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韩愈:正确的人生态度终会拥有美好结局

韩愈:正确的人生态度终会拥有美好结局

  

  一句“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需要诗与远方”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在某时某刻,我们都扪心自问过一个问题:我该苟且,还是选择诗与远方?

  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们虽然也很难确定什么是正确的,但是可以从一位诗人的身上,获得对我们有用的启迪。

  大唐在768年迎来了这位诗人,其父韩仲卿为其起名为韩愈。

  韩愈出生时比一般的婴儿哭得更久,他仿佛感觉到了他的一生多磨难。在他三岁时,他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他,之后他由他的兄长韩会抚养。

  好运讨厌世人,厄运总紧跟身后。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任后不久就去世了。韩愈只能跟随寡嫂郑氏在困苦和颠沛中度过,这些不堪的经历让韩愈越发刻苦读书。

  韩愈十九岁时,告别了郑氏,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纵然韩愈才华横溢,但是唐朝科举的潜规则是要看考生的家世背景、人脉地位的。所以韩愈第一次科考就以失败告终,少年的心中虽然落寞,但是更多的是不甘心。

  


  之后韩愈又连考了三次,在最后一次中了进士。进士文凭的含金量对于大唐官场而言显然是不够的,再加上韩愈普通的家世,他很难有一番作为。因此,韩愈又参加了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结果等待他的又是接连三次的落榜。最终他在第四次中榜了,然而朝廷给他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子监四门博士而已。

  在古代,读书人的谋生之路是做官,如果做的是小官又为官清廉的话,那么他将很难维持自己的生活。韩愈从参加科考到任职为国子监四门博士的过程之中,他为了生活下去,只能靠写碑文赚钱。

  唐代当时十分流行给死人写墓志铭的风气,一方面是希望死者永垂不朽,另一方面是为了家族能够流芳百世。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诸多没有出路的文人雅士加入了为已故亲人撰写墓志铭的行列之中。

  韩愈凭借自身的才华很快就成功进入了写墓志铭的行列,可是当他获得收入准备孝敬郑氏的时候,亲如母亲的郑氏却因病去世了。这一年,韩愈25岁,刚中进士,郑氏虽未享受到韩愈的孝敬,但是临死能看见韩愈高中,这对郑氏而言,应该是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刻之一。

  韩愈成为国子监四门博士的十年时间里,遭遇了数次的贬谪,长期徘徊于县令等小职位之上。如此的境遇让韩愈只能一边上班,一边给人写墓志铭。长期混迹于活人与死人之间的韩愈,除了苟且,还是苟且,诗与远方是他从未考虑的事情。

  谋生的手段没有高贵与卑贱之分,但是韩愈写墓志铭的事情却成为了大唐官场的一个笑话。许多人说韩愈丢了读书人的气节,更丢了官场的脸面。韩愈对此不以为然,相反,他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位顾客。

  韩愈认真的态度加上韩愈超凡的才华,让韩愈成为墓志铭行业中顶尖的精英。无数的达官贵人都会找韩愈写墓志铭,很多时候甚至非他不可。

  韩愈写墓志铭的价格也被市场越炒越高,他的收费动不动就是“马一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这些东西在古代都很名贵。

  另外韩愈也收现金,比如“绢五百匹”。当时的绢具备货币的功能,五百匹绢比基层干部一年的工资还多。

  晚春时节,韩愈看着如画的美景,回想起自己的人生历程,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古人以诗明志,而这首诗表明了韩愈的人生态度和一生追求。春天是百花最珍贵的时间,它们纷纷将自身最美好的一面展示了出来,彼此间形成了激烈的争抢场面,都想占据更多的春天美景。自古杨花(即柳絮)和榆荚从来不受人们的欣赏,它们注定是春色中的被忽视者。

  可是杨花和榆荚不管人们的看法,尽管它们没有美丽的容颜和姿态,它们却像雪花一般,充满了整个天地。韩愈将自身比作杨花和榆荚,他虽然没有做官方面的才华和情商,但是也不会放弃挥洒自己的有限的能力。

  一句话总结韩愈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是:不负时光不负己。不管是为官还是做一名被人嘲笑的写碑文者,韩愈都会认真地去对待,因为他深知人生的“春天”是有限的,应该珍惜每一刻。

  如果将韩愈的人生态度放到开篇的问题之中,就会发现人生的苟且是态度问题。如果我们将眼前的苟且当做别样的诗与远方,那么苟且也可以成为诗与远方,我们就可以不用再去寻找诗与远方了。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诗与远方只是别人所认为的苟且而已,而别人认为的诗与远方,有时候也会成为我们眼中的苟且。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与其去思考苟且、诗、远方等问题,还不如不负时光不负己。

  正确的人生态度会拥有美好的故事结局,而韩愈写碑文的结局也是美好的。公元817年,唐宪宗派裴度等人平定淮西叛乱后,唐宪宗李纯下诏刻石立碑,钦点韩愈撰文。韩愈花费七十天写出了《平淮西碑》,而此文内容名震大唐,韩愈做到了不负时光不负己。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石处士序

唐代 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还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沫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送穷文

唐代 韩愈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粻,牛繫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挈俦,去故就新,驾尘彍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欻嚘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是从,不变于初。门神户灵,我叱我呵,包羞诡随,志不在他。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太学四年,朝齑暮盐,唯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终,未始背汝,心无异谋,口绝行语,於何听闻,云我当去?是必夫子信谗,有间于予也。我鬼非人,安用车船,鼻齅臭香,糗粻可捐。单独一身,谁为朋俦,子苟备知,可数已不?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主人应之曰:“予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於时,乃与天通。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答道士寄树鸡(树鸡,木耳之大者)

唐代 韩愈

软湿青黄状可猜,欲烹还唤木盘回。
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

同李二十八员外从裴相公野宿西界

唐代 韩愈

四面星辰著地明,散烧烟火宿天兵。
不关破贼须归奏,自趁新年贺太平。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唐代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董,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唐代 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