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自太原东出井陉到镇州平叛,沿途都留下哪些诗文遗迹?
唐代韩愈,以其文学成就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你可知道,韩愈不但以文见长,同时又是一位曾冒死深入叛军,以胆识英勇机智抚平叛乱的、兼有武略之才的人物?唐穆宗长庆元年七月,镇州王庭凑发动兵变杀死成德军节度使田弘正。穆宗派遣裴度为招讨使,率军前去征讨。但是未能平定。长庆二年二月,穆宗不得已采取招安政策,赦免王庭凑及叛军。并命上任不久的兵部侍郎韩愈为宣抚使,经山西东出井陉前往镇州宣抚。韩愈到镇州后深入虎穴,置生死与度外,折冲樽俎,不辱使命,在镇州仅三天,就规劝王庭凑及叛军放下刀戈,归顺朝廷。
自太原到镇州,按《元和郡县志》记载有五百里之遥。韩愈一行所走道路按现有史籍以及碑刻所记,是途经井陉之道到达镇州的。除韩愈有关此行的诗歌记叙外,沿途尚留有韩愈经过的石刻题记。这些对于研究考证韩愈吴丹一行此次平叛提供了珍贵资料。长庆二年二月初二,韩愈奉诏率副使吴丹一行,离开长安渡黄河到山西,日夜兼程于当月十三日到达太原。十四日一早东行百余里,晚宿寿阳驿馆中;十五日早出发,经一天近二百里跋涉,晚到达山西东部军事要塞承天军(即今平定娘子关)。时其老友裴度正屯军此地进行修整。
晚二人在一起小酌并有诗歌唱和。次早韩愈一行辞别裴度离开承天军,沿今娘子关、井陉地都、乏驴岭、天长镇一线北行,越凤凰岭经当时井陉县治天护城(今矿区天护),尔后东行经叱日岭(今青石岭)涉绵蔓河(即今井陉威州一带冶河),沿今平望、白鹿泉、鹿泉县城一线,于傍晚到达镇州。承天军东距井陉旧治天护城约60里,天护到镇州,按《元和郡县志》所记为90里,总计150里。韩愈一行因为使命在身,所以均是快马加鞭疾行。从其诗句“日驰三百自嫌迟”可以看出,韩愈一行二月十五日早晨离开承天军,疾行150里,在井陉、获鹿县城均未作停留而一气到达镇州。十六日一早会见王庭凑,后以三天时间抚平叛乱。二十日晨即离开镇州当日返到承天军,并在承天军营中石壁上题记四十五字以简叙此行。
查诸史料,目前所知韩愈此行共留有诗作四首:一、《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作于太原)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翻翻走驿马,春尽是归期。地失嘉禾处,风存蟋蟀辞。暮齿良多感,无事涕垂颐。二、《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作于寿阳)风光欲动别长安,及到边城特地寒。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前唯有月团圆。三、《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作于承天军城)窜逐三年海上归,逢公复此著征衣。旋吟佳句还边马,恨不身先去鸟飞。四、《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作于承天军至镇州路上)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
其他有关韩愈此行碑刻题记之属,目前仅见其抚平镇州叛乱后返回承天军后所留题刻。题刻长宽近二尺,分作五行,每行字不等,已近泯漫。字为正书:
镇州宣抚使尚书兵部侍郎
韩愈
副使尚书驾部郎中吴丹
长庆二年二月十五日由此路
同往镇州其月二十日廻
此时,韩愈的官衔是“兵部侍郎”兼“宣抚使”,时间是长庆二年二月中旬。因此际韩愈是“衔命”在身、“日行三百”前去宣抚叛军。其行路线为东出太行要道——井陉驿道最便捷的北路一线。期间更无暇逗留游历。故窃以为除上述所记诗文题刻外,余者不宜为据矣。(2020年3月30日 许力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