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丐
宋代 :安道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直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蔽舟系柳阴下。舟虽蔽,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猿子
陈遗至孝
南北朝 :刘义庆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赠约老
润陂山上作
山路怀翁卷
沈洞主
石门僧
石门寺
示五峰相
水际
送邓汉卿
送古壶与人
送黄叔向谒杨伯子
送辉上人再住空相
送蒋节推赴岳阳
送倪道士之庐山
送潘景参赴利路帐干
送沈庄可
送奭上人抄化
送汤千
送汤主簿
送翁卷入山
送谢耘之无为
送徐道晖游湘水
送徐玑赴永州掾
送赵判官
送真直院出使江东
送周端常之建讲学
宿国清
宿徐灵晖山舍
太平山读书寄城中诸友
万年寺
无言师还道院求诗
喜徐道晖至
谢耕道犁春图
徐灵晖挽词
徐孺子宅
徐侍郎挽词
徐先辈挽词
延禧观
严州潇洒亭
题四壁观□道士诗卷
停帆
一真姑
玉清夜归
月夜怀徐照
再过吴松
赠陈复道
赠邓汉卿
赠孔道士
中了山作
舟行寄翁十
和朱子发韵兼简青龙诸友二首 其二
再游北山和韵
哭徐玑五首 其二
千日
暮春书怀寄翁十
卢申之载酒舟中分韵得明字
柳下书斋
会景轩
秋屏作
借居湖上
范参政书怀诗帖赞
奉谢赵季茂遣馈鲎酱
得陈元履家书六言四首
庚子三月二十七日又易守当涂四月十一日发辞
当涂劝驾诗
二十七日复有旨除帅江西一旬之间两奉除音再
范忠宣南都帖赞
次韵乔江州琵琶亭诗二首
陈参政简易帖赞
高宗皇帝御笔临吴皇象如鹰帖赞
蔡忠惠赵氏风度帖赞
范正献书毕帖赞
大宁夫人二书赞
病中有感四首
参寥新秋帖赞
病中午后登山閒步遥见园亭有以帟张栏处久而
病中散步六绝
陈子昂无端帖赞
道中思庐山
春晴将游玉渊践吴季谦待制冯可久武博山行之
葛文定关外帖赞
瓮子峡
望江南词
送客归太原
秋日招曹广文最未至
道过洋县宿开明寺感怀
心红峡口号
自题画兰
过灵山述怀
泛鸣鹤湖次见心上人韵
游天重山
夜宿大慈山次金左丞韵
游育王山
简见心上人
题高节书院
谢见心上人
次韵答见心上人二首 其一
次韵答见心上人二首 其二
西江月·一自东君去後
秋日游凭虚洞
汉昭烈帝惠陵神弦曲
谢人惠二小漆冠
失卫
抑搔
十亩
水调歌头 天香姓桂名真
读史 其四 赵普
春日杂兴和陈宣之韵 其四
读史 其二 宋太宗
读史 其三 杜后
答李甥士常
哭堂儿
四皓图(1)
瑞竹诗
吴时极菜园
杨氏忠孝堂
张医士杏林图
题钓雪图
临别
拟献幸太学颂
营建纪成诗
送何中书归省
致仕后戏作 其一
致仕后戏作 其二
漫吟三绝 其一
漫吟三绝 其二
漫吟三绝 其三
双燕 其一
双燕 其二
四皓图 其一
四皓图 其二
四皓图 其三
四皓图 其四
寄袁永州
读史 其一 宋太祖
短短床(二首)
题冬日聚禽图
夜雨呈同志
致仕后戏作
小屋
诸公会荐兵部侍郎得迁福建知府留别京朝诸友
送定西蒋侯出镇甘肃 其一
送定西蒋侯出镇甘肃 其二
题仙溪郑氏义聚堂
莆阳(1)迎春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一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二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三
送陈教授之潮州
送周廷粲起复知饶州
送李行素携子东阳编修茶陵访祖
便面小景
九日三绝 其一
九日三绝 其二
九日三绝 其三
题陈图南小像
题陶谷邮亭图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一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二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三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四
至邢台二十里铺题壁
花鸟图 其一
花鸟图 其二
花鸟图 其三
花鸟图 其四
送金汝潜使甘肃
过东昌东徐太守同年 其一
过东昌东徐太守同年 其二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一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二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三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四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五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六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七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八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九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十
丁亥(1)九日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