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葵
赵葵(1186年9月4日-1266年12月24日),字南仲,号信庵,又号庸斋,衡山(今属湖南)人,南宋抗金儒将、画家、诗人。咸淳二年逝于小孤山舟中,年八十一,追赠太傅,谥号“忠靖”。赵葵历仕宁宗、理宗、度宗三朝,《宋史》称“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他一生以儒臣治军,为南宋偏安作出卓越贡献。赵葵工诗善画,尤善画墨梅。著有《行营杂录》、《信庵诗稿》等,并有《杜甫诗意图》传世。► 24篇诗文
琴操
琴操(1073年-1098年),姓蔡,名云英,艺名琴操,原籍华亭(今上海),是北宋钱塘艺名人。琴操原系官宦大家闺秀,从小聪明伶俐,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歌舞诗词都有一定的造诣。13岁那年父亲受宫廷牵诛,母亲气激身亡,家遭藉没而为杭州歌唱院艺人。不到三年,因其学习刻苦,加上天资陪颖,才华出众,16岁那年改了北宋诗人秦观《满庭芳》词而在杭红极一时。后受到大诗人苏东坡的赏识,引为红颜知己。据闻后因与苏对答后,遁入空门。► 1篇诗文
曹彦约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236篇诗文
吴季子
吴季子一般指季札。季札(前576年一前484年),姬姓,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季子,《汉书》中称为吴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封于延陵(今丹阳一带),后又封州来,传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常州武进焦溪的舜过山下。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广交当世贤士,对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贡献。葬于上湖(今江阴申港),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个古篆是孔子所书。► 10篇诗文
方有开
方有开(1127—1189),字躬明,擢(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第,年己近四十,授左迪功郎、(江西)建昌军南丰(县)尉。丁外艰,调建宁府政和(县)簿,改特监潭州南岳庙,襄阳府学教授。还至吴中,与诸寓公游而乐之,将卜居焉。遇疾,遂不起,享年六十有三。明年(绍熙元年,1190),王蔺亦以台评去国,公论始伸。又明年,诏复元官,朝野莫不悲公之不及见也。据此状,方有开生于1127年,卒于1189年。据《淳安县志》。► 4篇诗文
宋齐丘
宋齐丘(887年-959年),本字超回,改字子嵩,豫章(今南昌)人。世出洪州(今南昌)官僚世家,祖居庐陵(今吉安)。烈祖建国(九三七)以为左丞相,迁司空,卒年七十三,谥缪丑。为文有天才,自以古今独步,书札亦自矜炫,而嗤鄙欧、虞之徒。历任吴国和南唐左右仆射平章事(宰相),晚年隐居九华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乾道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入蜀记第三》中写道:“南唐宋子篱辞政柄归隐此山,号‘九华先生’,封‘青阳公’,由是九华之名益盛”。► 6篇诗文
陈韡
陈韡(1179—1261),字子华,福州候官人。父孔硕,为朱熹、吕祖谦门人。韡让父郊恩与弟韔。登开禧元年进士第,从叶适学。► 5篇诗文
李朴
李朴(1063-1127)字先之,虔州兴国迳口(今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凤冈村)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八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年六十五岁绍圣元年,(公元一〇九四年)登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佑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忌者欲挤之死,朴泰然无惧色。徽宗即位,召对,言甚切直。蔡京恶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罢为四会令。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高宗初,除秘书监,未至卒。追赠为宝文阁待制。朴著有《章贡集》二十卷,《宋史本传》及丰清敏遗事并传于世。► 8篇诗文
唐珏
唐珏(1247-?),字玉潜,号菊山,南宋词人、义士。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于《宋史翼》、《新元史》有传。亦记载于《宋人轶事汇编》。今存词四首,《全宋词》据《乐府补题》辑录。少孤,力学。家贫,聚徒众授经以养母。宋亡,元僧杨琏真伽尽发在绍兴之宋帝陵寝。珏出家资,招里中少年潜收遗骸,葬兰亭山,移宋故宫冬青树植其上。义风震动吴、越。谢翔感其事,为作冬青树引。► 4篇诗文
穆修
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属山东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阳)。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寡合,被诬贬池州。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徒居蔡州。性刚介,好议论时弊,诋斥权贵。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的靡丽文风,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至镂刻刊印韩柳集,亲自鬻书于开封相国寺。对尹洙、苏舜钦、欧阳修均有较大影响。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著有《穆参军集》。► 41篇诗文
曾纡
曾纡(1073-1135)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江西临川南丰人。北宋丞相曾布第四子。曾布第四子,曾巩之侄。北宋末南宋初散文家、诗人、书法家。► 10篇诗文
清豁
清豁(?-976),生年不详,宋初福建漳州保福院僧。俗姓张,泉州(今属福建省)人。他博学能文,精通佛典,以高行受知于武宁军节度使陈洪进,以名上宋太祖,赐号曰“性空禅师”。一说,保福清豁(?-972),泉州(今福建泉州)人。年少聪颖,素蕴孤操,志探祖道。礼鼓山神宴国师,落发禀具。初参大章契如庵主,次谒龙山和尚而领悟玄旨。后住漳州保福寺。临入寂灭,嘱言勿置坟塔,遂入山坐化。刺史陈洪进奏,赐号性空大师。► 1篇诗文
黄定
黄定(1133年—1186年),字泰之,号龙屿,出生于永福县(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作品有《凤城词》1卷、《文集》2卷等。► 4篇诗文
薛式
薛式(公元1078 - 1191) 名薛道光、又名薛道原,字太源。北宋时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一说为陕西鸡足山人。内丹名家,石泰嫡传弟子,为道教南宗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紫贤真人”,南五祖之三。► 8篇诗文
赵仲御
赵仲御(1052-1122)宋朝宗室大臣,商王赵元份曾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孙,昌王赵宗晟子。自幼卓尔不群,晓通经史,多识朝廷典故。居父丧,宋哲宗起为宗正卿,力辞,诏虚位以须终制,累迁镇宁、保宁、昭信、武安节度使,封汝南、华原郡王。天宁节,辽使在廷,宰相适谒告,仲御摄事,率百僚上寿,若素习者。帝每见必加优礼,称为嗣王。宣和四年五月薨,年七十一,赠太傅,追封郇王,谥康孝。► 3篇诗文
祝穆
祝穆(?~1255年),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祖籍婺源(今属江西),曾祖祝确为朱熹的外祖父,父康国是朱熹表弟,跟随熹母祝氏居崇安。► 3篇诗文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571篇诗文
陆文圭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508篇诗文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339篇诗文
刘几
刘几(一○○八~一○八八),字伯寿,号玉华庵主(《风月堂诗话》),洛阳(今属河南)人。仁宗朝进士(清雍正《河南通志》卷四五)。通判邠州,知宁州。英宗时为秦凤总管。神宗时以秘书监致仕,隐居嵩山玉华峰下。哲宗元祐三年卒,年八十。► 5篇诗文
过乌江
乘舟中述怀
初秋喜雨 其一
初秋喜雨 其二
怀梦英大师
和华安仁花村二首
沁园春(寿朱漕·正月初八)
沁园春(寿黄虚庵·三月廿九)
减字木兰花(赠草书颠)
鹧鸪天(赠歌妓)
沁园春·一剑凌风
寿徐尉
医兼画
寿赵推官 其一
寿赵推官 其二
减字木兰花 赠草书颠
老苏先生挽词 其二
游戒珠寺
鬓髭
道中逢潜夫
读曾茶山诗集
鹤食
寄广右方提刑
寄建康老友
李长吉集
清泉
书田舍所见
岁除即事
题孔道士云庵
题张山人幽居
同僧游{左洁右页}阳塘上生院
习气
心宇
友人别墅
真州听角
积雨初霁乘兴邀王和叟赵久成二监郡游南山饮
庆元四年五月再游
奉和郭使君游光福寺云閒阁二十韵
淳熙壬寅乌石山别□□嗣老禅师
同鲍祗登醉翁亭看欧阳公手植梅花
浮梁舟行
黄冈
陪钱塘马先生游两峰僧寺
岑山
谒伍大夫庙
严先生钓台同范茂明浚赋
留别□州牧孙德操懋
访滕王阁旧址
韩侯钓台
赋赠许上达
月夜接友人书
暮云亭谒青莲先生祠
亚夫墓
高祖庙
江行漫兴
桃花坞怀古
彭祖井
次韵奉和蒋元甫雍瑞兰诗兼贺诞孙
赋赠容州刺史马鲠臣持国
崇德县簿冷世修招饮
水调歌头·近畿贤太守
水调歌头(寿曹太守)
水调歌头 寿曹太守
喜宣义大师英公相访
赠曹延
寄莫道人
书窗碧桃
仓使亦为梅着句适与予意相合和其韵
和余方叔病中见寄
甲戌正月从君用弟觅月桂栽
傅材甫窗前白月桂开材甫索诗戏作
癸酉立春冲雪观梅
和赵工部临安见寄韵
七月廿六日赵国兴招饮山堂有诗和韵
清明前二日同周公美黄子京郊行和子京韵
送赵惠卿赴玉沙法曹赴玉沙法曹
戊寅老人生旦
许世卿孝亭邂逅为予修琴临别求诗为赋长句
追赋秋浦
同彭漫者寄铅山诸友韵送彭归武夷
重阳侍老人饮
追赋九华
追赋齐山
舟次兰溪和欧阳国瑞韵
舟行望龟峰
周公美尝年有红梅之约今花时雨雪公美以诗遣
周公美载酒风过以长句见谢意
诸君用东坡玉堂观郭熙画诗韵题江山王君平远
同余方叔龚南才纳凉于筠谷竹间题五十六字
晚步清晖不见主人题竹间
汪元思遗诗和意以谢
望灵山喜而又作
问尘清坐久之归途偶得绝句
五月十二日闲中偶作
武侯像
戊午正月送赵工部赴江东参谋
追赋台治诸景有怀仓使
追赋西庙广觉寺
子京以长篇告别值予欲出一绝谢之
子融观木怀赵连州有别后吟情浑冷落不知花卉
子融洽和答三首再用韵赋一绝以谢
自铅山归上饶途中感与
自吴中归过钓台
纵步过资福寺僧留饮出示净度文三教一理认经
薛玠两投诗以古风谢之
雪中约嘉言叔
岩叟用前韵相留践云岩之约和韵以谢
岩叟约观棲隐檐蔔雨阻和前韵送酒再用韵答之
叶茂卿寄诗卷赋此以谢之
夜坐有感年四十
一夕梦中得绝句觉时惟记后二句最真因润色足
乙亥老人生旦
乙卯正月别子融
已卯老人生旦
以山石条环赵昌甫交支廿八字
以花枝好处安详折酒盏满时撋就持为韵赠徐了
隐将峡口占二绝
永丰祝子益和予诗见寄许见访以长句谢之且贤
永邑杨君鉴子明譬斋读书将从事於古人为己之
用门牌日有好花迎客笑岁篘新酒奉亲叹为韵为
用前韵寄昌甫
用赵国兴梅韵自赋
又和胡应祥游石井韵
又和欧阳国瑞韵
又和清明日兀坐用前韵
又和载酒过竹涧韵
又谢予京惠贽见
右溪道中偶作
予酷爱桂香置两枝於萧寺之寓室日出不得对花
予始生日岩叟酒见过且有寿语赋此以谢之
与周希颜游灵泉归途偶作
雨不止和族叔韵
玉山朱文龙有遗经林野二处赵昌甫程德夫皆有
月台观月
月夜观花
再过桃花台
再用韵呈赵守
责己
赠陈敬甫
赠说相道人
斋前梅开
湛溪纳凉
赵河源幼子种莲於盆池一干开双叶戏作小诗时
赵湖州东园杂咏和人韵·宾日
赵湖州东园杂咏和人韵·隽游
赵湖州东园杂咏和人韵·矍圃
赵湖州东园杂咏和人韵·先春堂
赵湖州东园杂咏和人韵·邀月
赵湖州东园杂咏和人韵·一勺
赵守祷雨有感枕上得句足成五十六字呈赵守
赵忠州有苦寒懒起之句和其韵
赵忠州雨中赏海棠
中秋后二夕陪赵连州饮荷香亭次连州韵
中秋后一夕正望浮桥观月
中秋雨作中夜月明科方叔留寓斋宿酒阑随水纵
重九后一日同公美游灵泉公美举示莲塘纳凉之
希颜见寄二绝和韵
夏夜露坐偶书且勉同学子
先生跋所藏汤君墨梅约诸人赋诗俾文蔚亦题其
谢昌甫以诗惠药笺
辛丑春游金华出东郊
新居六咏·半月池
辛亥春与陈周佐县丞会於涔川旅邸从容三日临
送周颜游章贡
送赵国宜直筠州户掾
题傅岩叟悠然阁三章章八句
徐敬甫出示所居之别南岩图并圹公题咏欲予同
徐子融以诗送余方叔吴介甫二书见示和韵以谢
送赵进臣持闽宪节
行崧岭将半下瞰山中一人家似不与世者凝伫久
徐天锡归自玉山昌甫以三诗送之后二篇有及予
题周几道桂轩
题郑好古松图和赵国兴韵
送赵国呈赴坛
十月三夜省愆二绝
题赵宗教飞霞亭
徐子融八月四夜见访值予有出寄诗三绝和韵以
十一月十四夜诵康节诗至忆弟三首潸然有感
十二月十二日踏雪度崧岭
新居六咏·花堤
壬申老人生旦
三月望访徐子颜
崧岭石泉
送赵国开赴崇安丞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
辛已老人生旦
庐陵赵令君宅后有莲濠月夕相观莲戏庐陵
七月四夜十过差凉闲坐和徐子融晦日所寄四绝
庐陵呼酒再用韵
送赵德勤将漕淮东
送赵国晋随侍之江西
壬午三月廿三日偕诸生携酒过公美家公美宅前
十月九日同公美践上林之纪回纪实
甲申正月答昌甫见寄韵代书
六月十七夜待月
示浩
寄题张正国斗斋
送会稽王君东归
寄题玉山周晦叔家似贤斋
老人及儿辈皆和再用前韵
见梅
侍嘉言叔溪行和其韵
去草棘
寄题黄子京贫乐斋
甲寅寒食日访徐子融子融同出游晚归志所历二
四月二日往檀林登车遇雨度鹅湖岭渐觉开霁一
七月甘六日登四望亭小酌和赵守韵二绝
三月八日晚步溪上二绝
建德道中六言
送傅君玉赴廷对
庐山杂咏·天池
九月十一日挈浩同省先陇早陇早起四山昏翳冲
石井偶书中同来者
贾元永寄诗有穷愁之叹和韵宽之
六月十二日喜雨
寄题吴伯丰所居二首·读书阁
荷湖行为赵忠州寿
寄题俞伯南所居·野处
和正叔咏梅一绝
庐乘杂咏·天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