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叫他温庭筠(jun),连语文老师也这样读。今天又听到有人读错这个字,于是忍不住做了一期推送。说实话,我怀疑读错这个字的人根本就没思考过,根本就没有辨析多音字读音的习惯。因为这个字的读音略一思考就能判断出来。
筠字读作jun(一声,音同君)时,仅仅用于一个地名,筠连,在中国四川省。而读作yun(二声,音同云)的时候,是竹子或竹子的青皮的意思。温庭筠不是四川人,他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所以特没必要用一个四川地名去做艺名。作为一个文人他的艺名当然要文雅好听,庭筠,庭院里的竹子,这才说的通嘛。
以上仅是我以前的推断过程,下面我要拿出更有利的证据来。韵书《正韵》中说它是“于分切,音云”,《广韵》说它是“为贇切”,《集韵》和《韵会》说它是“于伦切,音荺”,《说文解字》说它“从竹均声”,这些韵书并没有说它可以读jun的。可见古代并没有这种读法,而唐朝的温庭筠就更不可能用一个现代的读音给自己做艺名了。
以上仅是个人理解,如有错误还望多多包涵,若肯帮我指出,不胜感激。另外评论功能目前还未能开通,各位大佬如果有想交流的,欢迎关注并留言,不胜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