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市桥春涨

市桥春涨

宋代 黄裳

送春骤雨若倾盆,霁晓漫漫潦涨翻。自愧未穷观水术,石阑徙倚到黄昏。

诗人黄裳的古诗

湖上閒赋 其一

宋代 黄裳

谁家弦管度前汀,宛似湘江昔有灵。一曲未终船已远,白云空点数峰青。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二十一

宋代 黄裳

书窗辉竹简,诗笔冻松煤。煎煮供茶鼎,收藏厕酒罍。

蓦山溪(腊日游尧山)

宋代 黄裳

春前信息,到处欢声满。旌旆出西郊,拥笙歌、婵娟两畔。东巡事往,空有雪中山,仙驭悄,古风间,谩动吟人叹。天边身世,况值重华旦。击坏访遗民,想如云、望中不断。功名休论,齐楚共唐虞,开口笑,插花归,更候清秋晚。

送满龙图守奉化

宋代 黄裳

台省两称公,郡国三换节。海角承重寄,螭头怀远别。

俯仰七迁迅,觉梦一炊热。先生自怡怡,浮世谁惙惙。

暴霖驾西洛,华舻指东浙。香径摧芰荷,丰厨拾鱼鳖。

窥影入贺鉴,访古探禹穴。未暇登四明,方思白华洁。

使车贻亲荣,闽山迓来辙。岂须老莱衣,始能事耆耋。

往往回首时,千岩看堆雪。行观真卿书,德政满青碣。

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 其二

宋代 黄裳

春来腰筥修溪童,摘山归去如年丰。主人长啜不言酒,焉用儿女扶山翁。

闻说佳致欲相遂,劳生急放尘缘空。时走长须汲双井,岂吝七椀邀卢仝。

夜归须步三峰月,晓望还乘五桂风,静中且看狙公笼。

此乐吾宗好方寸,已向清斋望根本。

寄题存心堂因简正仲运使

宋代 黄裳

有乐不在物,况当仕而优。外骛乃自苦,作德能日休。

身计苟未适,安能为道谋。基址更所寓,得地东南陬。

经营喜宋子,阐绎嘉毛侯。纷嚣落寂境,蒸郁回素秋。

事少德机静,风微花信幽。林悄鸟相应,日閒丝自游。

中发灵台光,下照彪池流。神怡况味远,意虚才智周。

真见造不灭,妄想降无求。所示良可助,所超安可酬。

会合果有道,宁复嗟阻修。

钦慈宪肃皇太后挽辞 其一

宋代 黄裳

懿范存遗诏,香尘守浣衣。中天扶日上,西邸引龙归。

方慰人寰望,那知辇路非。仁恩和夜月,千古在慈闱。

送纪宣教

宋代 黄裳

名利场中化君子,偶得延平二高士。王子好谈兼好行,行如不及谈如倾。

此生根蒂果安在,宁复计校枯与荣。纪子忘知更忘说,行所当然孰云别。

坐间自有雷霆声,何事区区论标月。二子躬行人所稀,但恐东野无由随。

香炉峰前几时过,兴龙禅师故乡老。草堂夜话灯影寒,瞬息春风我先到。

荔子 其一

宋代 黄裳

须知陈紫入吟看,能坐诗人碧玉盘。六月香肌无点汗,绛纱囊破水精寒。

暑中偶怀江上舟行 其四

宋代 黄裳

横斜林木觇寒流,岛在山前且舣休。自笑自吟无俗友,此生相问有渔舟。

渔者 其四

宋代 黄裳

水云生计有谁拘,烟雨蟾光已自娱。得丧与鱼同所遇,垂纶何似且施罛。

赠崔风子

宋代 黄裳

崔风不风人莫测,只恐时人问消息。子闻妙道今几年,百刻光阴贯今昔。

天柱峰头独看月,火里青龙产芽雪。屋上无霜春势强,十二危楼电光彻。

剑潭居士心相从,何时遂扣逍遥翁。自知心骨异凡物,岂愿老死浮生中。

谢人示诗集

宋代 黄裳

骚雅先生得古风,恨无吟侣忽相逢。欲陪大巧搜春景,已贾长毫声笔锋。

花下比声歌帝力,醉中联句颂花容。斐然小子多诗癖,时遣青衣寄一封。

舟次严子陵濑 其一

宋代 黄裳

纁车曾此贲山林,深谷为陵古到今。节行清如台下水,何人能洗利名心。

泛舟钱塘西湖 其四

宋代 黄裳

芡出波间千颗软,蟹从秋后两螯肥。且呼玉友来相伴,等候蟾光与夕晖。

寄题澄虚阁

宋代 黄裳

栏槛天都近,池塘水鉴平。微风晴后寂,孤月夜来清。

大象莫能破,纤尘何处生。湘灵谁为感,一曲谩分明。

舟次严子陵濑 其二

宋代 黄裳

故人康世自英雄,富贵明知转首空。不似羊裘归去好,素痴犹解笑三公。

偶成四绝书寄子坚道契 其一

宋代 黄裳

皆有前缘志自通,大云山下偶相逢。春来拿得龙双角,走下昆崙第一峰。

舟次严子陵濑 其四

宋代 黄裳

风节无人能用舍,尘凡何处问行藏。虹蜺已卷胸中气,只作天文一点光。

贻儒生

宋代 黄裳

含章缘俊雅,发理自聪明。德行孔庭秀,公卿唐彀英。

博嫌愚作弊,文恐伪为情。御世教方盛,动人风更清。

反三虽稍悟,得一岂须惊。竟置伊周列,难忘齐鲁生。

黄裳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44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