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方献夫
三年为令两移封,治状行应达九重。秪恐宵衣问幽侧,青山无以答从容。
赠丁源德归司徒
春事无因挽客车,劳劳国计有声誉。边臣已谓穷输转,圣主犹能薄羡馀。
万室依稀□□□,□□□□见新畬。使君自有生财道,取次□□□□□。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其六
献诗重上翠芬亭,拂拂花香袭御屏。更喜绕栏观芍药,始知仙境在皇扃。
贵溪谒象山先生祠 其二
斯道昭然实在公,考亭当代亦儒宗。可怜一日鹅湖辩,易简支离竟不同。
又古乐府二章 其一
白马黄金勒,霓旌天上来。君王政机暇,游衍薰风台。
长堤柳亸金鞭回,锦宫花簇琼筵开,侍臣快睹纷徘徊。
纷徘徊,捧寿杯。仰瞻神武姿,驾驭多良才。需云一曲升平乐,八方顺轨无纤埃。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其四
仙茗分来御椀携,内庖珍馔共甘肥。缥囊彩扇连翩至,仰见皇心欲解衣。
湛甘泉内翰使安南还访予西樵适予出不值 其三
归槎始得今朝报,拄杖何胜昨日情。不是伊川无信息,佺期原欠静中灵。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其三
促步追趋度锦芳,殿名清馥御炉香。重承左室温纶下,满袖薰风带宠光。
舟访邓顺之既别以风雨阻再至
缭绕萦回一水赊,白云随我到君家。池临坐石封春藓,岸没垂藤名晚花。
海内虚名空有愧,人间真迹更谁誇。多君不尽招携意,风雨重来系短槎。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二
棫朴云何不作人,常从妙处运天斤。年来袖却朝元手,满院奇花色色真。
梧窗赠林县博坛 其一
倬彼梧桐树,结根在幽林。栽培人力厚,沾濡风露深。
日夜之所息,毫芒成丈寻。可以栖凤皇,可以制瑟琴。
苟其初生时,植之无美根。暴之以风日,残之以斧斤。
本株渐凋瘁,枝叶安得存。如是求其用,奚啻千里云。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八
半亩塘边路几乂,尽堪傍柳更随花。行行咫尺春常在,不用前川趋物华。
池上乘阴
大树扶摇数十寻,常于午坐藉繁阴。自从悟得观鱼趣,无复丝毫弄钓心。
登大科峰绝顶
晚来偶发登临兴,策马高淩绝顶头。尽见百川归巨海,却疑诸岭在平丘。
拂云天外观何极,倚石松根坐不休。一枕借眠谁可共,几回飞梦到罗浮。
恭和圣制偶成 其二
道大公能溥,心纯直以方。困穷矜四海,一脉自陶唐。
舟中写怀寄王阳明 其一
到处云山若可依,悠悠京国望中微。何人漫费相思梦,不与秋风共载归。
洗耳岩歌
岩上石嶷嶷,岩下水泠泠。一坐松竹间,能令两耳清。
君不见昔时巢父与许由,挂瓢树杪万事休。世间荣利付流水,一任青山春复秋。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四
壮年勋业重关山,载在丹书墨未乾。枕底白云今几片,先生闲作一般看。
访赵元默
梦到西岩月几回,十年今日始登台。东君自解留人住,莫遣天风送雨来。
喜丹山家兄迁居
一冬行李为谁忙,十里移居共此乡。乐事渐从今日盛,病怀何啻去年狂。
劝酬拟放千杯酒,风雨应知几对床。更喜星联太丘宅,每随清燕共焚香。
夜送周充之舟中 其一
一夜星河作意明,扁舟荡漾绕江城。青山过雨仍留色,白酒临流不尽情。
客里行藏随梦过,眼前荣辱等毫轻。送君目断匡庐外,秋水归帆寄雁声。
方献夫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150篇诗文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七
次丹山家兄韵
胥门与方昆山思道 其一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四
次韵答邓贲斋 其二
送黄小江之福建宪副 其四
赠族侄士表之黄岩司训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七
水澳横舟
赠湛甘泉奉使安南便道归省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其二
梁伯纲叔元昆仲枉顾山中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九
游罗浮朱明洞
以樵茶送夫椒诗来过美且有共尝之约
喜黄小江佥宪至同坐宝峰 其二
赠谢明府奏绩
江约之南窗赏菊次丹山家兄韵
赠卢黄门朝言之四川少参
玉岩观瀑
又恭和圣制近体一首
用旧韵寄怀霍渭厓
驾游环碧演新乘马应制 其二
赠别黄小江佥宪入京
和湛甘泉太史喜石泉与烟霞同版筑之作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其八
访宗侄约
次韵答邓贲斋
寿杨阁老邃庵
望西湖
五龙稳睡
寄同年孟望之御史谪官桂林
天湖弄钓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其七
玉台揽秀
同赵元默游朱鸟洞因欲乘潮去未欢而别
湛甘泉内翰使安南还访予西樵适予出不值 其二
西樵诸景闲咏啬墩散步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八
同梁伯纲昆仲游大锅顶
夜话呈丹山家兄
宿东园梦与张东所同榻讲中庸鸢飞鱼跃孟子所过者化二言未竟而觉诗 ...
严子陵钓台 其二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二
骆明府为卜地
题陈按冶环溪□□
游西樵山 其一
再用陈白沙碧玉楼韵 其二
贵溪谒象山先生祠 其一
西湖春涨
溪边坐石
送陈环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