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宗元:朋友圈里,谁是可以托孤之人 ?

柳宗元:朋友圈里,谁是可以托孤之人 ?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朋友。有患难之交,也有市道之交,有同窗之交,也有酒肉之交,有八拜之交,也有点赞之交……但不知你的朋友圈里,有没有那种可以让你卸下所有面具和铠甲,抛开一切顾虑和犹疑,毫无保留地付出与相信的朋友?

  柳宗元如果看到这个问题,想必会欣慰的点点头。因为他这一生交了两个真正肝胆相照的朋友——一位是和他几度同起同落的“诗豪”刘禹锡;一位是和他共同发起古文运动的“百代文宗”韩愈。他们彼此之间,有默契也有分歧,有陪伴也有离散,但这一切都没有影响他们坚固的友情。三人中,柳宗元去世最早,弥留之际,他写下遗书,将几个未成年的儿女,全部托付给了这两位已经数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

  究竟是什么样的感情,能一走就是一辈子?

  究竟是什么样的朋友,能让一位父亲放心地把子女托付?

  刘禹锡与柳宗元

  “神同步”的莫逆之交

  先说说柳宗元和刘禹锡,这两个人的关系,是真正好到骨子里的。

  柳宗元曾写过一首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重别梦得》)

  


  诗中所言“二十年来万事同”,可真不是夸张。二人年龄只相差一岁,弱冠年纪同榜考中进士,同时入朝为官,同在御史台指点江山,后来同时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又同时被贬,身在异地的他们书写同样主题的诗文,十年后又同时奉诏还京,回京后又再一次同时被贬……如此“神同步”的人生,于古于今都很罕见。

  在很多人看来,柳宗元第二次被贬,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刘禹锡牵连。因为刘禹锡一回到长安就写了首讽刺诗,结果遭人告发,被贬到播州(今贵州),同时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尽管柳宗元无辜遭受牵连,但他此时最担心的却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兄弟——刘禹锡还带着位80多岁的老母亲,千里迢迢去那穷山恶水,这怎么能行?而柳州的条件多少比播州好一些,于是他几次上书请求将自己的贬地和刘禹锡的互换。最终,虽然贬地没交换,但朝廷还是多少照顾了一下——将刘禹锡的贬地改到了连州(广东西北部)。

  自长安南下连州和柳州,二人有一大段同行的路程。于是他们一路遍游诸景,诗酒相伴。分别之时,依依不舍,几度唱和。

  柳宗元在《重别梦得》中说,“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将来咱们如果能得到皇恩回家了,晚年咱俩就当邻居吧。刘禹锡写诗回答:“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柳宗元又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三赠刘员外》)”咱们一起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不知道今日一别,什么时候还能见面呢?

  


  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四年后,唐宪宗大赦天下。然而没等赦令到达,柳宗元就病逝在柳州,享年四十七岁。

  接到噩耗,刘禹锡“惊号大叫,如得狂病”,马上赶去为柳宗元打理后事。他没有辜负柳宗元的信任,将柳宗元的儿子周六视如己出,三次写《祭柳员外文》,发誓一定要将孩子好好抚养成人。若干年后,周六进士及第,踏上仕途。而刘禹锡则花了余生二十多年的时间,为柳宗元整理遗稿,编纂成集,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柳河东全集》。

  韩愈和柳宗元

  吵吵闹闹的欢喜冤家

  比起刘柳二人自始至终的“深情款款”,韩柳二人的交情其实更耐人寻味。他们之间,有过分歧,有过猜忌,也放过狠话,可就这样,他们还是稀里糊涂好了一辈子。

  唐顺宗年间,以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为代表的改革派结为同盟,说服唐顺宗推行“永贞革新”,韩愈向来看不惯王叔文,所以并未跟他们站在一边。政见相左,其实也没什么。但是忽然有一天,韩愈被贬官了。当时长安地区闹灾荒,身为监察御史的韩愈上书皇帝,建议苛捐杂税先停一停。只因为提了个建议,他就被贬了官。韩愈想不通为什么,于是开始怀疑——是不是柳宗元和刘禹锡把自己对王叔文的偏见传了出去,以至于遭人报复?

  


  韩愈这人“不平则鸣”,对于好友的质疑,他会毫不遮掩地写进诗里。他在《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一诗中写道:“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仇。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同朝为官的才俊那么多(包括我在内),可是朝廷为什么偏偏只对你们两个那么器重?我一度怀疑,是你们俩把我私下跟你们讲过的一些事泄露出去了,所以才造成了我现在的困境。当然,我也只是在猜测,还不能断定。

  有个这样的朋友倒也挺可爱,什么事都不瞒在心里。尽管史料没有记载柳宗元对于此事的回应,但是从后来二人的密切互动中不难猜测——误会应该早就化解了。在柳宗元漫长的被贬岁月中,二人始终未断诗信往来,经常互相表达倾慕和支持。尤其二人在文学方面的主张,相当默契。他们都反对词藻华丽的骈体文,倡导先秦时代的务实风。于是二人积极呼号,并身体力行,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比肩而列“唐宋八大家”。

  


  这对cp的相处模式很有意思,且举一例,大家感受一下——

  公元813年,韩愈从国子博士升任史馆修撰,奉命修撰《顺宗实录》。品级和待遇都提高了,可韩愈却不高兴。当时有个刘姓秀才写信道贺,韩愈在给刘秀才的回信中写道:“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答刘秀才论史书》)”史官可不是什么好差事,要不然遭天谴,要不然招人祸。他举例说,孔丘治《春秋》,左丘明写《左传》,司马迁编《史记》,你看这些人都多惨啊。况且,大唐人才济济,又不缺我一个修史的……反正,这活儿我没打算好好干。

  有趣的是,韩愈还把这封信同时“抄送”了柳宗元。柳宗元看完,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退之之恐,唯在不直,不得中道,刑祸非所恐也。(《与韩愈论史官书》)”韩退之啊,我看你不是怕什么天灾人祸,你就是丢了原则和道义,丢了自己的理想。你占着高位,拿着高薪,却不干实事,干脆回家种地吧。

  你瞧,韩愈和柳宗元的交情,没有那么多客套和虚荣。有猜疑我就写出来,有不爽我就diss你。那么他们的感情还好吗?依然好得很,柳宗元临终前的托孤便已说明一切。

  柳宗元这一生过得并不顺遂,仕途坎坷起伏,家庭饱受磨难,幸而有刘禹锡、韩愈这样的好友,陪伴他度过最艰难的岁月。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朋友,请珍惜。

  人生再难,有知己相伴,便足以心安。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铁山碎

唐代 柳宗元

铁山碎,大漠舒。二虏劲,连穹庐。背北海,专坤隅。
岁来侵边,或傅于都。天子命元帅,奋其雄图。
破定襄,降魁渠。穷竟窟宅,斥余吾。百蛮破胆,
边氓苏。威武辉耀,明鬼区。利泽弥万祀,功不可逾。
官臣拜手,惟帝之谟。

方城 其八

唐代 柳宗元

蔡人歌矣,蔡风和矣。孰颣蔡初,胡甈尔居。式慕以康,为愿有馀。

是究是咨,皇德既舒。

叠后

唐代 柳宗元

事业无成耻艺成,南宫起草旧连名。
劝君火急添功用,趁取当时二妙声。

汨罗遇风

唐代 柳宗元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笼鹰词

唐代 柳宗元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零陵早春

唐代 柳宗元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