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费墨娟
俗情累我一生忙,磨琢身同百炼钢。何处可将幽思遣?东篱喜对菊花黄。
重阳叠韵(1) 二首 其一
光阴虚度几重阳,历历回思付故乡。霜逼枫林千树赤,风催菊蕊一篱黄。
诗情不管人情乱,游兴聊同酒兴狂。此日登高临绝顶,尘寰俗虑已全忘。
和二姑寄怀原韵二首
齑盐零杂万头丝,愧我难将井臼持。最幸高堂双白发,加餐犹是昔年时。
悼亡夫十五首 其十一 。
回思往事已凄凉,病骨恹恹懒下床。一任菱花尘渍满,久慵膏沐久慵妆。
咏水仙二首 其二
纷纷红紫总堪夸,我独潜身在水涯。霜比姿容冰比骨,羞随群卉斗繁华。
寄怀阿嫂二首 其二
秋烟漠漠雨凄凄,怅望家山眼欲迷。梦里与君联好句,醒来依旧各东西。
和陈怡萱女史忆梅原韵二首 其一
去年离别陇头东,芳信而今总未通。玉萼应开冰雪里,香魂常驻水云中。
灞桥吟兴豪犹在,庾岭行踪梦已空。不识窗前春到否,江南江北问飞鸿。
悼亡夫十五首 乙巳岁 作(1) 其一 。
卅年鸾凤竟分离,恨不潜身入地随。冥路可怜今已隔,痴心犹日盼君归。
妆罢偶成
一庭红影上帘钩,妆罢低徊下小楼。今日特盘时样髻,明朝真个懒梳头。
和陈怡萱女史冬兴原韵四首 其三
难将消长问阳阴,举目金瓯感莫禁。除弊恨无三尺剑,纾怀聊借一张琴。
普天谁献平戎策,绮阁犹怀报国心。身是女流空有志,出师二表且长吟。
和陈怡萱女史《秋柳》原韵六首(1) 其六
黛眉消尽倩谁怜,摇曳西风绾暮烟。几欲随君姿态袅,那堪催我恨愁绵。
阳关唱罢思千里,汉苑春残又一年。且待来时消息好,青光点染画桥边。
读《钧天乐》传奇(1) 吊古
珠联璧合总蹉跎,红袖青衫困网罗。欲问彩云何处散,那堪好事几回磨?
怀才不遇嗟埋没,有貌无缘叹坎坷。举首问天天不语,读书每叹苦人多。
哭阿嫂三首 其三
独自推敲独捧樽,思君无处不销魂。可能暗里来随我,月夕风晨再叙论。
病后得句
晓对菱花镜,容光瘦几多?生来原弱质,小病不胜磨。
咏柳絮
可怜荡漾满长空,欲把愁心问碧穹。凝雪妆成肌洁白,飞霜巧夺径玲珑。
轻盈曲径风回里,点缀疏窗月照中。一样灵根何堕落?深惭翠柏与苍松。
暮秋偶成
丹凝枫叶水盈波,转瞬春归秋又过。家务纷纭难自料,徒教终日锁双蛾。
述怀三首 其一
俗虑多多累我忙,诗书文字已全荒。羞随邻女夸娇艳,懒向旁人说短长。
历遍尘途知险阻,尝深世味感炎凉。闲愁满抱凭谁遣,听雨看花倚石床。
游青龙阁偶成二首(1) 其一
为寻胜迹偶闲游,放眼风光迥不侔。到此凡机都洗尽,浑忘尘世有忧愁。
即事 云墨联句(1)
一天霜下万林红,松柏青青小苑东。不是岁寒征劲节,人间哪个识英雄?
晓梦二首 其一
金炉香烬篆烟飘,剪剪和风透绛绡。绣阁春深迷晓梦,一声惊破卖饧箫。
送阿兄归里
话到归期百感煎,欲留无计意缠绵。魂销玉笛离亭外,泪洒孤帆古渡前。
飒飒西风黄叶地,蒙蒙寒雨暗云天。不知此别何时会,目断乡山隔野烟。
费墨娟
费墨娟,幼名绳绳,女,阳新县湋源口镇尧治村人,阳新晚清时期著名女诗人。生于1869年1月(清代同治七年十二月),殁于1915年9月3日(民国四年七月二十四日),有《二如阁诗抄》手抄本传世。1915年(中华民国4年),费墨娟因病逝于家中,享年46岁。► 202篇诗文
待月二首
病中口占三首 其三
悼亡夫十五首 其二 。
春暮有怀国瑞侄
寄蕲春陈怡萱女史三首 其三
鹧鸪天 暮春
秋日游过绿轩有感(1)
临江仙 寄怀阿嫂
和游士曹君原韵(1)
丑奴儿(1) 送春
咏水仙二首 其一
观剧
捣练子 (1) 晓起
追祭阿嫂墓
游青龙阁偶成二首(1) 其二
登天台山
哭亡媳三首 其二
薄暮独坐
重阳有感二首 其一
落花有感
寄怀十一姑二首 其二
送阿兄
秋日书怀二首 其二
咏白梅
深院月 寄怀阿嫂
悼亡夫十五首 其九 。
送别二首(1) 其一
悼亡夫十五首 其十五 。
和人悼亡原韵三首 其一
冬夜看月
乡愁
秋日遣怀
哭亡媳三首 其一
己酉冬赴鄂城舟中即景(1)
寄怀阿嫂
思乡二首 其二
雁声
次韵书怀(1)
悼亡夫十五首 其四 。
咏白菊
和纪姑公五首 其四
寄儿鄂垣(1) 二首 其一
送别二首(1) 其二
悼亡词 自度(1)
重九和韵
赠小姑墨娟女史(1)
留别四弟
秋日病中二首 其二
送别二首 其二
和陈怡萱女史《秋柳》原韵六首(1) 其一
读绮怀诗(1) 其二
吊潇湘妃子林黛玉二首(1) 其二
和陈怡萱女史忆梅原韵二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