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毗陵辞满出舍添倅厅
小住丞厅更一旬,客魂先入故乡春。未离鼓角声中梦,已是谯门外面人。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横枝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八 龟潭操
风耆其武,波赫斯怒。油然者渊,未遽如许。
六月晦日
题严州新堂
新堂略有次第否,忙里从公一来觑。是时新晴从旧雨,小风吹花掠巾屦。
江山只道不解语,云何惠然堂上聚。北山故挽南山住,东溪不遣西溪去。
向来天藏在何处,遭公拈出天不拒。旧亭不为山作主,背山起楼何以故。
更烦好手铲东阜,放出钓台寸来许。
入溧水界阅堠子
才入溧水界,休教勤吏民。是谁差堠子,久立待车尘。
苔藓今仍古,风霜秋复春。不知双与只,迎送几行人。
中秋前两日别刘彦纯彭仲庄于白马山下
匆匆离合梦非梦,续续谈谐眠不眠。莫道对床容易著,试思分手几何年。
长亭更放金荷浅,后夜谁同璧月圆。要得长随二三友,不知由我定由天。
过阊门溪
黟祁二邑水分源,到此同流怒政奔。忽值两山盘作峡,更峨双石插为门。
中通翠浪才容线,仰看青天细似盆。滟滪瞿唐姑未问,祗经此险已销魂。
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
三花斛三首 其三 兰花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春晓三首
霜夜无睡,闻画角孤鴈二首
雪后领儿辈行散
今日意不惬,出游聊逍遥。父子自为伴,何须外招邀。
过溪足小倦,临流坐危桥。回头顾吾庐,竹树翳草寮。
独有万花亭,岿然出山椒。高陂泻溪水,环佩锵琼瑶。
飞流迸空起,平水和天摇。舂淙到潭底,势尽自浮漂。
蟹眼沸不停,雪山涌还消。近观绝汹汹,远听渐萧萧。
忽逢绿头公,携孥鼓丹桡。喧呼苇间出,得意似见骄。
我行为小立,流鱼偶双跳。人物各自适,兹游定谁超。
闻莺
午过横林回望惠山二首 其二
雪馀官路已生尘,犹喜长河水稍深。恨杀惠山寻不见,忽然追我到横林。
小憩栟楮
笋舆放下倦腾腾,睡倚胡床撼不应。榉柳细花吹面落,误挥团扇扑飞蝇。
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绝句
送沈虞卿秘监脩撰将漕江东二首 其一
蓬莱仙伯沈东阳,领袖诸儒太极旁。东壁二星云汉近,西昆群玉简编香。
鸡翘豹尾无多子,锦缆牙樯有底忙。建业江山入诗集,却归天上侍虚皇。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九
报答春光酒一卮,贫中无酒著春欺。作诗细与东风道,未必东风肯要诗。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族人同诸友问疾二首
自金陵西归至豫章,发南浦亭,宿黄家渡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醉笔呈尚长道
寄题邹公桥
登大鞋岭望大海
送吴敏叔待制侍郎
尝枸杞
暮雨既霁将儿辈登多稼亭
和马公弼雪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其一
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和周仲觉三首 其三
和范至能参政寄二绝句 其一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其六
缓辔入东宫门望见渔浦山
已过吴江阻风上湖口二首 其一
闷歌行十二首
刘村渡二首 其二
未到丹徒二十里间,见石翁石婆
入建平界二首 其一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 其二
读诗
赴调宿白沙渡族叔文远携酒追送走笔取别
谢傅宣州安道郎中送宣城笔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二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四
自嘲白须三首 其二
糟蟹六言二首 其一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二
寄朱元晦长句,以牛尾狸、黄雀冬猫笋伴书
归路过南溪桥二首
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 其四
子上弟折赠木犀数枝,走笔谢之
走笔送赵正则司户来访皈觐亲庭
峡山寺竹枝词五首
题吴江三高堂陆鲁望
王式之命刘秀才写予真因署其上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将赴高安出吉水报谒县官归涂宿五峰寺二首 其二
舟过青半,望横山塔二首
送黄仲秉少卿知泸州二首 其二
水调歌头(贺广东漕蔡定夫母生日)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其三
十月四日同子文克信子潜子直材翁子立诸弟访三十二叔祖于小蓬莱酌 ...
谢叶叔羽总领惠双淮白二首 其二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其二
跋符发所录上蔡语二首 其二
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 其二
江绿道院集戊申四月九日得请补外初出国门宿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
题吕子明国谕退庵
观田中鸲鹆啄粟因悟象耕鸟耘之说戏题二首 其一
过湖口县上下石钟山即东坡所记者是夕宿其下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月台夜坐二首 其一
送吉州太守朱子渊造朝二首 其一
寓仙林寺待班戏题
过蕉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