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雨入秋宵滴到明,不知有意复无情。若言不搅愁人梦,为许千千万万声。
阻风乡口一日,诘朝船进,雨作,再小泊雷江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七 寒栖馆
鍊玉云粘杵,朝真露湿衣。一声半夜鹤,月里羽人归。
月下闻笛
天色镕成水,蟾光鍊出银。碧香三酌半,玉笛一声新。
小婉还清壮,多欢忽苦辛。何人传此曲,此曲怨何人。
昼倦
睡眼䰒松倦日长,却抛诗卷步回廊。狸奴幸自双双戏,忽见人来走似獐。
感秋五首 其四
秋晓寒可忍,秋夕永难度。青灯照书册,两眼如隔雾。
掩卷灯孤坐,块然与谁语。倒卧卧不得,起行行无处。
屋角忽生明,山月到庭户。似怜幽独人,深夜约清晤。
我吟月解听,月转我亦步。何必更读书,且与月联句。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糟蟹
春晓三首 其二
风光明淑奈渠何,非暖非寒直是和。春到千花俱有分,海棠独自得春多。
过金台望横山塔
昨夜愁勤雨,今朝喜懒风。金台斜岸北,玉塔正船东。
滩改呈新碛,山回隐暗峰。兰溪水亭子,作意定留侬。
出真阳峡十首 其二
细雨初来刺水纹,三针两线未教繁。不知忽有何忙处,急洒千千万万痕。
题吴梦与古乐府
金麦褰帷银蒜钩,水光殿后月华楼。莺歌花笑柳起舞,何处人间更有愁。
吴郎那得吴宫语,梦里苧罗人道许。低红掩翠曲未终,小儿索饭啼门东。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老拙谁肯伴,束书自相随。此外无长物,犹有一鸱夷。
小醉即孤咏,自遣不要奇。西湖妙天下,未羡习家池。
舟过大水旁罗滩渴甚小饮
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 其一
一席清风万壑云,送将华发得归身。海潮也怯桐江净,不遣涛头过富春。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 其七
谪仙下笔不曾休,句似金盘柘弹流。我欲将渠卜邻著,对披蓑笠刺渔舟。
别萧挺之泉州二首 其一
郎署春同宿,州麾晚卜邻。出山成底事,藉手得斯人。
名实今无对,云霄早致身。再逢应互笑,谁发不如银。
清明雨寒八首 其八
风欹众柳自成妍,雨泣残花不忍看。急唤曲生尝杏子,及渠小苦未生酸。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
和彭仲庄七言
向来年少今老翁,随身不去只有穷。请君与我共看镜,岂复平生冰雪容。
秋霖暗天瘦日色,满掇黄花当朝食。何人裹饭问子桑,穷里逢君自为客。
空山冻吟只自奇,故人之外谁相知。今年相从岂不好,安得到老长追随。
喜君诗思未渠薄,秋后花鹰兔边落。惭我短才涩欲无,霜馀冰涧流还涸。
君游宣溪何日来,愁城封闭待君开。定知此行脱寒谷,领取阳春一并回。
拟吉州解试秋风楚竹冷诗
垂丝海棠半落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 其一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五
永和遇风
舟过安仁
严陵决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骑归写予老丑因题其额
夏夜追凉
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得十诗 其一
晚凉散策二首 其一
路口回望方山
有宋死孝毛子仁哀辞
林景思寄赠五言以长句谢之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四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二 我娱斋操
桧迳晓步二首
阻风泊舒州长风沙二首 其一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其六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七
醉眠夜闻霜风甚紧起坐达旦二首 其一
李与贤来访自言所居幽胜甚似剡溪因以似剡名其庵出闲居五咏因次其 ...
小溪至新田四首 其三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二
辽车滩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 其二
晚憩富阳二首 其二
过安仁市得风挂帆二首 其一
清明雨寒八首 其五
和益公见谢红都胜芍药之句
竹林
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
小池
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
四月四日午初出浙东界入信州永丰界
题韩亭韩木二首 其二
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
送刘童子
和文黼主簿叔惠诗之韵
瓶中淮阳红牡丹落尽有叹三首 其一
月夜阻风,泊舟太湖石塘南头四首
下鸡鸣山诸滩望柯山不见三首 其二
庆长叔招饮一杯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 其十
题三老图二首 其一
书斋夜坐二首 其一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 其四
闻莺
晚兴
醉後题壁
初入淮河四绝句
东窗梅影上有寒雀往来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桂源铺
四月一日三衢阻雨二首 其二
秋山二首
董主簿正道壁间作水墨老梅一枝宿鹊缩脰合半眼栖焉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一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二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其六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 其一
宿小沙溪 其二
游蒲涧呈周帅蔡漕张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