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朱新仲舍人灊山诗集,其子軧叔止见惠,且有

朱新仲舍人灊山诗集,其子軧叔止见惠,且有

宋代 杨万里

灊山诗伯锦裁篇,玉树郎君手为编。
美似洛花争晓靓,清如江月赴秋圆。
力追杜老今谁拟,亲得陵阳夜半傅。
再拜一吟三太息,青灯细雨伴凄然。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晓出兜率寺送许耀卿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兜率山深露气清,柳阴暗处藕花明。无端拾得闲烦恼,背却西湖又入城。

进退格寄张功父姜尧章

宋代 杨万里

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第白石作先锋。

可怜公等俱痴绝,不见词人到老穷。谢遣管城侬已晚,酒泉端欲乞移封。

檃括东坡观棋诗引并四言诗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老坡独往到庐山,白鹤观中俱昼眠。只有棋声人不见,寂然流水古松间。

追和尤延之检详紫宸殿贺雪

宋代 杨万里

锡山诗老立层霄,黄竹赓歌宴在瑶。有客梦中闻雪作,曲肱篷底信船摇。

遥知端叶飘香袖,笑向梅花趁早朝。未叹山人负猿鹤,负渠缩项与长腰。

阻风乡口一日,诘朝船进,雨作,再小泊雷江

宋代 杨万里

朔吹憎船进,东暾让雨行。
云移青嶂动,鸦度白云明。
淹泊宁吾愿,吟哦且客情。
江边一株柳,憔悴似余生。

野荼

宋代 杨万里

去岁诸司赏物华,荼糜一会属侬家。今年不识荼糜面,却买茅柴对野花。

冬至后贺皇太子及平阳郡王

宋代 杨万里

长乐钟声搅梦惊,建章星影照人行。千官灯语听残点,一照霜寒在五更。

金钥玉

晓行望云山

宋代 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跋符发所录上蔡语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符君天秀擢炎方,茧足担簦学北方。不是澹庵谪南海,姓名那得许芬香。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宋代 杨万里

曲江与临武,彼此昔相望。一岭大如砺,谁云隔寻丈。

离合非人力,此事要天相。升沈亦偶然,岂问优与脏。

秋山秋雨蚤作有叹

宋代 杨万里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鸟臼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跋陆务观剑南诗稿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剑外归乘使者车,淛东新得左鱼符。
可怜霜鬓何人问,焉用诗名绝世无。
雕得心肝百杂碎,依前涂辙九盘纡。
少陵生在穷如虱,千载诗人拜蹇驴。

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

宋代 杨万里

只馀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他。落尽千花飞尽絮,留春肯住欲如何。

白含笑

宋代 杨万里

薰风晓破碧莲莟,花意犹低白玉颜。一粲不曾容易发,清香何自遍人间。

夜读诗卷

宋代 杨万里

幽屏元无恨,清愁不自任。
两窗雨横卷,一读一沾襟。
秪有三更月,知予万古心。
病来谢杯杓,吟罢重长吟。

过吕城闸六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昨宵听尽棹讴声,愁里无眠达五更。今夕雨寒泥又滑,作何计会速天明。

盱眙军无梅,郡圃止有蜡梅两株二首

宋代 杨万里

腊里花开已是迟,西湖十月见琼肌。
岭头犹说南枝暖,却向淮南觅北枝。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五

宋代 杨万里

谁言定水禅,入定似枯木。飞入广寒宫,收得香万斛。

题星子县黄宰世高问政堂

宋代 杨万里

黄子侬故人,危子侬门生。向来同登漱玉亭,银河洗面醉不醒。

四年二子不见面,过眼光阴掣飞电。今晨忽得问政碑,黄子作堂危子词。

危子笔力乃尔进,黄子佳政不须问。寄言二子各努力,古人也是人作得。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

宋代 杨万里

周家天球祇一只,张家今有双白璧。前称紫薇后文昌,衙官二陆仆两唐。

金章玉句迭清锵,天孙云机织锦裳。松心竹节争老苍,冰壶水镜明秋霜。

君不见于湖先生掌纶綍,二典三谟才一笔。君不见笃素先生立朝端,五臣十乱半武间。

听履星辰践台斗,翻身凤池屈伸肘。梦入飞云卷雨帘,袖却筑岩作霖手。

滕王阁上唐阿舒,春生秋杀震江湖。吏部未见张尚书,春生尽有秋杀无。

江西十州百万户,父非姓召母非杜。也祇周人两句诗,岂弟君子民父母。

又去南徐作好春,落霞秋水亦眉颦。南徐父老错欣欣,玉皇催渠转鸿钧。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