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长乐钟声搅梦惊,建章星影照人行。千官灯语听残点,一照霜寒在五更。
金钥玉
和巩釆若游蒲涧
岁晚出城
温饱能消底,奔忙自作痴。平生脚已茧,今日鬓将丝。
山刻霜馀骨,梅临水底枝。只嫌长落莫,不道许幽奇。
明发祁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其二
一派泉从千丈崖,轰霆跳雪泻将来。无论惊杀行人著,两岸诸峰震欲摧。
张丞相咏归亭词二首 其二
茝兰圃兮沼芙蕖,有美君子兮何斯其燕居。孚尹兮袖间,升白虹兮斗之虚。
章甫兮深衣,御风骑气而天游兮,与造化而为徒。
独立万物之表兮,室迩而人甚远。山立而渊靓兮,道德燕及乎虫鱼。
韦编兮在手,隐几而卧兮,梦一丈夫。首肖乎尼山兮河其目,莞尔而笑兮告予以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忽寤兮四顾,欸乃一声兮亭之西隅。
晓出兜率寺送许耀卿二首 其二
兜率山深露气清,柳阴暗处藕花明。无端拾得闲烦恼,背却西湖又入城。
清明雨寒八首
晴後弃雪四首
白含笑
薰风晓破碧莲莟,花意犹低白玉颜。一粲不曾容易发,清香何自遍人间。
瓶中梅花长句
幽人蚤作月满阶,月随幽人登舫斋。推门欲开犹未开,猛香排门扑我怀。
径从鼻孔上灌顶,拂拂吹尽发底埃。恍然堕我众香国,欲问何祥无处觅。
冥搜一室一物无,瓶里一枝梅的皪。平生为梅判断肠,何曾知渠有许香。
夜来偶忘挂南窗,贮此幽馥万斛强。却忆去年西湖上,锦屏下瞰千青嶂。
谷深梅盛一万株,十顷雪花浮欲涨。是时雨后初晴前,日光烘花香作烟。
政如新火炷博山,烝出沉水和龙涎。醉登绝顶撼疏影,掇蕊餐花照冰井。
蜀人老张同舍郎,唤作谪仙侬笑领。如今茅屋卧山村,更无载酒来叩门。
一尊孤斟懒论文,犹有梅花是故人。
过陂子径五十馀里乔木蔽天遣闷柒绝句 其四
为怜上轿齧人肩,下轿行来脚底穿。客子心心愁欲暮,碧云偏作半阴天。
舟中奉怀三馆同舍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三 野塘
雁下菰蒲报夕寒,鹭将荇藻作朝餐。野塘只许野人到,不要金张许史看。
秋雨叹十解 其一
雨入秋宵滴到明,不知有意复无情。若言不搅愁人梦,为许千千万万声。
初离常州夜宿小井清晓放船三首 其三
春旱愁人是去年,如今说著尚心酸。篙师莫遣船迟著,见说苏州好牡丹。
阻风,泊锺家村。离英州已三日,才行二十里
尝桃
金桃两饤照银杯,一是栽来一买来。香味比尝无两样,人情毕竟爱亲栽。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八
金作林檎花绝秾,十年花少怨东风。即今遍地栾枝锦,不则梢头几点红。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八 晚对亭
大隐翠屏孤,何许最正面。日落未落时,亭上来相见。
观雪二首
刘村渡二首 其二
旷野风从脚底生,远峰顶与额般平。何人知道诚斋叟,独著驼裘破雨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走笔送济翁弟过浙东谒丘宗卿二首
醉卧海棠图歌赠陆务观
晚望二首
重九前四日昼睡独觉
宿龙回
夙兴待旦二绝 其一
送幼舆子之官澧浦慈利监税二首 其二
榕树
稚子弄冰
跋天台王仲言乞米诗
春草二首 其二
芗林五十咏 其三十一 梨花原
朱新仲舍人灊山诗集,其子軧叔止见惠,且有
落梅再著晚花
蛛网
和仲良分送柚花沉三首 其一
寄题曾子与竞秀亭
十月四日,同子文,克信,子潜,子直,材翁
秋山二首
都下食笋自十一月至四月戏题
偶送西归朝天二集与尤延之蒙惠七言和韵以谢之
揭阳道中二首 其一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寓仙林寺待班戏题
中秋前两日别刘彦纯彭仲庄于白马山下
月下果饮七首 其一
再和云龙歌留陆务观西湖小集且督战云
崇德道中望福严寺
清晓湖上三首
桂源铺
走笔送赵正则司户来访皈觐亲庭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其三
舟过桐庐三首
跋余伯益所藏张钦夫书西铭短纸二首 其二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七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七 棋台操
严陵决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骑归写予老丑因题其额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 其三
登大鞋岭望大海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四 爱山堂
送吴敏叔待制侍郎
过莺斗湖三首 其三
尝诸店酒醉吟二首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其六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四首 其二
晓发黄巢矶芭蕉林中
四月中休日闻蝉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小池
跋符发所录上蔡语二首 其二
记梦三首 其三
送沈虞卿秘监脩撰将漕江东二首 其一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十 花屏
题曾无媿月窗
烛下和雪折梅
筠庵
和丘宗卿赠长句之韵
题星子县黄宰世高问政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