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费墨娟
开绣幕,启朱扉,一片晴光锁翠微。闲步海棠花下立,寻香却羡蝶双飞。
勉学二首(1) 其一
襟怀洗尽不沾尘,努力功名趁好春。莫惮寒窗辛苦甚,闻鸡起舞是何人?
晓梦二首 其二
绿杨枝上啭流莺,晓梦惊回曙色清。高卷珠帘人乍起,一窗香送卖花声。
送国瑞侄女
床联风雨喜同心,数载相依直到今。绣凤窗前陪昼永,吟诗灯下伴更深。
黯然折柳情难尽,行矣临歧泪满襟。从此知音人远隔,高山流水冷瑶琴。
赠别大兄二首(1) 其二
检点行装泪未干,满怀别绪路漫漫。天南地北增惆怅,容易分离聚首难。
述怀三首 其三
幽怀潇洒恼纷争,尽日帘垂爱景清。书画堪依怡夙志,米盐无奈累浮生。
高人邀月金樽醉,逸士临风玉笛横。此福何年修得到,永抛今昔不平情!
吊潇湘妃子林黛玉二首(1) 其二
深深绿草闭重门,昔是今非总断魂。满地落花人不见,一轮明月伴黄昏。
将之外家(1) 留别阿嫂(2)
离骖欲整泪漫漫,几度踌躇几度难。今日别君无所嘱,高堂代我劝加餐。
登天台山感赋
久闻福地最清幽,何幸登临此处游。四面湖山来眼底,一天风月会心头。
茫茫尘世浑如梦,渺渺江流总似浮。更有消愁驱俗处,数声清磬入帘钩。
赠别大兄二首(1) 其一
行行无计挽归航,欲整离筵怕举觞。君向南飞侬向北,堪嗟不及雁同行。
悼亡夫十五首 其三 。
怕看月照画眉窗,映得空房影不双。恨煞黄泉难共到,茕茕有泪对寒釭。
薄春即事(1)
细雨霏霏薄暮时,寒风入户冷难支。深闺终日无闲暇,才罢金针又赋诗。
思乡二首
尽日吟诗愁肺肝,故园东望路漫漫。鱼书欲寄何由达?万叠山围六六滩。
春晴即事(1) 其二 )
年年春好锦堤游,江色和烟槛外流。细数落花因坐久,蜻蜓飞上玉搔头。
悼亡夫十五首 其四 。
孤灯照雨助愁思,形影凄凉守穗帷。君太无情抛我去,男婚女嫁独支持。
雁声
长空飞渡影漫漫,五夜哀号晓梦残。整阵凄清同铗鼓,书天嘹亮叶笙弹。
风回烟渚催砧急,霜冷汀洲唳月寒。惟嘱莫教楼畔过,有人闻尔惹心酸。
重阳叠韵(1) 其二
一天秋讯又重阳,无限羁愁客念乡。满径翻飞枫叶赤,半篱灿烂菊花黄。
白衣送酒人何在,乌帽随风兴太狂。折得茱萸频眺望,家山故事未能忘。
冬日遣怀
太息光阴付子虚,埋名兰室索然居。篱边菊傲风情冷,岭上梅开雪意舒。
除恨欲挥三尺剑,感时懒读五车书。尽删万种牢愁事,心似冰壶总澹如。
咏兰草二首 其一
也知呈彩斗春光,谷隐岩栖岁月长。羞学路旁桃李艳,一生淡素总芬芳。
和陈怡萱女史《秋柳》原韵六首(1) 其六
黛眉消尽倩谁怜,摇曳西风绾暮烟。几欲随君姿态袅,那堪催我恨愁绵。
阳关唱罢思千里,汉苑春残又一年。且待来时消息好,青光点染画桥边。
乡愁
雨雨风风添暮寒,故园望去路漫漫。众人哪解思亲渴?有泪多从暗里弹。
费墨娟
费墨娟,幼名绳绳,女,阳新县湋源口镇尧治村人,阳新晚清时期著名女诗人。生于1869年1月(清代同治七年十二月),殁于1915年9月3日(民国四年七月二十四日),有《二如阁诗抄》手抄本传世。1915年(中华民国4年),费墨娟因病逝于家中,享年46岁。► 202篇诗文
冬夜看月
读《钧天乐》传奇(1) 吊古
思乡二首 其二
悼亡夫十五首 其八 。
和陈怡萱女史冬兴原韵四首 其四
秋日舟泊青龙阁二首(1) 其二
即景和家君(1) 六言诗原韵(2)
咏水仙二首 其二
月夜抒怀
怀念
送阿兄归里
待月二首
赠别阿兄归里(1)
悼亡夫十五首 其二 。
春日杂咏四首 其四
哭亡媳三首 其二
昭君怨二首 其二
和二姑寄怀原韵二首
饯别步大兄原韵
春日杂咏四首 其二
和陈怡萱女史《秋柳》原韵六首(1) 其二
哭亡媳三首 其一
秋日漫题
寄怀十一姑二首 其一
和陈怡萱女史冬兴原韵四首 其二
重阳日和韵
登天台山
看花(1)
悼亡夫十五首 其六 。
重阳叠韵(1) 二首 其一
送别二首(1) 其一
听蛙
临江仙 依韵和二姑
咏白梅
勉学二首(1) 其二
和二姑寄怀绝句四首
吊潇湘妃子林黛玉二首(1) 其一
赠小姑墨娟女史(1)
归宁客中有感(1)
送尧儿(1) 肄业法校(2) 临别口占
重九和韵
秋夜不寐
春晴即事(1) 二首
晏坐不寐(1)
和陈怡萱女史《秋柳》原韵六首(1) 其五
和陈怡萱女史《秋柳》原韵六首(1) 其一
读绮怀诗(1) 其二
送黄星臣夫子二首 其一
和陈怡萱女史忆梅原韵二首 其二
暮秋偶成
悼亡夫十五首 乙巳岁 作(1) 其一 。
秋夜不寐二首 其二
和纪姑公五首 其一
留别阿兄归里二首 其一
夏夜感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