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西湖春涨

西湖春涨

明代 方献夫

傍柳随花过碧浔,疏蓬短艇泊溪阴。披蓑带雨携童去,笑弄西湖春水深。

诗人方献夫的古诗

次韵答牛道徵长官中秋书闷是夕予适夜直

明代 方献夫

客怀一日强为好,独坐清宵还自深。报漏虚严今夜直,闻乌暗动故山心。

萧萧槐影侵寒榻,淡淡蟾光度远岑。何处闲愁关洛客,忽传新句愧知音。

梁伯纲叔元昆仲枉顾山中

明代 方献夫

青云肯与白云期,开到黄花又几枝。积雨分明留客意,空山遮莫与人时。

高才自与经纶熟,野性从来水石宜。未敢与君论出处,暂同一笑醉霞卮。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五

明代 方献夫

竹下池边怪石多,侵苔长坐自摩挲。虽然不管人间事,时或难忘击壤歌。

瑞应白鹿应制

明代 方献夫

圣人建皇极,中兴应时行。敷理协玄化,修身臻至诚。

敬天严秩祀,尊亲先正名。酬功举绝世,崇道釐徽称。

不遗先圣轨,遂使百度贞。扬材达遐隐,察物无遁情。

施仁功茕独,至德本好生。详刑洗冤牍,赈荒起疲氓。

丕谟耀洪昊,厚德浃太宁。中州显神育,瑞麑昭物灵。

窈尔冰雪姿,粹然金玉精。含文好无极,驯性安不惊。

如从王囿伏,靡逐蒿野鸣。抚臣重嘉异,来贡天子庭。

肃雍献宫庙,万姓腾欢声。昔年甘露降,再见黄河清。

昨者灵鹊至,又看玉兔呈。灼哉彰盛德,允矣徵太平。

皇谦益修纪,饬尔百辟卿。惟善身之宝,惟贤国之祯。

进贤止至善,干禄百福盈。群臣拜稽首,嵩呼诵王明。

子孙当千亿,圣寿当万龄。帝俞曰噫嘻,天休予其承。

以樵茶送夫椒诗来过美且有共尝之约

明代 方献夫

深山知己独痴狂,甘李谁怜不道旁。白露偶堪供客鼎,早春犹未有山房。

东坡岂有黄州梦,常父宁无汤饼肠。渴慰吞江真有约,扁舟共载入微茫。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

明代 方献夫

半点尘嚣不受侵,百花丛艳竹疏阴。游鱼戏沫惟平沼,乐鸟高歌自远林。

舟中写怀寄王阳明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凉凉非敢绝斯人,僻性惟宜水石邻。不识可行还可止,旁人休讶是知津。

次韵答邓贲斋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不道长安百万家,行窝乐事在天涯。笑来龌龊者谁子,紫陌犹矜老看花。

赠别张东所

明代 方献夫

一束徵书到远林,蓑衣江上也堪寻。行人每逐风尘化,志士宁忘沟壑心。

老大行藏非草草,旧时松竹自森森。归舟载得沧江月,还许深山入更深。

又古乐府二章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圣王临兆民,凛如朽索驭。六马昔贤忠爱深,峻坂不敢驰驱下。

安不忘危古所嘉,敬恭一念思无邪。周瑶池,汉渥洼,唐舞倾杯貌玉花。

吾皇一洗千年陋,皇途帝轨同驰骤。

玉岩观瀑

明代 方献夫

独立岩崖不厌观,飞淙千丈下云端。年来耳目无他用,尽放清虚一壑闲。

再用杜子美韵十首 其六

明代 方献夫

矢击岩隈石,杯分涧顶泉。纵狂成矍铄,久病起沈绵。

好景惟消酒,清风不卖钱。山灵催得句,云雨拥前川。

赠周充之 其二

明代 方献夫

行止谁云不自由,一官湖水又扁舟。匡庐五老知君意,不用逢人问去留。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其五

明代 方献夫

小憩迥廊逼翠华,皇风忽尔散天葩。赓歌未足成羞涩,已赐仙花压帽斜。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四

明代 方献夫

先生行止总随时,最有江间鸥鹭知。桃李于今春几度,苍松留得老龙知。

午日与诸炼师登聚仙台怀霍渭先甘于盘

明代 方献夫

振衣千仞欲孤搏,四壑风生五月寒。偶忆题诗怀白社,可怜尊酒对黄冠。

龙舟锦战连珠海,角黍山堆自瓦盘。城市山林风□别,有人曾向静中观。

游西樵山 其一

明代 方献夫

不知天上与人间,云外悠然见此山。放艇独来寻旧约,一年能借一春闲。

坐大石用邓顺之韵寄丹山家兄本诚友人

明代 方献夫

大石谁移绝顶安,石边真可结茅庵。江山有意同行止,天地何心管笑谈。

九月龙归云满谷,四时花发锦成岩。个中得意堪谁会,闲向仙城一寄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四

明代 方献夫

壮年勋业重关山,载在丹书墨未乾。枕底白云今几片,先生闲作一般看。

登大科峰绝顶

明代 方献夫

晚来偶发登临兴,策马高淩绝顶头。尽见百川归巨海,却疑诸岭在平丘。

拂云天外观何极,倚石松根坐不休。一枕借眠谁可共,几回飞梦到罗浮。

方献夫

方献夫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15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