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宗元祖籍与家庭

柳宗元祖籍与家庭

  官宦世家

  柳宗元,字子厚,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京城长安,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①。他在《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里说∶“河东,古吾土也,家世迁徙,莫能就绪。闻其间有大河、条山,气盖关左,文士往往彷徉临望,坐得胜概焉。我固翘翘褰(qiān提起,揭开)裳,奋怀旧都,日以滋甚。”河东大河、条山的美景,名闻关左,让看过的文士流连忘返。古时以左为东,关左应指关东,也就是函谷关和潼关以东地区。柳宗元为河东壮美山河的吸引,怀念故土的心情,日益强烈。可据本集和史料看,他一生也没回过祖地。古时人喜用祖居地和官职等称谓人,所以后人称柳宗元为柳河东;因他后来贬任在柳州,又称柳柳州。

  姓: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人类社会从动物世界走出来以前,过着杂居群婚的生活,随情而性,顺生而为。人知其母,不知其父。故此,古代社会最早从母姓,“姓”字的象形从女、从生。《左传》隐公元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zuò赏赐,赐予。)之土而命之氏。”古人以封地为姓氏。而姓氏最早又是分称的。《通志•氏族略序》说:“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望族,大族相延成了社会的显贵。柳宗元生于世代显宦之家,是关中六郡姓之一。其柳氏家姓远溯至秦代柳下惠。《新唐书·世系表》卷十三上说柳氏世系出于柳下惠。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大夫,展氏,名获,字禽。食邑(封地)在柳下。谥(死后封号)惠。其后世以柳为姓。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里记述说∶七世祖庆,后魏尚书左仆射,封平齐公。六世祖旦,周中书侍郎,封济阴公。五世祖楷,隋济、房、兰、廊四州刺史。高伯祖奭,做过唐宰相。高祖子夏,唐徐州长史。曾高祖从裕,沧州清池令。祖察躬,湖州德清令。《新唐书》卷七三上《宰相世系表》也作此记载。柳宗元在《送澥序》说:“人咸言吾宗宜硕大,有积德焉。在高宗时并居尚书省二十二人。遭诸武以故衰耗。武氏败,犹不能兴。为尚书吏者,间数十岁乃一人。”这里说的就是高伯祖柳奭。柳奭,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为宰相,因事为武后所恶,后被贬爱州刺史,寻杀之,籍没其家。自此,柳氏一蹶不振。柳宗元在《与杨京兆凭书》说:“且柳氏号为大族,五六从(世,代)以来无为朝士者”。 虽后来家道衰落,柳宗元说“不敢称道先德”,可“世德廉孝,飏于河浒(扬名于河东)”,而先君之道,以儒家六艺相表里,“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让柳宗元引为自豪,影响他一生的行为举止。为此,柳宗元还在父墓碑后刻记《先君石表阴先友记》。苏东坡说∶“柳子厚记其先友六十七人于其墓碑之阴,考之于传,卓然知名者盖二十人。”以此映托其父柳镇的社会声望和影响。

  父亲柳镇和母亲卢氏

  柳宗元受其父母的影响更大。《旧唐书·柳宗元传》说∶柳宗元“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宗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柳镇的仕途生涯,大多在军旅和府县任一些地位不高的职位。由于长年接触社会现实,他洞达世务,激进用世。柳镇不同于一般的士人儒生,他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暴,加之能诗善文,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里说∶“天宝末,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作《避暑赋》。”这里说的是柳镇天宝藩镇作乱时带母亲到离家不远的王屋山避乱的事。当时是“合群从弟子侄”一大群人,其间给他们“讲《春秋左氏》、《易王氏》,衎衎(kàn快乐)无倦,以忘其忧。”后来,又“举族如吴”。逃到吴地的柳族老小,“无以为食”,柳镇只好独自一人骑驴到处“求仁者,冀(希望)以给食”。其间遇有凶险,但也“无愠色(yùn怨怒的样子)”。避难期间,曾任六合县令的叔祖父“忤贵臣(得罪宦官),死于吏舍”,为申冤状,柳镇“改服徒行逾四千里,告于上(向皇帝告状)”。冤案得雪。安史之乱平定后,,柳镇献书朝廷,被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又被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聘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并进大理评事。他依据军旅实际,“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因没传留下来而不得见。柳镇“议事确直,势不能容”。被表奏为晋州录事参军。晋州刺史是郭子仪的部将,“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而柳镇“独抗以理”。当有人无故将被打死时,他用身体捍挡鞭子和棍棒。气得刺史怒投桌几折断床席,他也不屈服。柳镇“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父丧后,命为太常博士。为生计着想,他曾请求说∶“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在殿中侍御史任上,他审理陕虢观察使卢岳遗产案时,主持公道,抗据宰相窦參,被贬夔州司马。三年后,窦參获罪,复为侍御史。柳镇这样做,说是为警世∶让“为相者不敢持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指夹杂私利)。”皇上给他的制书说∶“守正为心,疾恶不惧。”他是受之无愧的。贞元九年(公元794年),柳宗元得进士第,在查有无“朝士子冒进”时,当德宗听说是“故抗奸臣窦參”柳镇的儿子时,说∶“吾知其不为子求举矣。”可见其人品朝野尽知。柳镇这些事迹,柳宗元在《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里都作了记述。柳镇死于贞元九年,贞元十二年,柳宗元在为叔父写《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里追颂其父说∶“以纯深之行端直之德,名闻于天下。”影响之深大,从中我们好象看到了柳宗元后来行事为人的影子。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范阳大户人家。柳宗元在《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里有详细的记述。卢氏“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斟酌而行,不坠其旨。”柳宗元父亲说∶“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之无遗者。”卢氏精熟诗书,才能在家无书时教柳宗元古赋十四首。卢氏生育二女一男,柳宗元有两个姐姐。《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说∶太夫人“实有全德,为九族宗师。用柔明勤俭以行其志,用图史箴诫以施其教。”她“以诗礼图史及翦制缕结授诸女,皆为名妇。”柳镇在外为官,她奉迎柳族远亲,“敬之如臣事君”;“慈之如母畜子”;“友之如兄弟”。灾患时,“岁恶少食,不自足而饱孤幼”。柳宗元遭贬,年近七旬的卢氏随之赴永州,身处恶劣的困境,她不露忧色,细心地照料着柳宗元,并不时地宽慰儿子,“明者不悼往事”,而她自己始终“未尝有戚戚也”。从中透露出宽厚的心怀和深沉的母爱。

  柳宗元有叔父四人,二叔与之交往最密,其名不可考,曾任朔方营田使参谋,后迁殿中侍御史,加度支营田副使。死时,柳宗元为之写有墓表和墓版文。他在墓版文里说∶“小子常以无兄弟,移其睦于朋友。少孤,移其孝于叔父。”柳宗元从兄弟甚多,他在从兄弟中排行第八,为此他在《祭崔氏外甥文》里称自己为八舅。柳宗元和从兄弟们一直很友善,他在遭贬时,宗直、宗一等人还陪侍在他身边,至死也没离舍,其情谊之深可以想见。

  早逝的二姊与家人

  柳宗元大姐嫁给崔简,二姐嫁给裴瑾,这两人都是大姓人家,崔简是唐初宰相崔仁师之后, 裴瑾是玄宗朝宰相裴光庭后裔。柳家重孝道,“柳氏之孝仁益闻”②。大户人家,“以吾族之大,尊长之多”,妇女或为人妻是很辛苦的。“夫人(大姐)忧劳逾月,默泣不食。”③ 二姐在裴家,“劳以待旦”(从早到晚,整日劳作。),侍婆家“赤子之心”,“必敬必亲”,“德为九族冠”。既病,族人都“视之如己”。④两姊妹“在二族咸以令德闻,而皆早世。”⑤二姐死于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三十岁,生三子,二子在其前后夭折。大姐卒年墓志注不详,考《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权厝志》说∶“夫人河东柳氏(指柳宗元大姐)。德硕行淑,先崔君十年卒。”崔简死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年五十,大柳宗元十岁,据此推算,柳宗元大姐死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年也仅三十几岁。

  崔简,柳宗元在《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权厝志》里记载说∶“崔氏世嗣文章,君又益工。博知古今事,给数(说话快捷)敏辩。善谋画,南败蜀虏⑥,西遏(阻止) 戎师⑦,其虑皆君之自出。”崔简贞元五年中进士第,“入山南西道节度府,始掌书记,至府留后。凡五徙职,六增官,至刑部员外郎。”后又出任连州、永州刺史。永州还未到任就被人诬告贬到驩州(在今越南境内)。虽经幼弟诉讼朝廷得雪,可他却含冤死在贬地。崔简获罪时,滞留在湖南的戚属得到了湖南道李中丞的安抚,永州隶属湖南道,为此事柳宗元写有《谢李中丞安抚崔简戚属启》。信中说:“伏见崔简儿女十人皆柳氏之出。……得罪之日,百口熬然,叫号羸顿(léi dùn疲惫困顿),不知所赴。”崔简死后,两个儿子处道、守讷扶柩过海,遇风暴溺死。柳宗元在永州暂时草葬了崔简,为其写权厝志,作《祭姊夫崔使君简文》,又以舅氏写《祭崔氏外甥文》祭二外甥。元和九年,崔简归葬时,作《又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可见感情之深。柳宗元后来在《祭崔氏外甥女文》说∶“汝之先君(崔简),以文诲我,周流辩论,有疑必果。恒革其非,以成其可。”从中可见,柳宗元的学问,受益于崔简匪浅。

  崔简死后,柳宗元独撑起外甥的教养之责。他特别喜欢大外甥女柳媛,说她象大姐∶“惠明贞淑,仁爱孝友。女德之全,素风斯守,播于族属,芬馨自久。恭惟伯姊,道茂行高,上承下训,克敬能劳。夙有仪则。”⑧“三岁知让,五岁知戒,七岁能女事,善笔札,读书通古今,其暇鸣弦桐讽诗骚以为娱。”⑨柳宗元“以叔舅命”,把柳媛嫁给朗州员外司户薛巽。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柳媛死时,柳宗元写有祭文和墓志。

  裴瑾,贞元三年中进士第,为参京兆军事,金州刺史,做过万年县令。因为人直率被谗谪道州、循州为佐掾,后量移吉州长史。元和十二年七月,染疟疾而亡。柳宗元写《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称道他乐于助人闻名长安城,说他有请则应,“奔人危急,轻出财力,如索水火。性开荡,进交大官,不视齿类;挟同列,收下辈,细大毕欢。”他不轻视同僚和下属,待人一视同仁,不论出身微贱的还是地位高的都喜欢他。裴瑾“喜博弈(下围棋),知声音(懂音律),饮酒甚少”,“终生不以酒气加人”。他“昼接人事(交际酬应),夜读书考礼”,研究整理典籍,“未尝释手”,是诸公中最被器重的人物。

  柳宗元和姐夫之间,一为笃友,一为密亲,文中流露的真情,让今人读后也为之感动。

  柳宗元重亲情,一生都与亲戚有密切的交往。至元和十四年死前,他姐姐崔氏诸外甥丧亡已尽,他写的这类祭文和墓志凸显于本集同类文字里,让人不忍落眼。柳宗元在《又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说∶“君死而还,我生而留。”你死了,还能回到老家去;我活着却只能留在这荒蛮的地方。他又在《祭外甥崔骈文》里说∶“我自得罪,无望还都。”这是一种多么凄苦的心境。乾隆《御选唐宋文醇》说,这是“乐死而哀生”。酹觞(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流涕,不只是为故人,也是柳宗元为自己生不如死而悲哀。

  婚姻和子嗣

  柳宗元的婚配是双方家父戏订的娃娃亲。当时两家是同僚相好,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和柳宗元后来的岳父杨凭同在鄂岳沔都团练使李兼处共事,李兼是柳宗元妻子杨氏的外王父(外祖父)。建中四年(公元784年),柳镇为鄂岳沔都团练使判官,十二岁的柳宗元这时随父在夏口。杨凭很喜欢少有文才的柳宗元,要把女儿嫁给他。柳宗元《亡妻弘农杨氏志》记载说∶“恭惟先府君重崇友谊,于郎中最深。髫稚好言,始于善谑。虽间在他国,终无异辞。凡十有三岁,而二姓克合。”杨凭把九岁的女儿许配给十三岁的柳宗元,始终也没反悔。杨女三岁丧母,自小“小心敬顺,居崇益畏,终始无骄盈之色。”柳镇贞元九年卒,柳宗元守父丧。贞元十一年,杨女嫁入柳家,“侍太夫人(柳宗元母亲),备敬养之道”,柳家人都喜欢她。“太夫人尝曰∶‘自吾得新妇,增一孝女。’况又通家,爱之如己子。崔氏、裴氏(柳宗元俩姐)视之如兄弟。故二族之好,异于他门。然以素被足疾,不能良行(跛脚)。未三年,孕而不育,厥疾增甚,(晕倒病重)。”第二年,二十三岁就病亡了。柳宗元在永州州给岳父《与杨京兆凭书》说:“独狠不幸获托姻好,而早凋落,寡居十余年。尝有一男子,然无一日之命(流产或难产而死),至今无以托嗣续,恨痛常在心目。”柳宗元与杨氏感情甚篤,终生为丧妻失子而难以忘怀。柳宗元赞杨氏“柔顺淑茂”,“端明惠和”,“生知孝爱之本”。对妻子的死,他哀痛不亦,发愿要“之死同穴”。亡妻之情伴柳宗元一生。自杨氏死至永贞年,六年间柳宗元没有续娶;后来遭贬到死也没再正式婚配。

  柳宗元岳父杨凭,兄弟三人。按新旧唐书《杨凭传》,杨凭虢州弘农人,。少孤,善文辞,与弟凝、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时号三杨。杨凭历任显官,做过湖南江西观察使,刑部侍郎,京兆尹。元和四年为御史中丞李夷简劾奏其为江西观察使时脏罪及其他不法事,贬临贺尉。后历中书舍人,以礼部尚书致仕卒。柳宗元生平与杨家保持亲密地交往,其间与杨家三兄弟及后人,频有书信,赠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为杨凝写《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有《祭杨凭詹事文》。与杨凌的《杨评事文集后序》,是一篇论说唐时文章及流派的佳作,值得认真研读。

  柳宗元在永州时,有一女儿随行。《下殇女子墓塼记》说∶“下殇(未成年而死)女子生长安善和里,其始名和娘。既得病,乃曰∶‘佛,我依也,愿以为役。’更名佛婢。既病,求去发为尼,号之为初心。元和五年四月三日死永州,凡十岁。其母微也,故为父子晚。”和娘疑为柳宗元非婚生之女,按元和五年(公元811年)十岁记,当生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其妻杨氏死后二年。文中说∶“其母微也,故为父子晚。”这个非正式婚配的女儿,因母亲地位低下,当时不便相认,遭贬后才随父行,故为父子晚。《寄许京兆孟容书》说∶“茕茕(qióng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孤立,未有子息(子嗣)。荒隅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与李翰林建书》说∶“仆……唯欲为量移官⑩,差轻罪累,即便耕田艺麻,取老农女为妻,生男育女,以供力役。”这些书信都写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这时,柳宗元已贬在永州四年多了,孑然一身,处荒蛮之中的罪人,不可能求门当户对的婚配,为续子嗣只能寻老农女生男育女。《马室女雷五葬志》说∶“马室女雷五,家贫,岁不易衣。……以其姨母为妓于余也。”柳宗元永州后期及柳州时的子女可能为马室女雷五姨母所生,但亦非正式之妻室。所以,到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祭杨凭詹事文》里,柳宗元还说“家缺主妇,身迁万里”,自己没有妻室这样的话。这是那个社会门当户对的婚姻道德风尚使然。

  北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唐人尚文好狎。”唐室王朝开创了经济文化盛世,也风行蓄妓纳妾的盛行。《新唐书·宦者列传》载,开元天宝中,玄宗有宫女四万多人。上行下效,州府郡县均设官妓,兵营有营妓,达官贵人有家妓,其蓄妓数百者,史载不胜枚举。官场宴饮娱乐,迎来送往,以妓侍之。而民间则有市妓。据文献记载,唐代金榜题名的士子有召妓侍宴的习惯。以妓为妾是一些文人士者的时尚。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交好,诗文留有有他们召妓酬应的记述。《刘禹锡集》有诗《怀妓四首》。柳宗元的岳父杨凭,为人重交往,性尚简傲,又喜奢侈,做京兆尹知,筑宅于永宁里,幽蓄妓妾。韩愈晚年也蓄妓妾享乐。而柳宗元身处困境,为求子嗣,择取贫穷为妓的马室女雷五姨母,实为无奈的之举,其内心的苦痛是可以想见的,其道德人品与那些蓄妓纳妾的达官贵人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①河东,从地理范畴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柳河东是自唐沿用至今对柳宗元的称谓。河东历史上也为郡名,古称蒲州,唐玄宗时曾改蒲州为河东郡,其治所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古时的河东县也设在这个地方,。柳宗元在《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说∶“柳宗元,河东解人”;刘禹锡《天论上》说:“余之友河东解人柳子厚作《天说》”;另柳宗元在《柳常侍行状》说∶“其先河东人”。而宋世綵堂本的注说∶“鲁孝公子伯展,展孙司空无骇,无骇生禽字季,为鲁士师,食邑柳下,谥曰惠,因以柳为氏。鲁为楚灭,柳氏入楚。楚为秦灭,乃迁晋之解县。后秦置河东郡,故为河东解县人。”柳宗元又在《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说其叔父曾“邑居虞乡”;《新唐书》卷七三上《宰相世系表》说∶“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秦末,柳下惠裔孙安,始居解县。” 又见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说∶其母“太夫人既授封河东县太君,会册太上皇后于兴庆宫。”这显然其母是按河东县人授封的。而其父天宝年间避难的天屋山也在河东境内。柳宗元也一直以“世家河东”相称。查柳集其他柳氏诸碣状,也仅载河东或全不载。宋代朱晦菴《考异》注明柳宗元七世祖庆,河东解人,仕周为宜洲刺史;而韩愈为柳宗元作墓志铭,不著祖籍,仅标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由此人们对柳宗元的祖籍便有了不同的争议。章士钊主解说:“虽子厚生长京师,幼以入吴,晚乃贬死楚、越,终其身足未涉解一步,而祖籍渊源于解,则无可辩驳。”数千年的社会变迁,朝代更迭,地籍多变,后人自不同的角度,有时难对此类问题分清伯仲,盖莫存异,沿用史已习之的以唐时河东郡治所永济为柳宗元祖籍为是。

  ②《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

  ③⑤《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

  ④《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

  ⑥蜀虏∶指永贞革新时王叔文欲杀的刘辟。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死后,刘辟自称留后,不久反叛,崔简曾劝节度使严砺早做防备,严砺依行,后屡破刘辟叛军。

  ⑦唐时边患不断,戎师指羌、髳等少数民族军队。

  ⑧《祭崔氏外甥女》。

  ⑨见《朗州员外司户薛君妻崔氏墓志》。柳媛闲暇弹弦乐吟诗如其母,《亡姊崔氏夫人墓志盖石文》载∶“善隶书,为雅琴以自娱乐,隐而不耀。”

  ⑩量移∶唐时,贬在荒远官员,遇朝廷大赦移近安置,称量移。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唐代 柳宗元

金马尝齐入,铜鱼亦共颁。疑山看积翠,浈水想澄湾。
标榜同惊俗,清明两照奸。乘轺参孔仅,按节服侯狦.
贾傅辞宁切,虞童发未sG.秉心方的的,腾口任es々。
圣理高悬象,爰书降罚锾。德风流海外,和气满人寰。
御魅恩犹贷,思贤泪自潸。在亡均寂寞,零落间惸鳏。
夙志随忧尽,残肌触瘴m5.月光摇浅濑,风韵碎枯菅。
海俗衣犹卉,山夷髻不鬟。泥沙潜虺蜮,榛莽斗豺獌。
循省诚知惧,安排只自憪。食贫甘莽卤,被褐谢斓斒。
远物裁青罽,时珍馔白鹇。长捐楚客佩,未赐大夫环。
异政徒云仰,高踪不可攀。空劳慰憔悴,妍唱剧妖娴。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

唐代 柳宗元

吐谷浑盛强,背西海以夸。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
帝谓侵武师,往征靖皇家。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
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哗。束刃逾山徼,张翼纵漠沙。
一举刈膻腥,尸骸积如麻。除恶务本根,况敢遗萌芽。
洋洋西海水,威命穷天涯。系虏来王都,犒乐穷休嘉。
登高望还师,竟野如春华。行者靡不归,亲戚讙要遮。
凯旋献清庙,万国思无邪。

柳州峒氓

唐代 柳宗元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不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唐代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

新植海石榴

唐代 柳宗元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赢。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柳州寄京中亲故

唐代 柳宗元

林邑山连瘴海秋,牂牁水向郡前流。
劳君远问龙城地,正北三千到锦州。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