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七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七

明代 方献夫

主人素性爱筼筜,南壑移栽护北堂。任取他年栖凤处,清阴聊得且尚羊。

诗人方献夫的古诗

用旧韵寄怀霍渭厓

明代 方献夫

衰病年来荷主知,衡门从此许栖迟。箪瓢敢谓希颜道,饥渴惟应系禹思。

晓署缔修佛骨表,秋江沈醉菊花篱。两般得意君能会,莫记长鳅旧日诗。

西湖春涨

明代 方献夫

傍柳随花过碧浔,疏蓬短艇泊溪阴。披蓑带雨携童去,笑弄西湖春水深。

游罗浮朱明洞

明代 方献夫

十日惬幽赏,朱明七洞天。盘飧馀笋蕨,衣袂足风烟。

木客来相问,灵禽去复旋。知谁有仙骨,便肯绝凡缘。

胥门与方昆山思道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知子日已久,今朝始相识。会面良不易,开心复何惜。

谢子亦好怀,超然与世隔。平生抱肺肝,倾倒恐不亟。

愧我何所言,无以慰悃愊。功名自古难,所忌更孤植。

文字生精神,戒之在无益。六籍皆通道,贵乎知用力。

学而不知本,悠悠竟奚得。原泉自不已,四海乃其宅。

日月本有明,容光尽生白。斯道固难言,多言转棼惑。

行行勿复语,愿子崇明德。

松■

明代 方献夫

青松翠竹碧沙头,草屋荒塘事事幽。时有道人来挹袖,也应题作小浮丘。

以樵茶送夫椒诗来过美且有共尝之约

明代 方献夫

深山知己独痴狂,甘李谁怜不道旁。白露偶堪供客鼎,早春犹未有山房。

东坡岂有黄州梦,常父宁无汤饼肠。渴慰吞江真有约,扁舟共载入微茫。

再用陈白沙碧玉楼韵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群峰擘翠此楼开,指点虚无是体裁。碧玉无人谁作赋,白云终日共衔杯。

林坳露隐莺声远,屋角春深燕子来。睡起开窗更何有,澄江对雨几萦回。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其四

明代 方献夫

仙茗分来御椀携,内庖珍馔共甘肥。缥囊彩扇连翩至,仰见皇心欲解衣。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三

明代 方献夫

一寸丹心报国馀,归来试把问鸢鱼。行藏用舍吾无累,飞息浮沈若自如。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六

明代 方献夫

绕池红紫斗芳菲,满座春风散晓晖。水气浑和花气好,单衣常似浴沂归。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其七

明代 方献夫

金碧辉辉映玉台,百花丛里五云堆。感恩稽首臣何祝,愿捧年年万寿杯。

坐大石用邓顺之韵寄丹山家兄本诚友人

明代 方献夫

大石谁移绝顶安,石边真可结茅庵。江山有意同行止,天地何心管笑谈。

九月龙归云满谷,四时花发锦成岩。个中得意堪谁会,闲向仙城一寄缄。

和湛甘泉太史喜石泉与烟霞同版筑之作

明代 方献夫

烟霞在樵南,石泉在樵北。千里有神交,况复去咫尺。

大科山之中,可以为子宫。四时足烟霞,烟霞吾与同。

紫云峰之特,可以为我室。下有奇石泉,君亦爱泉石。

夏炎我何有,石泉水泠泠。惟子于此时,乘风来濯缨。

清秋尔何有,烟霞月炯炯。惟我于此时,抱琴淩绝顶。

或时好歌咏,双凫飞自东。烟霞作天乐,石鼓和金钟。

或时恣游观,一鹤从西度。石泉起神兽,盘龙随伏虎。

噫吁嘻,泉可饮兮石可眠,烟霞烟霞兮能无石泉。

霞可食兮烟可避,石泉石泉兮能无烟霞。

夜送周充之舟中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一夜星河作意明,扁舟荡漾绕江城。青山过雨仍留色,白酒临流不尽情。

客里行藏随梦过,眼前荣辱等毫轻。送君目断匡庐外,秋水归帆寄雁声。

恭和圣制偶成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道大公能溥,心纯直以方。困穷矜四海,一脉自陶唐。

次韵答牛道徵长官中秋书闷是夕予适夜直

明代 方献夫

客怀一日强为好,独坐清宵还自深。报漏虚严今夜直,闻乌暗动故山心。

萧萧槐影侵寒榻,淡淡蟾光度远岑。何处闲愁关洛客,忽传新句愧知音。

赠周充之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濒海南来不作难,两春花鸟一唫鞍。期期御史今无恙,又作人间杜母看。

湛甘泉内翰使安南还访予西樵适予出不值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往来真叹此身浮,孤负金山与子谋。还扫石泉松下石,肯拚三夏共眠不。

观翠流觞

明代 方献夫

空同翠色满天池,一曲闲将荡酒卮。谁醉谁醒都不定,此中流止有天机。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六

明代 方献夫

此山之胜甲东吴,左带三江右五湖。四海于今称圣主,扁舟知得意应无。

方献夫

方献夫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15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