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黄裳
势利交游聚与分,会真堂上合离群。形骸外索难为侣,风义中寻偶得君。
水鉴秋来宜泛月,桃源花后且穿云。此生已是龙山客,高论相过我欲闻。
六祖传付偈颂 其四 六祖
从来生灭本因心,旁出纷纷没处寻。无性无心方是道,执空谁可脱浮沉。
送方在元赴固始
九卿遗俗各寻宗,君自南来喜更浓。无类已闻诗礼教,有行还守在男封。
胸中道在何嫌酒,弦上声清只爱松。行听老农无一累,晓炊如玉稻新舂。
陈朝议挽辞 其五
未及归来且胜游,忽闻庭木已经秋。罗源三十年遗爱,今作还山一日愁。
神宗皇帝挽辞 其二
一息捐朝野,春秋日正中。月明宫怨满,天远世缘空。
勇智贻王业,文章绍帝风。生民瞻不及,终日向遗弓。
再寄及之 其一
眼淩霄汉气横秋,未壮吾年似白头。病态问人皆笑老,壮图何处始知休。
还因往事悲今事,难得新游比旧游。霅水越溪风信好,尺书多幸屡相投。
通道瓢吟
通道三杯太和好,已同五气谁能到。渐造醉乡方自然,忽体杳冥如得道。
坐上一时能两忘,万缘既断非吾我。须期有物浑成时,先自醉乡聊得耗。
若从泰定真相逢,含尽三才是怀抱。道方丧物无閒愁,休管垂杨与芳草。
感怀偶向桃溪路,落花流水年年去。仙家日月无古今,此景示人人不悟。
青衣为我折幽芳,待插陶巾访真侣。笑而迎,寂而处,五行自是无寻处。
空将日月怨春风,日月乌能离得数。但明结果自然成,到了无生无一句。
圣贤绝口自难言,愚众摇头谁可度。
青衣两畔长须后,骎骎小骏山间走。光阴犹长渭川叟,幸有云山静中寿。
大道杯,自然斗。天游杳杳长庚吟,天乐陶陶紫玄酒。
宛如对月成二人,九老图中有无有。
次禹弼同游滕王园池之韵 其一
当时歌舞竞韶华,银烛烧残始上车。堂上旧欢何处觅,春风无计问桃花。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三祖
地种精华总是无,无中和会一神珠。前缘谁是传衣子,水月如心可上图。
代探花郎 其一
蟾宫兄弟满清都,竞向花前醉索扶。昨夜碧桃源里去,蕊香多少上蜂须。
建溪舟行
两岸青山倒影浓,一江秋色两山中。扁舟不怯溯流水,天意借人帆上风。
万竹轩 其七
一日无君似染尘,得君风思出天真。七贤林下谁堪友,到此相寻少有人。
渔家傲(咏月)
有客对酌
花间人面是谁家,何似才华对物华。百五时应来合醉,三千宾客不须誇。
赠致政李大夫 其二
银鱼慵佩入樊笼,万累相捐万虑空。逼岁归来何事晚,荔枝牵率过薰风。
友人垂钓
壮后幽情转更长,尘劳空忆芰荷乡。自由池上垂纶客,应是回头笑我忙。
泛舟钱塘西湖 其一
去留南北须看景,聚散朝昏莫问时。但取紫玄翁兴尽,一身明月是归期。
长乐閒赋 其七
旁统七州连帅府,中分三壤属僧家。荔枝独作闽山秀,宜与龙团一处誇。
醉经堂
乐非声色在华堂,静味群经得醉乡。不似蠹书鱼不醒,源流何处意茫茫。
送陈季甫
閒于孤鹤淡于秋,纵落忙中亦自由。受道已知君有质,感人深处急回头。
再游普光寺
春来时,春红照我衔清杯。老僧朴野自合道,只从一笑忘形骸。
秋时到,诗翁清瘦秋容老。吟成兴尽可以归,一雨岩前恰初过。
劳生自适能几人,白云流水谁相亲。黄金满屋莫使悟,悟便输他方外春。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瑶池月/瑶台月 其一 云山行
东湖留题 鸳鸯渚
东湖留题 水鉴亭
游吴有作 其三
六祖传付偈颂 其九 初祖
东湖留题 其一 玩鸥亭
赠传神师
清阴堂 其二
题仁寿阁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四祖
还乡简清臣潜夫 其二
寄五峰长老
舟次严子陵濑 其一
送柴伯通归衢梁
冬后 其三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二十二
赠张太保
题止止堂
双源六题 其二 钓矶
和寄麻城饶令
偶成四绝书寄子坚道契 其三
菊花 其三
和李学士试院感秋二首 其一
送翟司业赴南康 其一
送邓元孚 其三
贻李接士
双梧堂
菊花 其二
立春奉祠太一
冬后 其一
郭将军挽辞 其二
东湖留题 歌丰堂
送王慎中
集英殿考试酬唱 其四
菊花 其四
次张太保杜门自乐之韵
寄湖江二十四叔
东山三题 其一 观莲亭
赠致政李大夫 其三
喜迁莺·梅霖初歇
六祖传付偈颂 其四 五祖
梅花 其五
渔家傲(斜月)
万竹轩 其八
满路花(和秋风吹渭水)
简政堂
瑶池月(烟波行)
次齐守岩老见示东湖之韵 其二
洞仙歌(七夕)
送林君锡宣德
寄李潜夫
舟行 其一
喧犬行
送翟司业赴南康 其二
送满龙图守奉化
次门下侍郎东省怀左丞之韵
双源六题 其五 重莲轩
渔家傲(春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