重沾雨露新。
未有涓埃酬圣德,徒工雕刻忝词臣。声诗感动君王喜,一笑恬然满国春。
次项公见示雪中诗韵 其二
天雨黄金久不逢,翻成玉屑解漫空。都传先腊六花见,准拟明年二麦丰。
灞上蹇驴誇孟老,池边鹅鸭袭吴宫。右教武子能寒奈,绝胜囊萤几倍功。
送夏佥宪
昔别在京国,今逢汉水湄。十年又相见,倏忽又别离。
河山淑气转,桃李春风吹。抚景岂不乐,而与故交违。
驱车向何许,还望东南驰。留君不可住,送君一凄其。
寂寞羁旅中,殷勤劝一卮。分手无以赠,聊此凉薄辞。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六
有虞封后几春秋,王气今腾冷气收。万仞峰高云在手,九重天近北当头。
金山倚北烟尘息,辽水朝东昼夜流。臣子有怀终报国,未应与世共沉浮。
题存心堂
方寸之间本自然,尚期操守要精专。寻常莫放一毫地,咫尺应驰閒里天。
泰宇日閒云寂寂,灵台夜静月娟娟。堂前揭扁昭彝训,举目常如对圣贤。
和朱引礼韵
海宇清宁氛祲收,大明于赫迈虞周。天生圣主八千岁,春到皇家第一州。
济济佩声臣北面,曈曈日色殿东头。承恩归去添诗兴,倚遍东风十二楼。
送王大参
柳色绿堪把,桃华红未齐。君归江南去,芳草正萋萋。
次诸公见赠诗韵 其一
忠孝男儿合两图,如何欲进又踟蹰。王来海上初开国,亲在江南曾倚闾。
宣力几曾能汗马,报恩万不及慈乌。几回终夜空长叹,似觉中心半负初。
随驾幸教场
亚夫营畔柳青青,车驾时临演武亭。貔虎啸风生气燄,旌旗耀日赫威灵。
弯弓疑挂半轮月,流矢如飞万点星。老我日陪仙仗侧,归来无事坐谈经。
为葛士延题竹 其二
几竿晴影翠重重,远近犹分淡与浓。传入画图移不去,几回疑对月明中。
和十八府翁纪善韵
几年灯火读书劳,一旦名成地位高。身辅东藩攀凤翼,风抟北极快鸿毛。
皇风渐海远沾化,白日当天明见毫。好向青云树勋业,羞谈林下许由瓢。
程通
(1364—1403)明徽州府绩溪人,字彦亨。洪武二十三年举人。授辽府纪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随辽王南归京师,上封事,陈备御策,进左长史。永乐初,从辽王徙荆州。旋上封事被发,下狱死。► 151篇诗文
敬和留别诗韵 其二
寄黄侍御克敬谪归
为葛士延题竹 其四
送金别驾赴广州太守
次稚周岁
和十六府徐纪善韵
菊涧歌寄赠许子
敬和元宵韵
送童正蒙归泾川省亲
寄汪育德斋 其四
和胡公韵 其一
和曹同官韵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十
送李志宁归省
和于博文韵
送赵子艺疏侍
较猎
敬和元宵诗
元宵 其二
和翁纪善韵
送项公回浙江祭祖 其二
寿王诗三十二韵
桃花马
和曹先生体民韵 其一
和曹先生体民韵 其二
送解大绅
题练溪閒居卷
北地尘
送詹观归省 其一
三月廿五连
义州次曹先生体民见赠诗韵
古风庆王寿
春日闻唐比部将至荆州 其一
和项公立秋韵
恶蚊
和曹先生韵
瓜洞钟灵
梦萱吟
万马图
送施旦归湖州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十一
题绿照亭和韵
敬和万马图
题黄克文先生竹溪图
次项公见示雪中诗韵 其三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十三
敬贺千秋诗韵
和徐指挥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