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费墨娟
宝鸭香烧尽,寒风四面撞。思君眠不得,无语对银釭。
饯别步大兄原韵
一曲骊歌酒一觞,年年攀折恨垂杨。匆匆归棹随流水,脉脉愁怀对夕阳。
霜逼秋深山落木,寒催风急雁分行。临歧不忍轻垂泪,恐惹阿兄更断肠。
赠别阿兄归里(1)
离情万缕与千丝,一一叮咛细记之。雁序算来惟汝长,门衰祚薄藉兄持。
看花(1)
绣馀结伴下妆台,姊妹花看次第开。吟到绿阴深处去,新诗应带晚香来。
将之外家(1) 留别阿嫂(2)
离骖欲整泪漫漫,几度踌躇几度难。今日别君无所嘱,高堂代我劝加餐。
柳絮三首 其一
三月莺花景物娇,千条杨柳絮飘飘。海红江绿浑如画,君也临风作白描。
和陈怡萱女史《秋柳》原韵六首(1) 其一
玉关寂寞断吟魂,飒飒西风自掩门。罗帐梦回留倩影,瑶阶月上认啼痕。
湿云暗淡迷深院,疏雨霏微织远村。婿不封侯秋又老,离怀别绪共谁论?
寄怀十一姑二首 其一
鱼沉雁杳两茫茫,怜我思君总断肠。福慧双修真个少,他年兰桂看联芳。
听蛙
小雨廉纤四望空,鸣蛙阁阁近房栊。问安已了无他事,只为沉吟坐漏终。
和陈怡萱女史忆梅原韵二首 其二
几度相思系梦魂,黄昏伫立倚柴门。月明深院怜清影,香断孤山认旧痕。
独有寒枝依曲槛,却无芳讯到荒园。信知鹤亦添惆怅,尔我幽怀孰共论?
读绮怀诗(1) 其二
半生漂泊感飞蓬,无定行踪只任风。回首已非芳草绿,惊心又见石榴红。
巫峰泪滴都为雨,银汉魂销欲化虹。读罢佳人才子句,和成一曲未能工。
送大兄
十点钟残夜半时,炉香欲尽细如丝。阿兄莫话分离事,话到分离更惹悲。
冬夜看月
细听冰檐下,迎风铁马敲。卷帘人乍起,纤月挂梅梢。
重九和韵
登高纵览蹑龙岗,到此开怀万虑忘。胜地清游嫌日短,芳辰雅会寄情长。
千林红叶堪描画,三径黄花可泛觞。愧我才疏如袜线,强承佳韵报诗囊。
春日闲居
删除名利意何如,常爱清幽学隐居。隔院桃花红入砚,压檐竹叶对侵庐。
忘机静对枝头鸟,有味堪亲架上书。薄暮偶来溪畔立,风吹萍散数游鱼。
悼亡夫十五首 其十五 。
今生命薄不逢辰,百劫千磨是此身。心绝万缘无别念,早归泉下伴亡人。
小楼夜雨
珠帘不卷上银钩,独拥残釭坐小楼。窗外蕉声阶下雨,听来点滴在心头。
春暮有怀国瑞侄
风风雨雨乱花飞,一望轻烟锁翠微。有约不来君记否?开残芍药又春归。
和陈怡萱女史《秋柳》原韵六首(1) 其二
弱质亭亭怯晓霜,那堪飘泊在寒塘。曾教眉黛窥双镜,剩得云罗花一箱。
三月烟花成幻影,六朝金粉怅君王。道旁欲问前情绪,遥指斜阳十里坊。
咏竹夫人(1)
本来素质是喗筼筜,流落人间七宝床。但愿郎心坚似铁,应怜妾命薄如霜。
抱来能解深宵热,睡去同分午夜凉。漫道秋风传信至,生来有节惯空房。
寄蕲春陈怡萱女史三首 其三
无限榛苓感,迢迢各一天。鱼雁能往返,诗书结因缘。
锦字蒙频寄,芳名已盛传。声闻人不见,目断白云边。
费墨娟
费墨娟,幼名绳绳,女,阳新县湋源口镇尧治村人,阳新晚清时期著名女诗人。生于1869年1月(清代同治七年十二月),殁于1915年9月3日(民国四年七月二十四日),有《二如阁诗抄》手抄本传世。1915年(中华民国4年),费墨娟因病逝于家中,享年46岁。► 202篇诗文
送阿兄
咏种菜(1)
吊潇湘妃子林黛玉二首(1) 其一
秋日书怀二首 其一
送别二首 其二
冬日怀外子四首(1) 其一
述怀三首 其一
落花有感
送别二首(1) 其二
读《钧天乐》传奇(1) 吊古
病中口占三首 其三
咏白梅
暮秋偶成
和二姑寄怀绝句四首
冬日怀外子四首(1) 其四
送尧儿(1) 肄业法校(2) 临别口占
咏兰草二首 其二
吊潇湘妃子林黛玉二首(1) 其二
答胡茂才二首 其一
怀阿嫂二首 其二
述怀三首 其三
悼亡夫十五首 其二 。
雪夜偕侄女晏坐偶成
和陈怡萱女史冬兴原韵四首 其四
冬日怀外子四首(1) 其二
悼亡夫十五首 其十 。
寄儿鄂垣(1) 二首 其一
重阳叠韵(1) 二首 其一
寄怀十四嫂
秋夜不寐二首 其一
步三兄原韵二首 其二
晏夜(1)
和人悼亡原韵三首 其一
和陈怡萱女史《秋柳》原韵六首(1) 其五
观剧
送四弟归里
和纪姑公五首 其一
春晴即事(1) 其二 )
病后得句
答陈怡萱女史依原韵三首 其一
夏夜与大兄话别
伴梅
留别四弟
和陈怡萱女史冬兴原韵四首 其一
昭君怨二首 其二
赠小姑墨娟女史(1)
悼亡夫十五首 其三 。
寄怀十一姑二首 其二
临江仙 寄怀阿嫂
读绮怀诗(1) 步原韵二首 其一
和二姑寄怀绝句四首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