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盛唐最后一位大诗人韦应物,曾是一个欺男霸女的纨绔子弟

盛唐最后一位大诗人韦应物,曾是一个欺男霸女的纨绔子弟

  唐玄宗时期,在长安南郊有一位横行乡里的纨绔子弟。他仗着出身世家,霸道蛮横,欺男霸女,百姓们只能默默忍受,敢怒不敢言。可二十年后,此人却洗心革面,成为诗坛大咖,被后世称为"盛唐最后一位大诗人。这个人就是韦应物。

  


  说起韦应物,大家应该都不太熟悉,但肯定学过他的那首《滁州西涧》。这首诗实在太经典了,堪称写景诗的典范: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而韦应物是怎么从流氓少爷变成大诗人的呢?容笔者慢慢道来。韦应物出身于关中望姓之首:京兆韦氏,其曾祖父官至宰相。当时,在长安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城南韦氏,去天尺五。"

  


  韦应物以门荫入仕,15岁就担任唐玄宗近侍,相当于皇上的贴身保镖。早年的韦应物放纵不羁,他将杀人犯藏在家中,一起在乡里作恶。白天,韦应物和狐朋狗友们变着法子找乐子;晚上,韦应物到百姓家里与人妻女私会,百姓们有苦难言,当地的司法机关因畏惧韦氏一族,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韦应物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一切,他还以为日子可以一直这样无忧无虑地过下去。但公元755年12月一场变故,击碎了韦应物的美梦。那一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安禄山骑着战马,举着马刀,向长安杀来。唐玄宗仓皇出逃,杨贵妃香消玉殒,大唐由盛转衰。

  


  乱世中,韦氏家族昔日的权势和富贵都变得不值一提,失去家族和皇帝荫蔽的韦应物不再不可一世,失去靠山的韦应物成为别人肆意欺凌的对象。经历过沧桑巨变的韦应物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荒废度日,必须潜心读书,靠自己走出一条路来。自此之后,韦应物痛改前非,清心寡欲,一心向学,每日都在读书中度过。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后不久,韦应物前往洛阳,担任洛阳丞一职。之后的近三十年里,韦应物先后在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出任地方官吏。《滁州西涧》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是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期间所作。在地方当官期间,韦应物勤政爱民,经常自我反省,为自己拿着朝廷俸禄,却不能为百姓们做更多的事而感到羞愧。此时的韦应物,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荒诞不经的公子哥。

  


  而且,韦应物还是个难得的清官,苏州刺史任满后,身无长物的他没有路费回京等待朝廷的其他任命,只好在苏州无定寺寄居,不久后于苏州去世,享年56岁。韦应物在后半生写下了不少诗文,他的诗淡然恬静,意境优美,清新自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从飞扬跋扈的荒唐少年,到淡泊宁静的大诗人,韦应物的一生虽不完美,却值得人理解和尊敬。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秋夜二首 其一

唐代 韦应物

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独向高斋眠,夜闻寒雨滴。

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惆怅平生怀,偏来委今夕。

赠李儋

唐代 韦应物

丝桐本异质,音响合自然。吾观造化意,二物相因缘。
误触观凤啸,静闻寒夜泉。心神自安宅,烦虑顿可捐。
何因知久要,丝白漆亦坚。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唐代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郡中西斋

唐代 韦应物

似与尘境绝,萧条斋舍秋。寒花独经雨,山禽时到州。
清觞养真气,玉书示道流。岂将符守恋,幸已栖心幽。

任洛阳丞请告一首

唐代 韦应物

方凿不受圆,直木不为轮。揆材各有用,反性生苦辛。
折腰非吾事,饮水非吾贫。休告卧空馆,养病绝嚣尘。
游鱼自成族,野鸟亦有群。家园杜陵下,千岁心氛氲。
天晴嵩山高,雪后河洛春。乔木犹未芳,百草日已新。
著书复何为,当去东皋耘。

园亭览物

唐代 韦应物

积雨时物变,夏绿满园新。残花已落实,高笋半成筠。
守此幽栖地,自是忘机人。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