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雨后至溪上三首 其三

雨后至溪上三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拟借丹青画作图,退休老子作渔夫。凤凰池上虽荣贵,何似清闲看浴凫。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舟过安仁

宋代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过雨天犹湿,新晴日尚寒。悬知晓妆好,破雾急来看。

晓行望云山

宋代 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入溧水界阅堠子

宋代 杨万里

才入溧水界,休教勤吏民。是谁差堠子,久立待车尘。

苔藓今仍古,风霜秋复春。不知双与只,迎送几行人。

早朝紫宸殿贺雪呈尤延之二首

宋代 杨万里

雪妃月姊宴群仙,珠阁银楼集玉鸾。
老子来看收不彻,梅梢拾得水精盘。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五

宋代 杨万里

谁言定水禅,入定似枯木。飞入广寒宫,收得香万斛。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今岁柴车总未巾,孤山龙井不曾行。老无半点看花意,遮莫明朝雨及晴。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八

宋代 杨万里

金作林檎花绝秾,十年花少怨东风。即今遍地栾枝锦,不则梢头几点红。

瑞香花新开五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短短熏笼小,团团锦帕围。浮阳烘酒思,沈水著人衣。

抹利通家远,楠花具体微。春愁浑瘦尽,别有瘦中肥。

檃括东坡观棋诗引并四言诗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老坡独往到庐山,白鹤观中俱昼眠。只有棋声人不见,寂然流水古松间。

跋忠敏任公遗帖

宋代 杨万里

市中货鸩作参苓,遮莫秦和苦口争。杀尽苍生消底物,卞京两把老蔓菁。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宋代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曾叔谦哀辞

宋代 杨万里

岁绍兴之壬午兮,余负丞于零陵。汩夫君之南征兮,临二松之寒厅。

闻跫然于逃虚兮,辞未接而情亲。分一日之光景兮,载鸱夷乎吾与行。

沛吾击其兰桡兮,乱湘江以扬舲。维余笮于愚溪兮,叩柳子之柴荆。

陟西山以茹芳兮,降钴鉧以漱泠。风吹衣以拂云兮,举手揽乎南斗之星。

君与我其俱醉兮,夜解手于丘亭。余未几而北归兮,君忽返乎铭旌。

曾合离之俛仰兮,奄古今乎死生。羌夫君之渊伟兮,允江山之载英。

蔚豫章之离奇兮,森楩梓其峥嵘。自拱把而培溉兮,俟百围乎千寻。

崒雪山与冰谷兮,凛霜影而雨声。细犹堪于薄栌兮,岂大者之不可杗。

仰神皋于太紫兮,矩厚载而规圜。清屹建章以亘明光兮,连蕙草与兰林。

诏班尔以骏奔兮,旁搜岩崖之欹倾。缔皇居及帝室兮,将涓休乎落吾成。

蹇栋干槁乾于空山兮,匠不获以督绳。纷后皇之揠材兮,壑何幽之不徵。

喟一撷而万捐兮,夫孰有遭而无营。君方舍斯世而去之兮,岂达欣而穷憎。

耿精爽之未泯兮,嗤彼啄腐而吞腥。裁斯文以寄哀兮,聊复写久要平生之情。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二首

宋代 杨万里

雪与新春作伴回,捣霜为片雹为埃。
只愁雪虚梅无奈,不道梅花领雪来。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三 醉石操

宋代 杨万里

望之温其玉,即之寒于冰。一饮五斗,一石解酲。众人皆醉石独醒。

将睡四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已被诗为祟,更添茶作魔。端能去二者,一武到无何。

初出贡院买山寒毬花数枝

宋代 杨万里

寒毬著意殿馀芳,小底来禽大海棠。初喜艳红明莟子,忽大淡白散花房。

风光不到棘围里,春色也寻茅舍旁。便有蜜蜂三两辈,喙长三尺绕枝忙。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

宋代 杨万里

健青新走一梢长,外月东风引得狂。
定自今番春色里,新枝别样占年光。

秋雨叹十解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雨入秋宵滴到明,不知有意复无情。若言不搅愁人梦,为许千千万万声。

不寐听雨

宋代 杨万里

雨到中霄寂不鸣,只闻风拂树梢轻。
瓦沟收拾残零水,并作檐间一滴声。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