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韦应物很平淡的一首诗,却用情最深,千年来打动了无数人

韦应物很平淡的一首诗,却用情最深,千年来打动了无数人

  

  平淡,是对诗歌风格的一种描述。它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反而具有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只是往往用朴素无华的语言说出而已。这就是所谓的“平淡而有思致”。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等。无不以平淡凸显深情,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本文就让我们通过一首很平淡的诗《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去感受一下诗中蕴含的深厚感情和丰富思想。首先,这首诗出自于唐代诗人韦应物之手,是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说到韦应物,他的诗本就以平淡高远著称,且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

  


  这首诗就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代表。它主要表达了韦应物在淮水与故人久别重逢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对于诗人所表达的这两种感情,相信我们所有读后都能深有感触。因此正如前面所说,这首诗平淡而有思致,可谓千年来打动了无数人。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首联“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韦应物回顾了自己与故人,昔日共同在江汉一带作客时的乐事。说是乐事,韦应物也只是概括了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的经历而已,并没有详细去写这段往事。这是因为回首往事,并没有让诗人感受到其中的“乐”意,反而触动了他对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

  即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它的意思是说,韦应物当初与故人一别之后,就如同浮云飘流不定,岁月也如流水般,一晃就是十年。尽管离别后能够说的事有很多,但因为体裁的原因,诗人自然不可能一一详说。看似平淡的“流水十年”,就是诗人四处漂泊的十年。期间人世沧桑,千种风情,可想而知。

  


  颈联“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即韦应物与故人久别重逢,虽然欢笑如旧,可惜两人均已苍老,鬓发斑斑。容颜衰老,所带来的是一种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的漂泊之感,款款深情也尽在不言之中了。其实这里可以试想一下,倘若我们自己与一个故人十年后再次重逢,且已经容易衰老,其悲慨可想而知。

  尾联“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以景色作结,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它的意思是说,为什么我不与故人一同归去?因为淮上有秀美的风光。韦应物在另一首诗《登楼》中曾说:“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这里淮上秀美的风光,指的就是秋山的满山红树。为什么要说这两句诗,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呢?

  


  就如同苏轼所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即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和我不过都是那匆匆过客,所以不应该为过往伤怀,而应该以豁达的人生态度处事,不要徒增自己的烦恼。韦应物这里所表达的也应该是这种思想。他说“淮上对秋山”,其实就是告诉故人,不要因为我们重逢而伤怀。

  综观韦应物的这首诗,无疑是一首平淡,却具有深厚感情和丰富思想的佳作。“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倘若是你,你会有怎样的感慨呢?总的来说,韦应物的这首诗,看起来很平淡,实则用情最深,撼人心魄。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刘评事

唐代 韦应物

声华满京洛,藻翰发阳春。未遂鹓鸿举,尚为江海宾。
吴中高宴罢,西上一游秦。已想函关道,游子冒风尘。
笼禽羡归翼,远守怀交亲。况复岁云暮,凛凛冰霜辰。
旭霁开郡阁,宠饯集文人。洞庭摘朱实,松江献白鳞。
丈夫岂恨别,一酌且欢忻。

赠王侍御

唐代 韦应物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府县同趋昨日事,
升沉不改故人情。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寻简寂观瀑布

唐代 韦应物

蹑石欹危过急涧,攀崖迢递弄悬泉。
犹将虎竹为身累,欲付归人绝世缘。

咏春雪

唐代 韦应物

裴回轻雪意,似惜艳阳时。不悟风花冷,翻令梅柳迟。

见紫荆花

唐代 韦应物

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杂曲歌辞。宫中调笑

唐代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
江南塞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