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黄裳
已传龙德与承休,果在丹台不可留。新册却埋千古玉,旧恩重起六宫秋。
尊开围步松云远,荣到支陵雨露忧。三十六宫休说恨,谁知先作裕陵游。
送周奉议赴吴江 其三
一官方解浚桥南,欲试弦歌岂为贪。便得洞庭山下去,公馀谁共擘霜柑。
清阴堂 其二
方沼涵天云淡淡,长林筛日地深深。九仙山照青烟洞,先向堂中洗此心。
贻儒生
含章缘俊雅,发理自聪明。德行孔庭秀,公卿唐彀英。
博嫌愚作弊,文恐伪为情。御世教方盛,动人风更清。
反三虽稍悟,得一岂须惊。竟置伊周列,难忘齐鲁生。
瑶池月(烟波行)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十三
特应三冬令,宁伤万物胚。秦蛇伸瓦陇,卞璞暴山峐。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四祖
解脱门中宿已知,种花生性岂须期。诏书四反终难起,不要浮名不待时。
访曾君施不值
有怀高论已经年,不落中间与两边。世路几人机寂寂,春风何处韵翩翩。
四声险韵应寻句,一炷清香想看禅。我更欲劳三吐哺,周公今付伯禽贤。
平山堂 其一
一隅不见古扬州,惟有平山尚自留。且看江南山色好,莫缘花月起闲愁。
钱塘山居早起
熟了黄粱一觉眠,起来身在紫霄边。林峦已淡东倾月,旗鼓将严北渡船。
岑碧渐分云外境,阳光初动海中天。夙兴夜寐人空老,难把尘劳绾谪仙。
蝶恋花(东湖)
东湖留题 歌丰堂
礼乐看公暇,阴阳报岁丰。四并当共乐,一气已相通。
欢笑壶天上,清虚色界中。可归犹待月,未放曲声终。
可喜年丰自忙少,岂特明明得欢笑。三乐光阴谁与知,但向鲁诗寻政要。
会黄正臣
北山亭上共看书,少壮相逢气尚粗。乐事每闻高义长,病文尝借远烟涂。
樽罍且慰人离合,龟鉴应知我有无。蟋蟀在堂年又晚,欲邀乡语负寒炉。
道中有作呈崔风子
有分寻真莫道难,蓬莱诗句请君看。双轮转出三清路,二气烧成九转丹。
烟霭楼台金虎绕,雪霜宫殿玉龙盘。解颜为向潜山近,天柱峰头月夜寒。
题杨氏聚义轩
聚义归清虚,无欠亦无馀。聚利赴嗜欲,自丧俄自续。
义在诗与书,利在金与珠。金珠壮人颜,俯仰一世间。
我去彼不随,彼去我不观。诗书入青瞳,藏蓄心腑中。
贻之修乃孙,操之修乃躬。秧种秀沃壤,愿饱万腹空。
源泉洌清甃,既与还不穷。开轩有意哉,短什嘉仙翁。
黾勉慎所交,高攀古人风。
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一
风吹香信下丹霄,远望如云共戴尧。谁诣兽樽心谔谔,独赢经席气飘飘。
千灵已得回春律,万岁何须却老椒。弗愧阴阳开妙化,先天方许与公调。
夫人陈氏挽辞 其一
晓来悲接夜来欢,安不人惊梦不还。已御翔鸾天上去,委形空寄古楼山。
舟次严子陵濑 其三
交游分在红尘外,主客缘从紫极中。各有志存休见迫,经邦须访渭川翁。
送王慎中
为贫为仕我与君,失意以归南北云。岂把去留论适莫,岂因得丧悲离合。
人是人非春觉梦,物来物去花开落。攀缘一断六尘空,缘至乃施无斧凿。
不求脱,不与缚,君期万法无忧乐。不可减,不可增,君期一性无亏成。
世人■埴谁知己,不怨不知知不喜。尘萦尝与众凡悲,流转域中而已矣。
君之入道人不知,不得已事君不为。天然淡薄日一饭,心机不用如婴儿。
闻其风者少当愧,此道亦更清于夷。君归休,白心碧眼非庸流。
内观无物四肢堕,性天虚阔阴云收。君归去,晓猿夜鹤无寻处。
炉中灵药果谁传,林下老人终共语。何时我向江边来,相从方外幽怀开。
长愿为云逐东野,莫教风思生尘埃。
渔者 其四
水云生计有谁拘,烟雨蟾光已自娱。得丧与鱼同所遇,垂纶何似且施罛。
赠致政李大夫 其三
演仙山足退来荣,更继高风适此生。一叶轻舟篷上雨,三江攲枕与谁行。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卜居潮山
送翟司业赴南康 其二
游吴有作 其四
满江红 东湖观莲
觉华烟雨
还乡道中闻杜鹃
酬程忠彦见赠
喧犬行
次张太保杜门自乐之韵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一 六祖
偶成四绝书寄子坚道契 其一
读罗隐孟郊集
神宗皇帝挽辞 其二
题爱竹轩
还乡有感
悼陈伯修殿院 其三
次舒尧文秋夜有感之韵
平岚亭
饮意
南楼有作呈仲矩舍人
交游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三祖
方彦稽母安仁县太君黄氏挽辞 其一
次陈子真见别 其一
社日游云门山
尉氏五题 其三 蓬池
赠天台禅鉴
舟次严子陵濑 其二
次邦彦节推见寄 其一
延平阁閒望 其七
蝶恋花(牡丹)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二十五
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 其四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一 五祖
观试
懵鹰行
水龙吟(方外述怀)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八
湖上閒赋
酬程忠彦见寄 其五
市桥春涨
览和靖章安西湖之什
简政堂
谢惠香饼 其一
送林君锡宣德
贻刘先生
新荷叶(雨中泛湖)
赠谢殿元
会江晦叔游湖山
酬子明冬后出思正夏中
赠致政张郎中
次齐守岩老见示东湖之韵 其一
送公表判官解官南归
泛南湖 其二
延平阁閒望 其六
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 其一
再寄及之 其一
赠崔风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