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閒居感怀十七首 其六

閒居感怀十七首 其六

明代 方孝孺

无专本无尤,无作自无愧。心超万化表,迹混人群内。

卑卑流俗语,懒问亦懒对。有时或出门,独抚霜中桧。

诗人方孝孺的古诗

谈诗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亦无俦。今人未识昆崙派,却笑黄河是浊流。

病中除夕 其三

明代 方孝孺

里巷占新岁,皆云胜旧年。几回新岁过,万事只如前。

二十九日 其三

明代 方孝孺

就木悲贤杰,持家赖哲兄。三人嗟莫并,一世竟何成。

毁壁千秋痛,看云此日情。遥怜小儿子,念我倚栏楹。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 其八

明代 方孝孺

野性拙生理,大化无停机。缊袍汗沃若,絺绤风凄其。

壮士千载心,岂忧食与衣。由来浮海志,不是轩冕姿。

人生尚闻道,富贵复奚为。贤有陋巷乐,圣有西山饥。

朵颐来所失,苦节未可非。

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 其九

明代 方孝孺

六龙犹未御,万物巳昭苏。使处尊崇位,应无冻馁夫。

不知天上乐,还忆世间无。八极遨游暇,踟蹰顾帝都。

寄处州教授苏平仲先生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旧习深知误,虚名久自羞。故人犹比数,文苑昔同游。

婺女遗言绝,胡公学制优。料君施善教,才俊满南州。

宋五公 其三 寇忠悯公

明代 方孝孺

寇公社稷臣,识远才亦果。张皇澶渊狩,佞幸惭计左。

青衫老作吏,赤子泪交堕。宏谟虽不终,亦足振媮惰。

赤璧

明代 方孝孺

东夏口,西武昌,赤璧峭绝当中央。奸雄将军气盖世,败卒零落惭周郎。

得鲈鱼,沽美酒。孰若黄州苏子瞻,谪向江湖动星斗。

噫吁戏,曹公气势,苏子文章。人物销铄,美迹荒凉。

惟有江水,千古万古空流长。

寄贫

明代 方孝孺

朝餐浆一盂,莫食

勉学诗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树木生有枝,子弟教及时。七年异男女,八岁分尊卑。

二五学书计,逢人多礼仪。二五学射御,四五加冠緌。

今来谩不省,古道当如玆。欲作高高台,为尔宽作基。

欲求深深井,为尔远为期。不闻邹孟学,还自俎豆嬉。

人材日衰少,善保膝下儿。

次韵兄调弟希政并柬郑叔度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乡闾儒术许谁加,弟唱兄酬兴未赊。经济有心惭薄德,安居无事任贫家。

日高瓮牖蜂穿纸,潮落江汀雁聚沙。却叹离居趋侍日,时来相对卜灯花。

谢蜀王赐果十首 其六

明代 方孝孺

病身趋召历千山,又见江城荔子丹。窃食无功心有愧,赐归分与众人看。

脩德惠枯木图次韵 其三

明代 方孝孺

百年礼乐愧前贤,濂洛微言久不传。待子归来同讲习,细炊麦饭饮寒泉。

荷花渚禽

明代 方孝孺

绝世丰姿不受尘,丹霞为质玉为神。渚禽莫怪开时晚,一洗寻常草木春。

题山水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离家今几载,衣

食羊虎肉

明代 方孝孺

白额咆哮振山谷,老羝见之惊且伏。
一朝强弱两不存,此肉皆归野人腹。
腹中惟恐相啖吞,急呼美酒为解纷。
酒酣一醉更怀古,千载英雄羝与虎。

蕨箕行

明代 方孝孺

并海饥民千百数,携锄上山斸山土。蕨根巳尽斸不休,力绝筋疲未言苦。

屋头五日无炊烟,十步九却行不前。全家性命系朝莫,弱子假息阿母眠。

昨日斸蕨仅盈斗,今日蕨根不满手。但凭斸蕨保馀生,再拜青山感恩厚。

青山青山尔勿猜,明朝未死携锄来。

閒居感怀十七首 其十一

明代 方孝孺

习俗日颓坏,畴能塞其源。自从井牧废,开此争敚门。

救弊岂无术,得君苦难言。田间一卮酒,跽酹苍梧魂。

夜度桑洲驿

明代 方孝孺

山路弯弯石甃平,碧天凉露下三更。无端一夜西风恶,吹着新愁上紫荆。

沧州趣为台城赵生孝礼题

明代 方孝孺

少年负奇志,味道轻神仙。缚虎千仞崖,斩蛟万里川。

东指扶桑西月窟,以手扪天问天阙。醉中欲夺羲和鞭,驱策六龙下溟渤。

岁华忽复晚,奇功竟无成。耻作楚狂人,甘为鲁诸生。

俯首蓬屋中,被褐勘六经。忧多发白早,触事万感盈。

拟从安期辈,采药游蓬瀛。蓬瀛群仙别来久,闻知掉头还拍手。

世上忧劳早巳知,身后功名复何有。弃我如敝屣,不肯相攀援。

登高发长啸,目送白鹤归三山。我友王子乔,示予海峤图。

孤峰拔出数千尺,丹光云彩交模糊。下临无地,上极无天。

沤波浩荡望不极,恍若巨鳌掀舞势与元气同回旋。

金银宫阙隐倒景,翠绡绛节在眼前。对此惬心赏,便欲乘风与俱往。

恨乏同心人,临

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25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